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音乐
内容提要:电影、电视中的音乐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其根本作用是煽动情绪与营造空间,通过对音乐的音、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风格等元素的研究,和与画面的结合方式的探讨,得到音乐配置原则的结论。
关键词:电影,电视,声音,音乐
一、引言
家长给老师的话电影、电视使用的是视听结合的语言,声音是影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音乐艺术,又是构成影视声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影视中的音乐的使用规律进行研究,以解答什么是影视中的音乐,影视中什么时候使用音乐,使用什么样的音乐,以及怎样使音乐结合画面的问题。
二、音乐是影视声音的一个组成元素
这里讨论的是影视声音中的音乐。
早在电影诞生不久的默片时代,音乐就已经成了电影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默片指的是早期电影由于
技术的原因,不能在放映画面的同时达到播放与之同步的声音的效果。但是在默片时代的电影院里,观众并不是什么都听不到的,而往往会有钢琴师、小提琴师或是小型乐队在银幕背后进行现场伴奏。对这种伴奏音乐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是认为可以掩盖放映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另一中解释是说为了满足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视听合一的”本能习惯,弥补声音上的空白,并通过与画面相一致的描述性、表现性音乐达到营造环境,渲染情绪,补充情节,增添情趣的作用。无论当时配乐的目的是什么,总之都达到了以上的两种效果。也正因此,音乐可以说是影视中出现的最早的声音。
关于影视中声音的分类,按照声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声(包括台词)、环境音响和音乐。(《电影艺术讲稿》,陈旭光著,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195页。)我认为,如果把电影内的空间作为一个虚拟的真实空间来看,声音就可以被界定为客观声音和主观声音两个部分。
所谓的客观声音指的是在影视的假定真实的空间内与环境、情景、动作等视觉内容相吻合的各种人声、音响等声音。由于这类声音往往在影视片画面内可以看到声音来源,所以又可以叫做画内音。客观声音包括环境音响和自然人声(对白、独白、唱歌等)两个部分。根据创作方式又可以分为模拟型客观声音和同期型客观声音。模拟型客观声音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采集来的声音文件,通过后期配音、配乐等手段并与画面内容相结合,达到无差别呈现影视空间内应有声音的效果的做法。而使用同期客观声音是指在摄录影像的同时记录下来的声音随画面直接放映的做法。当然,采用模拟型客观声音的做法可以去除掉不必要的噪音或杂音,是故事片电影比较常见的声音处理方式;而使用同期型客观声霞浦摄影
音往往可以再现拍摄时的真实场面,营造真实氛围,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是纪录片常用的手法。举例来说:电影《英雄》中打斗场面,刀剑等武器碰撞的声音就是典型的模拟型客观声音,选用(或制作)出来的声音效果清脆亮利,不是同期能够得到的;而武器碰撞的声音是有画内声源的,是理所当然要出现的,所以属于客观声音。
与客观声音相对,主观声音是指在影视的假定空间内不可能出现的环境、情景、动作而造成的声音,而是主观情绪影响下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加上的声音。由于这类声音不能在画面上看到声音来源而往往直接体现编导的意图,所以又可以称之为画外音。主观声音分为人声旁白、主观效果音和后期音乐三部分。举例来说:同样是电影《英雄》中,在无名与长空对打的场景中,背景声音除了出现画内音乐——老者的古琴之外,还出现了京剧花脸的叫板声音,这个声音画面不可能出现声源,而是体现了编导的特殊意图,也就是主观性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画内音并不一定都可以在画面内到声音来源,例如画面内是两个人在一个酒吧里面的一张桌子上谈话,画面内不出现乐队或唱片机,而此时出现的钢琴音乐观众也会认同是酒吧场所的音乐,属客观性声音,所以这也是画内音。
