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笔记本10大主流技术
2010年笔记本10大主流技术
无疑,2010 年消费化特质在笔记本电脑上体现得愈加明显:传统的“小黑”ThinkPad 推出了彩外壳的机型,索尼发布了半透明外壳的全新时尚机型,就连世界杯抽奖播音员都以“时尚笔记本”的招牌来吸引人气。即便如此,笔记本电脑在笔者看来仍是以技术为最重要的驱动力,特别对于IT 卖场的零售渠道来说,专业性仍然是立身之本。2010 年,笔记本10 大主流的新技术,绝对是渠道应该烂熟于心的“硬”武器!
132nm 制造工艺
    今年初新发布的英特尔32nm 移动平台构架的2010 英特尔酷睿i 系列移动处理器,是笔记本中央处理器上首次采用32nm 制程工艺,对于渠道来说,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本刊也刊登过相关文章。
    简单来说,和现有的45nm 工艺相比,32nm 工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显著的变化,包括32nm 工艺使用第二代高-K 金属栅级,为0.9nm 等价氧化物厚度高-K45nm 技术是1nm),采用第四代应变硅,是有史以来最紧密的栅极间距(112.5nm 栅极间距),采用有史以来最高的驱动电流,晶体管性能提升22%,同比封装尺寸将是45nm 工艺产品的70%
2、英特尔睿频技术
    2010 全新英特尔酷睿i 系列家族和此前的英特尔移动处理器想比,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通过i3i5i7这样简单易懂的性能级别划分。而睿频加速技术则仅支持i5 i7 系列处理器,是消费者区分入门级处理器和高智能处理器的关键所在。
    所谓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可以理解为自动超频。当开启睿频加速之后,处理器能够根据工作负载动态、智能地调节频率和性能,在工作量较大时能实现按需提升频率并自动加速,从而重任务时发挥最大的性能,轻任务时发挥最大节能优势。
    睿频加速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以理解为英特尔酷睿i7/i5 处理器以相同的方式配置,为每个内核提供整体的额定功率, 然而,如果一个或多个内核未使用满其额定功率,则处理器可自动智能地把未使用的功率转移至工作的内核, 由此,工作的内核即可以高于额定频率的主率运行,从而更快速地完成任务。
3GeForce 3D Vision 技术
    GeForce 3D Vision 又被称为“精视立体幻境”, 它是NVIDIA 在今年初发布的业界第一套高清3D 立体视觉方案,专为GeForce 系列显卡打造,由液晶分时技术3D 眼镜、USB 红外接收器、120Hz 刷新率显示设备等部分组成。NVIDIA 也同步放出了该驱动包的最新版本,其中了包括GeForce图形驱动和GeForce 3D Vision 立体眼镜驱动,还有PhysX 物理加速的所有最新驱动。
    IT 产品中最先应用这项技术的是在DIY 领域,而近期,华硕率先在笔记本上推出了拥有120Hz 刷新率显示设备的G51J-3D 笔记本。
    关于3D Vision 的原理应该从人眼临界闪烁频率的角度说起。虽然临界闪烁频率与个人的瞳孔大小、年龄、疲劳、缺氧有关,但一般临界闪烁频率均为50Hz,这时人眼就会看到闪光,所以为了确保画面的连续性,显示器的频率必须要保持在60Hz 以上。而华硕G51J 采用的是一块支持120Hz与总裁斗法以上刷新率的液晶显示屏,再搭配3D眼镜,能让双眼都实现双倍分辨率,所以这样就解决了人眼临界闪烁频率的问题。
4AMD Vision 技术
    随着AMD、宏碁、完美时空联手推出“宏碁-AMD- 完美游戏本”后,采用AMD Vision 技术的笔记本厂商越来越多。
    严格来说,AMD VISION 技术强调针对视频、数字媒体和内容创建活动进行的优化。
    得益于VISION 视觉) 技术的支持, Windows 7 中所支持的DirectX 10Direct X10.1 Direct X11,可在游戏和其他媒体应用上实现更丰富的3D 细节,通用视频解码器将使CPU 获得解放,因此用户能够在拥有出的视觉和计算体验的同时转换视频以供手持设备使用。通过Windows 7 全新的拖放功能,转
换视频活动的速度明显更快。
    基础型的Vision Basic 可以是新一代Athlon II 处理器搭配Mobility Radeon HD 4200 集成显卡; Vision Premium 里,如果显卡是独立HD 4330/3450,处理器可以是上一代Turion X2 Turion II Vision Ultimate 要求处理器必须是Turion II,显卡也必须是独立型的,至少HD 4650/4570( 待续)
 在上半节中笔者介绍了2010 年笔记本电脑的4 大主流技术,主要是围绕核心处理器和独立显卡的基础知识。
    在本节继续介绍2010 年笔记本电脑的其余主流技术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为零售渠道解析一款近期市场上新出现的“非主流”处理器——Intel 奔腾P6000
    实际上,在推出针对主流笔记本的移动处理器后,英特尔往往还推出一些更为廉价的“非主流”处理器,例如T2050T4300 等,在某些技术上做了一些屏蔽,性能比主流处理器稍逊,但价格便宜,性价比高。暑促来临,这类处理器无疑成了笔记本厂商的宠儿,各家几乎都推出了采用奔腾P6000 处理器的笔记本新品。从官方资料中,不难看出英特尔奔腾P6000 处理器为32nm 工艺,主频1.86GHz,内置Intel 高清显卡,但与酷睿i3 处理器一样不支持睿频。
