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所见之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王伟昭
中国古代的商贾和使臣从东南沿海的泉州、广州、合浦等港口乘船起航,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政治、经济往来,早期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绸.唐宋以后加上瓷器等,这条航线,习惯上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其与从古都西安为起点, 经过河西走廊同中亚、非洲,欧洲交往贸易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成为中国对外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
合浦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港,在西汉时期已明确记载于史册。《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以东汉的居多。在这批墓葬中,不乏随葬品丰富珍贵、规模宏大的郡、县级官吏或地方豪强的墓葬。如望牛岭一号西汉土坑木椁墓,地面封土直径40米,高5米,墓坑呈“干”字形,由主室、甬道、南北耳室和斜坡墓道构成,全长25米,最宽处14米。出土了各类文物245件。又如黄泥岗一号新莽时期砖圹墓(砖廓无券顶),由前室、后室和墓道构成,墓室长7.2米,宽3.7米.出土了各类文物90多件。在已出土的文物中,许多器物制作工艺水平很高,有些属广西首次发现。如铜凤灯、悬山顶干栏式铜仓、玻璃杯、龙首金带钩、子母玉带钩等。不但具有鲜明的地
方特,而且反映了中原文化南播,对岭南的影响。尤其是从已发掘的大量墓葬中看到,许多都有琉璃、玛瑙、水晶、琥珀等佩饰物随葬,一些较大型的墓葬更是丰富。如望牛岭一号西汉墓出土了琉璃串珠600多颗,水晶串饰27件、玛瑙串饰9件、琥珀佩饰5件;黄泥岗一号新莽墓出土了紫水晶串珠163颗、三水晶串珠23件、玛瑙串珠5件、琉璃佩饰8件、琥珀佩饰3件;风门岭四号东汉墓出土了琉璃串珠530颗、水晶串饰8件、玛瑙串饰3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件、琥珀佩饰3件;北插江一号西汉墓出土了玛瑙串珠31颗、水晶串饰17颗、琥珀佩饰17件等等。这些佩饰物有项链、手链、串珠、穿坠、戒指和剑饰等种类。造型有管形、梭形、念珠形、多面体、圆柱型等,还有鸟、兽、蛙、龟等动物微雕。特别是水晶、玛瑙的硬度均在7度以上,但穿珠的孔钻得细如发丝,非常精确,而且造形多变,碾琢精细,器表光泽闪烁,颜鲜丽,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合浦古今都投有出产水晶、玛瑙、琥珀矿石的记载,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从合浦开航的中国商船,途经盛产珠宝的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锡兰)等国,尤其是斯里兰卡有宝州之称,不但有优良的港口,而且是波斯和印度各地明珠、宝石饰物的集散地。合浦出土的大量的玛瑙、水晶、琉璃、琥珀佩饰物,应是从斯里卡和波斯、印度、缅甸一带输入的,是我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各国进行商品贸易、政治交往遗留下来的重要物证。印证了《汉书·地理志》所记“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的史实,更充分地证实了合浦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港。
纵观分布于60多平方公里起伏山岗上的累累汉墓,其墓葬规模之大,形制规格之高,还有那丰富而珍贵的
文化积淀,不但可从中窥见一千多年前合浦在岭南的地位,昔日的繁华景象,而且据其地理方位推断,汉代的合浦郡治所和港口,可以肯定就在该墓西北附近,北部湾之滨与南流江入海交汇处一带的河谷平地。原始港H和市镇的形成,水陆交通便利是先决条件,该区域不但位处水路交通枢纽,而且沿河一带是宽广的南流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历来是渔米之乡,是古代港口城市形成条件极其优越的地段。古代的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曾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播,为对外来文明的吸收,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其历史是辉煌的。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北海、铁山港还有钦州、防城港将“贯通大西南,走向东南亚”,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最便捷的通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勇于进取开拓,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拓展经贸,摄纳文明,振兴中华,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为北海市合浦县博物馆副馆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