按照上文提到的,既然影视声音有客观与主观的区别,那么音乐作为电影声音的重要元素,也就可以分为客观音乐与主观音乐两个部分,也可以称为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主观音乐还是客观音乐,都是影视制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都是影视编导“有意”的安排。
至于影视声音中音乐的界定范围,我认为,在电影电视中出现的任何旋律性声音都属于影视音乐的范畴。无论是整段的歌曲背景,还是人物的演唱,还是旋律片断所形成的效果性音乐,都属于影视音乐所要研究的内容。
三、影视音乐配置方法初探
1、从电影电视中音乐的作用谈音乐出现的契机
音乐的出现和台词一样,无论是画内音还是画外音,都是有必要的时候才出现的。如果一场电影台词多得像话剧,无疑是很失败的。所以,音乐在影视中的出现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一个个契机的。一位著名的手法传统的美国当代作曲家杰利"戈尔德斯曾说过这样的话:“我觉得,我们现在对于在影片里什么地方该使用音乐的问题,应更有所选择。随心所欲地点洒音乐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我个人倾向于音乐用得越少越好。我感到,如果不停地或过多地使用音乐,就势必损害那些需要音乐的时刻。结果音乐变成了白噪声。这就像居住在交通噪声高度集中的地区,你的耳朵最终会把这些频率排除掉的。(转引自《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周传基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版,第176页。) ”我们也许并不同意音乐用得越少就越好,但是,音乐毫无原则的随意使用的确是很糟糕的做法。
你是我患得患失的梦我是你可有可无的人那么音乐的使用应该以什么为契机而出现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音乐在电影电视里的作用。
怎么共享打印机我们先来看看电影中的音乐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的。美国影片《日瓦格医生(Doctor Zhivago)》(1965)由大卫"里恩(David Lean)执导,在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美工和最佳作曲等四项大奖。这部影片采用了很富有俄罗斯调式风格的一段主旋律作为影片的情感基调,通过情节不同而采用反复、变奏、变速、改编乐器等手段对主题旋律进行多次应用,从而使得主题旋律贯穿影片始终。
影片开场之前,主题音乐随着字幕第一次出现,然而经过其他旋律的加入,展现出来的是爱情旋律与
生命悲歌、战争背景的冲突,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序曲。这就奠定了影片的基调,明确了风格,点出了主题,并对故事的悲情彩做了暗示。影片中出现主题旋律的其他契机都是和剧中人物情感息息相关的。在返回乡下故居的一段中,主题音乐洋溢这喜庆、欢乐的气氛,但见到被查封的故居后,音乐戛然而止,在这里,体现了音乐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加强情绪的效果:优美的音乐加强了画面上开阔的原野,春盎然的景带给观众悠然愉悦的心情,而突然停止的音乐也加强了观众被现实所打击的悲情效果。
什么是swot分析法在电视节目中,音乐的作用更加一目了然。
音乐类节目中音乐当然是节目的主导,也就是说这类节目中的音乐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音乐欣赏需要而设立的。这些可以独立于电视之外的完整的器乐或声乐作品,通过电视这一独特的传播形式进行播放,要求在尊重音乐原作的前提下,在画面上进行视觉艺术处理,而达到视听统一的效果。这里的音乐的作用也就是音乐本身的功能,即再现情态,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等等。
除了音乐类节目之外,电视往往有更多的其他类型的栏目,而这些栏目都有音乐的出现,比如片头音乐、片尾音乐、预告音乐、背景音乐等等,这些都是电视栏目或节目包装所必须考虑的,这些音乐直
接体现了节目受众定位(中年人还是青年人、面向本地还是海外等)、节目涉及的方向(时事、历史、经济、教育等)、节目的情绪(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紧张还是轻松等)、节目的心态(猎奇