    应该说,英特尔奔腾双核P6000处理器是主流酷睿i 系列的i3-330M的精简版,差别主要在P6000 的主频仅为1.86GHz,比i3-330M 要低,此外i3-330M 多出了SSE4.2 以及虚拟化指令集。可以认为,P6000 不仅是i3 处理器的缩水版本,也是T4xxx 系列处理器的新一代架构产品,其优势在于跟进32nm工艺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性价比,适合经济型入门用户选购。
    在介绍完2010 年的主流处理器之后,下面,笔者将从笔记本电脑的关键配件上出剩下的6 大主流技术,以嗣读者。
5USB 3.0 技术
    USB 2.0 相较,USB 3.0 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料传输速率高达5Gbps,较USB 2.0 的传输速率快上10 倍。除此之外,USB 3.0 具备向下兼容、提供更大电力等优点。
    不过,由于价格因素,2008 11月就已经公布的USB 3.0 标准,直到今年才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笔记本电脑中,高速传输将成为笔记本的重要卖点之一。例如,如果应用以往的USB 2.0技术,要把一部几十GB 容量的影片拷贝到移动硬盘中或者另一台电脑中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以25GB 容量的高清视频传输为例,USB 2.0 需要10 多分钟,而只要设备支持的话,USB 3.0 理论上只需70 秒左右。
    USB 3.0 的简要规范如下:提供了更高的每秒4.8Gb 传输速度;对需要更大电力支持的设备提供了更好的支撑,最大化了总线的电力供应;增加了新的电源管理职能;全双工数据通信,提供了更快的传输速度;向下兼容USB 2.0 设备。
    USB 3.0 之所以有“超速”的表现,完全得益于技术的改进。相比目前的USB 2.0 接口,USB 3.0 增加了更多并行模式的物理总线。在原有4 线结构(电源,地线,2 对数据)的基础上,USB 3.0 再增加了4 条线路,用于接收和传输信号。正是额外增加的4 条(2 对)线路提供了“SuperSpeed USB”所需带宽的支持,得以实现“超速”。
    有机构预测,2010 年下半年USB3.0 芯片出货量将较上半年有近200% 的增长。
6、双显卡切换技术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用到了“双显卡切换技术”,很明显,“双显卡切换”已经成为今年的一大亮点技术,因为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非常人性化,能让用户在高续航和强劲图形性能之间到一种平衡。
    所谓双显卡,就是一个集成显卡、一个独立显卡。做一般的操作时,用集成显卡就可以应付了,相对比较省电;而在玩游戏或进行图形设计工作时,还可以切换到独立显卡,更好地支持图形特效。
    实际上,从2 年前第一款具备双显卡切换能力的笔记本索尼SZ 系列诞生到现在,双显卡笔记本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按照典型性技术划分,笔记本显卡切换技术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以索尼SZ 系列为代表的硬切换,切换之后还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并不智能;而第二个阶段则是采用了软件切换,但是这种方法也需要用户在应用前进行操作,仍不方便。
    而随着英特尔新酷睿处理器的发布,双显卡切换技术也随之开始普及,由于新酷睿处理器内部集成了45nm 的显示核心,所以在新酷睿平台上实现双显卡切换要比以往更加容易。
    作为2010 全新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家族的一项革命性创新,英特尔首次在主流PC 处理器中集成显卡。凭借一体化的英特尔高清显卡,全新的酷睿处理器能够提供高质显示效果和流畅的高清(HD)视频播放功能。该产品还是业内首款提供多信道Dolby TrueHD DTS Premium Suite 家庭影院音频功能的集成解决方案。此外,英特尔高清显卡还支持主流3D 游戏,无需另配视频显卡,并将为全新的微软Windows 7 操作系统提供全面技术支持。
    做为主流的笔记本显卡提供商,nVIDIA ATi 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其中被nVIDIA 命名为Optimus 的技术具备了动态无缝切换独立显卡与集成显卡的能力,而无需用户去进行各种手动切换的过程,可以说智能化是这种技术的主打卖点,第三代“双显卡切换”的产品能够实现英特尔集成显卡和ATI独立显卡的无缝切
换。
74GB DDR3 内存
    尽管内存的涨跌并非如笔记本那样依照摩尔定律呈线性走势,但更高容量的内存需求仍然随着游戏、视频、批量照片图片处理等需求的大幅上升而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事实上,4GB 俨然已经成为2010后笔记本的标准配置,尽管微软并没有让Windows 7 吃掉2GB 以上的系统内存,但面对外表更加华丽,“身材”却日渐臃肿的应用软件们,4GB 显然都要来得实在的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