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道德修养
公务员道德修养
第一篇:公务员道德修养
公务员职业道德修养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内涵与特征
1、什么是职业?
职业是为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事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特定义务的相对稳定的工种。是从业人员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2、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以一种特定形式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活动。道德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依据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力量维系的,以善恶、荣辱为标准,评价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态度和行为,它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道德活动(道德行为、教育、评价、修养等);二是道德意识(产地观
念、信念、意识、理论等);三是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标准)。
道德的作用:
1、通过舆论褒贬来引导人们的社会行为;
2、通过传统习惯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3、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
3、什么是职业道德?
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社会关系中,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心理习惯。智、信、仁、勇、严是古代将之德;勤抚恤、慎 刑法、杜私派、严微收、崇节俭被称为古代官吏“亲民官自省六戒”
作用:
1、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2、可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3、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
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风气优良。
4、什么是公务员职业道德?
是指公务员在其履行公职活动中形成且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则,同时也是指公务员在其特定职业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道德传统、道德心理意识和道德品质。是公务员履行公职的实践中形成的,是行政这一特定职业的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的价值表达。
公务员职业道德也就是历史上的“官吏道德”,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干部道德”,就是官员道德。
公务员道德特征:P9-11页 公务员道德作用:P15-16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
P50-69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刘金国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自己的
亲属,却无一跳出“农门”;他经常深入基层调研,但从不提前打招呼,吃饭除了在机关食堂就是路边小店;从不接受各种宴请,从不接受任何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经常出席重要场合,却没有一件名牌衣服;配有工作用车,家属从未用过。“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前年大连新港输油管线 2 爆炸火灾事故现场,都有他临危不惧的身影;去年公安部门的“亮剑行动”“清网行动”,由他直接组织指挥。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1988年退休后,带领家人和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罗阳,辽宁沈阳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12年11月25日12时48,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在工作岗位殉职,享年51岁。被评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国务院决定追授罗阳同志“航空工业英模”荣誉称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决定授予罗阳“航空报国英模”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2012年11月27日决定,追授罗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月26日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学习罗阳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三、深刻认识公务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修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不同的时代赋予了社会不同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道德在人类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道德修养的好坏,是判断一名党的公务员人格优劣的重要标准,是衡量公务员有没有先进性的重要尺度,也是决定公务员有没有光明的政治前途的重要基础。深刻认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应当从历史文化、国家治理、干部选任、社会道德建设等几个方面去理解。
1.尚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是维系社会生存和有序运行发展的基本准则,道德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由野蛮、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道德是社会的良心,德行天下则社会健康,道德不彰则社会混乱。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尚德崇文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文化传统。常德也是中华“德文化”的发源地,德文化的始祖“善卷先生”就是常德人。“德”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被不同时代的思想者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内涵,但其精神内核与基本的价值判断却是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儒家道德经典在自我道德修养上倡言,“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主张从“自省、克己、忠恕、慎独、中庸、力行”六个环节加强自我修炼。二是道德修养要求无时无刻不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提倡宽厚待人,日常生活中有“宽容大度”、“宽宏大量”等道德评价;提倡以“让”为处世
美德,“孔融让梨”式的礼让妇孺皆知;倡导以诚相见,形成“待物莫如诚”的古训;重视信用承诺,“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成语生动显示了信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三是道德评判标准无时无刻不 在影响我们的行为。先贤提出了“四端”评价体系(“仁之端”的恻隐之心、“义之端”的羞恶之心、“礼之端”的辞让之心、“智之端”的是非之心)作为社会善恶的价值评判尺度。前些年,我们党又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道德标准。这些标准都是在引导人们弃恶扬善、和谐共处。这些思想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国家公务员应当继承发扬、争当表率。
2.德治是国家治理的根本方略。如何从治国战略高度看待加强公务员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我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认识:德治是治党治国大策。古人讲,“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往往大德之行,必有大治。中国历史上,凡属比较贤明的君主,大多都崇尚德治。有学者对“二十四史”进行检索,竟发现 “德”字曾出现了32453次。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倡导“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在重视“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把“以德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德治的作用在治本。法律重在惩治一些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强制的、权威的,而道德重在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养成人们对违法犯罪的羞耻之心,使人们在自己的内心中筑起一道思想堤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30多年实行法治的结果,仍然存在很多单纯依靠法治不好解决、很难解决甚至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道德的力量。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计。德治的关键是德政。“以
德治国”的根本是要求党和国家公务员必须实行德政。“以德治国”的核心和真谛,首先在于执 政党,包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施以德政。因此,加强公务员道德修养,是关系国家治理的根本大计,是落实党的以德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实现德政善治的根本保障。
3.德性是选用公务员的首要标准。我们党考察任用领导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是第一位的标准。公务员干部的成长进步最重要的评价尺度是道德修养的提高。为什么要把“德性”作为选用干部的首要标准?这是从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教训中得出来的结论。在历史上,封建社会统治者把人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有德有才,这是国家的栋梁,加以重用;第二类是有德无才,虽无才,但有德,所以他不会危害社会,可以小用或不用;第三类是有才无德,此类人因有才而无德,如果干起危害社会的事情来,危害极大,所以国家只能采取封杀不用或者杀头消灭的办法,让其无法危害社会、国家和人民;第四类是无德又无才者,这类人尽管无德,但是无才,因此不会对社会构成多大危害,可以不管他。同志们,在封建社会唯独对有才无德者要杀头。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深思,说明良好的道德是何等的重要!今天的教育者也说,德才兼备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者是危险品。“劣质的公务员比战争和瘟疫更可怕。”新形势下,公务员中“德”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人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众对公务员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德”上。有人形容说,在单位里德高的干部属牛,与世无争、只管干活;德庸的干部属猪,得过且过、无所事事;缺德的干部属狗,上窜下跳、不咬便叫。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 做
事的学问更为重要,也更难掌握,“取士之道,德行为先”也就不奇怪了。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干部既要重能力,更要重官德。只有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才能让属牛的生气勃勃,属猪的不敢偷懒,属狗的夹起尾巴,党的事业也才不会走下坡路。
4.官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导向。公务员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党和国家的整体形象。做人要讲道德,做官更要讲道德。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讲的就是国家公务员要有良好的为官之德。《中国共产党章程》多处对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质作出规定和要求。公务员道德也是官德,官德对社会道德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效应”:一是公务员道德品质的定向效应。公务员作为社会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关系中,总要站在一定的政治立场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政治倾向参与社会活动,影响周围众。对于每个公务员来说,除了需要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科学决策、组织众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德,带领众干事业。二是公务员道德品质的示范效应。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可见,官德影响民德,官风决定民风。正如在平民百姓中流行着的“上粱不正下梁歪”的俗语,既简洁又形象地描述了官德与民德的关系,说明了公务员的官德修养,在众面前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效。三是公务员道德品质的凝聚效应。这里的凝聚既包括班子成员的凝聚,也包括广大众的凝聚。公 务员成员道德品质状况直接影响班子团结。由一品德优良的人组成的领导集体,觉悟高、党性强、心胸宽广、善于合作、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互相补台,班子表现出很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指挥能力建立在德性与威望上的领导干部,对人民众有着更强的凝聚力。因此,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是各级领导干部正社气、聚人心的政治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