、关注、批判、欣赏、怀念等)等等方面。举例来说:凤凰卫视资讯台“时事辩论会”栏目是一档谈话类节目,是持不同观点的学者或评论员就一个政治、经济等时事问题展开辩论,并与观众在线互动的节目。节目包装做得很有意思,选用了很具有中国文化氛围的太极推手和围棋图案作为视觉包装方案的主要元素,音乐选用的是电子音乐与琵琶合成的既动感激烈又不失中国风情的旋律。这种包装方案体现了这样的节目内涵:节目受众定位在世界所有华人范围,包括中国大陆、台湾、港澳以及华侨等,这是因为,围棋、太极拳、琵琶这些有浓厚中国风情的元素在所有的华人中都有很强的凝聚力与民族认同感。节目涉及方向是时事新闻的辩论,因其重在“辩”字,所以选用的元素无论是推手,还是围棋,还是琵琶演绎的激烈节奏,还是古乐器和电子乐的交响,都体现了冲突与争辩的意味。选用的乐曲紧张激烈,为节目营造了紧张的氛围,暗示着针锋相对的辩论的形式。
同样的,台标音乐、广告音乐等等也都要考虑受众范围、节目品味、频道性质或产品性质等因素,达到营造贴切氛围,吸引特定受众,调动观众情绪的效果。一些纪录片、专题片和电视剧、电影一样,音乐都成为了重要的元素加以考虑,在讲述故事、煽动情绪等方面起到很好了的效果。电视节目中越来越重视音乐的运用。近几年,在中央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中出现了新的节目元素——乐队,他们现场即兴制作背景音乐和音乐效果,以应对缓慢沉闷的访问节奏。
归结起来,影视音乐概括的说,有两个根本性的作用:煽动情绪与营造空间。
音乐能表现人的各种情绪,这是勿庸置疑的。电影电视可以通过视听结合的形式轻易地引发起观众对某人物或某事件的特定的态度及评价,并迸发出强烈的情绪。简单的说就是:煽情。人的情绪包括:喜悦,伤感,惊恐,尴尬,憎恶,自豪,压抑,悠闲,紧张等等。喜悦情绪的影视音乐有很多,几乎所有的影片里都能到一个表现喜悦的音乐背景;表达伤感的影视音乐就更多了,中央电视台访谈类节目“艺术人生”里,几乎每期都会随着背景音乐的煽动而哭倒一片观众;随着女主角的回头,一个尖锐的小提琴声音响起,大家都会被吓一跳,这就是音乐煽动起来的惊恐情绪;一段诙谐的音乐效果,往往在娱乐类节目中听到,表现某某明星的尴尬神态,煽动观众一起尴尬一下,活跃了气氛并觉得可笑;中国早期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中,一旦有日本鬼子出现,就能听到诡异的音奏出的“鬼子进村”一类的音乐,以引起观众的憎恶情绪;通过电影电视煽动民族自豪感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影片《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声响起,至今人们一听到它,都仍然能感受到那份自豪与振奋;基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电影《蓝(Trois Couleurs Bleu)》中以超出常规的巨大音量呈现具有主题意义的象征人物悲剧命运的两个乐句的旋律,体现了悲剧命运对人心灵巨大打击的感受;某些介绍家居用品的电视广告通过音乐调动观众悠闲情绪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达到给受众留下产品舒适方便的印象的目的;某些时事性节目充分利用快节奏的电子音乐渲染紧张气氛,达到活跃观众激烈情绪的作用。可以说,也正因为音乐的这种特性,使得电视电影成为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传播工具。
音乐的第二个根本性作用就是营造空间。音乐在影视中营造空间的意思不仅仅是指它体现了民族风情、地域特点和时代风貌,而是说音乐本身具有营造超出剧情呈现的三维空间之外的第四维空间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通过音乐自身的表现力,从思维上、逻辑上开拓新的感观空间,或是通过平行于画面的音乐彩而渲染另外的情绪以达到暗示情节的作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一个气氛祥和的聚会中,人们充满着愉悦的心情开怀畅饮,然而音乐没有渲染喜悦情绪,却以缓慢的节奏,沉重的音调,并以不太让人察觉的方式渗入不和谐的和弦,造成不安气氛,预示着将要到来的不幸。这里,背景音乐与画面之间相互游离,也就是下文会讲到的音画平行关系。这种音乐的运用,超出了具体的情节,超出了画面上的三维时空,为情节的发展做了某种暗示,并以音乐的方式把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前的时空重叠起来,使这一场面具有了多重的表现力,即为这一场面拉出了另一个空间。“这一空间的营造不仅可以为影视剧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展示提供更为丰富表现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它昭示了影视剧中所蕴涵的文化意蕴,哲学警示,以及潜意识中的一些不可言传的智慧和感悟。(《影视剧音乐艺术》曾田力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比如,电影的序曲,人物回忆时出现的音乐等等,都属于这个作用的范畴。
