《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试卷(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古代中国,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
A、水路运输
B、陆路运输
C、海路运输
D、空中运输
2、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领域发生的最显著变化是( )
A、人力车逐渐取代马车
B、蒸汽机车开始取代马车
C、自行车逐渐取代马车
D、汽车逐渐取代马车
3、20世纪初,中国政府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及社会变迁的需要,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这一时期,中国的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干线是( )。
A、京张铁路
B、唐胥铁路
C、陇海铁路
D、京沪铁路
4、在20世纪的中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航空运输逐渐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下关于中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的第一座民用航空公司是1950年成立的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用航空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
C、20世纪70年代,中国完成了国内航线的全面覆盖,基本实现了民航运输的普及
D、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航空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了民用航空业的发展
5、在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对于社会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哪项不是铁路建设带来的社会变迁?
A、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B、促进了城镇的繁荣和发展
C、加速了农民向城市的迁移
D、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6、铁路时代的到来对城市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于城市布局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火车站成为城市中心
B、住宅区向交通便利的地方转移
C、保留了老城区的原有格局
D、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铁路建设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
A. 由外国资本主导
B. 铁路线路以沿海和长江流域为主
C. 铁路建设规模迅速扩大
D. 铁路建设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统一
8、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社会影响?
A.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B. 加速了人口流动
C. 引发了地方保护主义
D.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9、中国古代的交通网络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以哪条线路最为著名,被公认为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
A、京杭大运河
B、长江水道
C、丝绸之路
D、黄河水道 10、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各国利用电报、铁路等新兴技术,加强了全球的经济联系,以下哪项发明对这一时期的世界交通与经济联系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
A、汽车
B、蒸汽船
C、电话
D、有线电报
11、题干:随着铁路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哪种交通工具开始逐渐退出主要运输市场?
A. 马车
B. 轮船
C. 汽车D. 火车
12、题干:20世纪初,由于汽车的发明和使用,下列哪个国家的汽车工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13、题干:20世纪初,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哪项不是铁路发展带来的社会变迁?
A. 加速了国内市场的统一
B. 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C. 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D. 促使城市人口大量涌入农村
14、题干:以下关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完成了对铁路、公路、水运等领域的全面规划
B. 推动了国家工业化进程
C. 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D. 交通基础设施以集中建设为主,忽视了地区差异
15、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清政府在哪个条约中被迫同意修建铁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6、中国第一条全部采用中国资金、技术、人才修筑的铁路是?
A、京张铁路
B、唐胥铁路
C、淞沪铁路
D、成渝铁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航道的南(汉口)北(重庆)公路,是沟通中国内地与沿海的重要通道,其运输能力在上世纪40年代甚至超过了当时的京沪、津浦、粤汉、平汉等铁路。到了20世纪50年代,运河已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必须迅速新建和扩建许多大型的矿建铁路,以改变我国铁路布局的落后面貌。自那时起,我国铁路线总长度和火车站的数量都有了很大的增长。到了20世纪90年代,纵贯中国的铁路线总长度比1949年增加了2.2倍,火车站的数量增加了3.7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