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与人类的关系
1.水母与人类的关系
水母与人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与海洋渔业的关系。除了海蜇(包括几种大型钵水母)是海洋渔业直接捕捞生产对象之外,水母类与其他海洋经济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水母对渔业和人类的海洋活动也有一定危害。
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极为少数(尚有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直接利用水母资源,以传统简易(定置网)的捕捞方法和符合科学原理的(用明矾、食盐淹渍沥干)加工方法,捕捞、加工海蜇(含其它几种大型水母)作为食用的主要产销国。主产区在辽宁、江、浙、闽和粤等省沿海,一般产量都很高,如福建1995~1999年,平均年产量近万吨,加工后于品约1000多吨,产值可达3 000多万元。产品主要畅销以日本为主的国际市场,供不应求,成为创汇水产品之一。
水母类的水平分布与海流、水团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些种类可以作为判断海流或水团性质的生物指标。例如:福建南部渔民利用太平洋银币水母(Porpitapacwca)(渔民称
为“鳁镜”)作为鳀鳁鱼夏汛的台湾暖流指标,能十分准确地预测当该海区出现“鳁镜”时,如果海况没有特殊变化,10日内则鳀鳁渔汛即将到来,这对探索渔场位置,指导渔业生产具有实践意义。
有些水母如海蜇尚有药用价值。在古医药文献中有不少记载,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有:气味碱温、无毒。主治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汤火伤。古医学家陈芷器的《本草抬遗》。记有:能疗河鱼之疾。此外,如《雨航杂录》记有:治积等等。近代我国医卫部门关于海蜇的药用价值也有许多研究报道。认为对高血压、慢性气管炎、哮喘、热痰咳嗽、胃溃疡、单纯性甲状腺肿和颈淋巴结肿,有一定疗效。民间偏方如以海蜇皮、海带和海藻等量炖服有抑制癌细胞扩散作用。以海蜇皮用白糖淹泡服用可治产妇恶露不止,妇女血崩,以及用三矾海蜇皮贴敷患处治病毒、丹毒甚为有效。
水母类对海洋渔业和人类的海洋活动的危害也相当严重。许多水母类大量捕食经济鱼、虾和贝类的卵子及幼体,对渔业资源及养殖业造成危害。据一些学者研究报告,海月水母的食料组成中,浮游甲壳类占50%以上。l一音浪等于多少钱个海月水母Id能捕食4~5条仔、稚鱼,根管水母(Rhilophysa.sP)每天能捕食8~9条仔、稚鱼。1个霞水母能消耗上千条幼鱼。浙江沿海
带鱼产卵场如果出现大量栉水母,常常导致秋汛带鱼产量不佳。作者曾经在对虾育苗期间观察1个侧腕球栉水母,Id能捕食25~30多条对虾幼体,对对虾的育苗危害很大。
作者(1974年)曾经连续3年调查过福建九龙江口定置网作业海蜇产量与其它渔业的关系,十分明显地看到,海蜇产量多寡与其他鱼虾的产量成反比。渔民认为,是因为海蜇分泌物使水域发臭,变“辣”,对鱼、虾有毒害,把鱼、虾驱散。
某些大型钵水母如海蜇,特别是霞水母大发展时,数量之多能绵垣数海里,影响拖网作业,堵塞网目甚至造成爆网而影响生产。
水母的刺胞毒素(含几种多肽及组胺等)对人类有很大危害,人被螫刺后可造成严重创伤。有些种类如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刺胞剧毒,能致人死命。海南省三亚曾发生几起渔民及潜水员被螫致死的事故。
2.水母类研究动态
1989年7月 10qq自由幻想刺客装备~14日,在英国Southampton大学召开了第5届国际腔肠动物生物学讨论会。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听见下雨的声音 周杰伦300多位学者提交了230多篇论文,从童装怎么拿货18个方面对腔肠动物(
大部分是水母)广泛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当前科学家感到兴趣的研究重点为生理学(有28篇论文,其中13篇为行为生理)和细胞生物学(有20篇论文),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对水母刺胞的研究引人瞩目,论文达24篇之多。
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开始注意对刺细胞毒素的生物化学、药物学和毒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取其活性物质,出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成分,作为新的药物来源或其他生物医学化合物。
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海洋生物学家发现管水母类是形成声散射层主要浮游动物,其垂直分布层次和昼夜移动与声散射层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与潜艇的活动有关,在军事上具有研究价值。
由于某些水母形态上及感觉器的特殊结构和生理上的特殊机能,成为仿生学家的研究对象之一。成功地模仿水母感觉器的风暴预报仪能提前 15 h家族名字作出预报,并显示出风暴的方向,该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又如水母类的运动是由脉冲式的喷射而推进,而喷气式飞机是连续不断的气流喷射而推进。从而引起仿生学家的兴趣,设想把水母的脉冲式推进运动方式用于喷气机的设计,这样既能节省能量,又能最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动力。
乡村爱情的演员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开发、利用水母资源的国家,并取得很大成就。早在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就已记载海蜇俗称“鲊鱼”,并提到人们已经食用;宋代沈与求写的“出没沙嘴如浮罂,复如缁笠绝两缨,混沌七窍具未形,块然背负虾行”这首海蜇诗,充分体现了对海蜇形态、生活习性以及与鱼、虾共生现象的生态学研究水平;清代以李时珍《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医药界对海蜇的药用价值的研究水平,堪称世界第一。
近代我国学者对水母类的研究主要是形态、分类和区系方面的基础工作,其他方面涉及甚少。20世纪80年代,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几位科学家摸清了海蜇的生活史并进行人工育苗和放流获得成功是一项重大成果。
我们有能力紧跟时代步伐,以科学的态度根据我国的国情,(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选择研究方向。从这一类最低等,而又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飘浮在寒武纪时代海洋里的古老动物身上有所发现,取得更多有益的启,服务于人类而作出新贡献。
资源来源《生物学通报》2002.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