当然,我们说,在电影电视的音乐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两个根本性的作用是可以交叉存在的,这种交叉也是相当高明的做法。电影《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就是很成功的例子。在影片描写打猎水牛的一个场面中,音乐不是单纯的描绘情景的激烈,而是用悠长节奏,深厚的音调,来营造开
阔的氛围,表现大自然的广袤与永恒,这样既给观众雄壮、积极的情绪,又升华电影的空间到天地之大,大美为美的文化哲理上,引起人们对人与自然,种族与种族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
CCD是什么意思综上所述,音乐在影片中的出现,是要达到一定的目的,起到恰当的作用的。这也就是音乐出现的契机,即达到感染情绪或深化空间的作用。
2、电影电视中配置音乐所需要注意的要素
在了解了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及其配置原则之后,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恰当的选择音乐,以达到准确表达编导意图的目的。我们首先要对音乐的各个元素有清楚的认识。以下我将从音乐的音、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风格等方面说明音乐各元素在影视中正确的选用规则。
影视选用何种音的音乐,就像作画选用何种彩一样。不同的音与彩都能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应,这类效应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但也因为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中国古代讲“红男绿女”,可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往往把艳丽的红作为女人专有的颜。可是,由于全球文化趋于整合,不同地域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往往趋于一致,而时代感慢慢成为审美倾向变化的主导性因素。就目前而言,人们对于音的感受,已经可以成为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审美情趣。什么样的乐器下出现什么样的人物或情态,大家可以都有了心理预期。早在1886年圣"桑[1]就利用了这样的约定俗成的审美情趣,而写作了一部《动物狂欢节》。在其中的一曲《天鹅》中,他用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
水上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以及安详自在地浮游时的情景;第五曲《大象》,作者借用了柏辽兹[2]的曲调,使用倍低音提琴来表现大象那笨重迟钝的形象。这样的尝试的成功完全说明了音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定位。因此,电影编导有必要掌握各种音的审美特征,以做到得心应手,而不至于出现笑话。浙江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个叫做《水乡石韵》的纪录性专题片,内容是介绍江南某水乡小镇的“石”文化——石坝子,石鼻子,石桥等,整个片子力求通过对“石”的介绍,体现出水乡人坚强又温厚的性格。这个片子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在音乐的选取上没有注意音的要求。很有中国江南风情的小镇风光被配上了钢琴这个中性的音作为配器,损失的不仅是文化上的品味,也丢失了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华人的目光。
