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网游排行榜河流与生活尼罗河观后感
大河之殇——观《河流与生命》纪录片后有感河流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历史上人类社会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河流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这从人类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地就可以看出来。正如两河流域之于古巴比伦,恒河、印度河流域之于古印度,黄河流域之于古中国,尼罗河对于古埃及的起源及埃及文化的绚烂的意义非比寻常。河流不仅繁育生命,也孕育和产生人类文化。
尼罗河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一大长河,入海口年均径流量810亿立方米。而埃及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国家之一,沙漠和半沙漠广布,但自南向北穿越埃及的尼罗河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水和希望,在沙漠地区形成了一条“绿走廊”。在埃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埃及就是尼罗河,尼罗河就是埃及的母亲”,现今埃及9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母,尼罗河是埃及当之无愧的生命线。如何制作动画幻灯片
迈巴赫 exelero每年6-10月尼罗河水的泛滥,都给河谷披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据希腊文献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在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化学危险品
只是等待收获了。”在古代埃及,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农业的繁荣更是促进了古埃及文化的绚烂。
尼罗河上游几乎完全依赖上游雨水灌溉,但由于每年明显的干湿季节交替的影响,在旱季的时节经常会发生旱灾,严重影响埃及农业的产量,尼罗河甚至曾经成为一条干涸的泥沟。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埃及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埃及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人口增加迅猛。于是,埃及政府就希望通过修建尼罗河高坝,开发新的资源以推动经济发展。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在这样的背景下动工,于1967年正式完工。建立之初,阿斯旺大坝带给埃及人的效益是十分惊人的。大坝形成的水库——纳赛尔湖的巨大容量不仅调节了下游流量,防止了洪水泛滥,还利用蓄积的水量扩大了灌溉面积,使得近100万公顷的沙漠得以被开垦成可耕地。同时,大坝电站每年发电80亿kW〃h,保证了今天埃及30%的用电,解决了埃及的能源短缺问题。可以说,当时埃及政府修建阿斯旺大坝的预期目标,都一一实现了。
然而,在阿斯旺大坝带给埃及人20年的荣光之后,它的一系列弊病便彻崭露无遗。首先,由于大坝的拦截作用,含有矿物质的泥沙在库区大量堆积,尼罗河不再定期泛滥。中下游
河谷地区原本的肥沃的土地失去了天然的肥料,在常年耕作的消耗下变得越来越贫瘠,以至于不得不依靠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来支撑地力。其次,由于库区容量的减小,库区水面增发的加剧,再加上渗透流入河流的化肥的影响,尼罗河的水质变差了。大河横穿过农业区后,带到下游地区和三角洲地区的水携带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威胁到这些地区的人民的用水健康。再次,尼罗河河口没有了大量的从上游冲积过来的泥沙,三角洲受到地中海海水的冲刷,海岸线不断向后退,土地盐碱化严重,甚至爆发了严重的吸血虫灾害。另外,这里原本是沙丁鱼产区,没有了尼罗河赐予的营养物质,沙丁鱼的产量大大减少。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尼罗河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沿岸遗留的那些伟大的金字塔和神庙向我们展示了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的曾经辉煌灿烂的过往。到今天,尼罗河依然是现代埃及人的母亲河。尼罗河虽然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但它的流量其实并不算丰富,仅排在世界的第35位。而由于埃及全境基本没有降水,埃及国内的淡水资源90%由尼罗河水提供。但现在这些淡水已经不足以应付需求的增长。2007年埃及人口为7600万,预计将在2025年超过1亿。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尼罗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人口增长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直线下滑,在尼罗河水使用份额不变的情况下,据估算,1959年,埃及的人均淡水资源量是1893立方米,2017年
将是大约600立方米,而到2025年,只剩下536立方米;另一方面,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农业用水的需求又在急速扩张,目前埃及农业用水量达到80%。
从古埃及文明到古中国文明,从尼罗河到长江,从阿斯旺大坝到三峡大坝,联想对比起来,中国和埃及两国着实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在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资源的强大需求下,大河所蕴藏的水利资源、渔业资源、旅游资源和航运资源等成为人类开发利用的重点,放眼全球,包括尼罗河和长江在内的多条世界大河在这样的背景下负重前行。
蓝天白云的唯美短句中秋节祝福老师的语句长江三峡大坝在防洪、航运和发电等方面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拉动了我国GDP的发展。但一直以来我们最关注的似乎更多的在于三峡工程这看似光鲜的外表,很少有人会去关心这背后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但使得当地许多人文历史遗迹的毁灭,对当地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毁灭性的和不可逆转的,甚至对于长江流域乃至更广大的地区的气候、地壳稳定性都可能或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近期,长江流域的洞庭湖江豚发生了体死亡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项目负责人韦宝玉分析总结了江豚在洞庭湖濒临灭绝的原因:“一是食物资源非常匮乏,二是受到水质污染的影响。此外,挖沙破坏了河床,而河床是江豚繁殖的地方,再
者洞庭湖行船太密,螺旋桨很容易伤到江豚。”
严重的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沿岸工业“三废”污染、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水污染事件、白鳍豚、江豚和中华鲟等生物物种濒临灭绝以及长江三角洲不断被海水冲击的海岸线和土地盐碱化等等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保护长江,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未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