旋律可以说是音乐最重要的元素,是音乐成为乐音的基础。同时,对于音乐旋律的研究也是相当复杂的,概括来说旋律的行进方式主要有平行式、级进式、跳进式、环绕式四种,而旋律的组织形式有模进式、排比式、反复式、对偶式等等。当然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旋律行进方式和组织形式进行音乐创作。
平行式是乐曲不停的重复一个音,从而淡化了旋律而加强了节奏的作用,根据节奏的变化强化节奏所突出的情感。比如《解放军进行曲》的第一句:
由于高音区的ⅰ和两个附点音符[3]的作用,号召性和呼唤性很强,形成了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气势。
级进式分为上行级进和下行级进。上行是指旋律线[4]由低到高进行,下行是指旋律线由高到低进行。一般来说,向上级进有推动力,表现情绪积极上仰,力度的逐渐增长;相对的,向下行进表现力度的缓解或消极的情绪。“鬼子进村”就是坡度较大的下行音乐,表达消极的情绪;哀乐也是下行音乐,旋律显得很沉重。
跳进式是二度音程以上的进行,产生较大的力度变化,易于表达舒展、开阔、活跃、激昂的情绪。著名的《蓝多瑙河》就是跳进式的典型,被很多影视作品直接用来表现开阔场面,渲染历史感,表达天地永恒之义。
环绕式是指旋律围绕一个音或几个音做上下环绕进行。其特点是曲调比较委婉细腻,亲切柔和,近似于口语。这是很多爱情主题的影片很喜欢选用的旋律形式,比如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Titanic)》的主题曲,大家都会哼两句的《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就是典型的环绕曲式,这首歌充分表现了这个缠绵凄美的爱情故事。
旋律的组织形式是指以上四种旋律线行进方式通过何种方法组织起来成为完整的乐曲,其模式就像写文章的段落组织结构,有多种模式,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音乐旋律抒情优美,我们分析对它的旋律作为例子:
这段乐曲以环绕型和级进的旋法为主,伴之以向下的跳进,整个旋律大部分的音调走向是向下进行的,听起来非常深情。其中还运用了模进和大量的重复型音调,散发着隽永的执着和恳切。这段旋律与纳粹的残酷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歌颂了人性的美好光辉,表现了影片的主题。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的长短、强弱,巧妙有序的、合乎一定规律的交替变化。有五种节奏样式:均等型节奏是指在一小节或一拍内出现一样长的,相等时值的音符,这种节奏没有长短音的变化,没有直接的长短对比,表现出平静、稳定、安适的情绪;顺分型节奏是指在一拍、一小节或一个乐句的第一个音符,比它后面的音符长,形成先长后短,重音突出,节奏流畅,自如有力的效果;逆分型节奏是指在一拍或一小节里,前面的音符短,后面的音符长,有急促感觉,推动力强;切分型节奏是指利用音符的长短进行非常规的组合,造成强拍和弱拍的移位,从而使得长音醒目,得到突出,造成高潮点,体现活跃和较强的动感。特殊节奏是指节奏长短时值由奇数等分,往往表示急促和强烈的情感。
速度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越来越多的电影或电视剧中,主题音乐往往要经过多种变奏而穿插于
影片始终,为了表现不同的情感效果,变速是很常用,很省力的方法。同样一首曲子,通过改变速度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在电影《大腕》中就很有意思的拿哀乐开了一次玩笑,尤优应广告商的要求,在哀乐演奏完毕后加入一条“乐哈哈”纯净水的广告,为了让哀乐也“乐哈哈”起来,他让乐队改变了哀乐的速度,进行加快,结果哀乐变得非常喜庆。我们都知道,哀乐本身是由一首很喜庆的民歌改编的,由于里面旋律的下行级进,所以放慢改成哀乐就出现了沉重效果。
力度是指音的强弱程度。在《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见参考书目)一书中,作者在讨论立体声电影中音乐创造空间深度的时候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在美国影片《恺撒大帝》(1953)中,作曲家拉斯金在影片结尾,当布鲁特斯被安东尼的军队追赶到山上时,写了两支完全独立对位的乐曲,以恺撒的主题音乐为基础的进行曲出现在银幕右侧扬声器中,随着画面右角由远处逐渐接近的安东尼的军队逐渐响亮起来,而用弦乐演奏的布鲁特斯的主题音乐最初和处于前景的布鲁特斯一起出现在中央和左侧的扬声器;随着形式的变化,安东尼的主题音乐逐渐占领了中央和右侧的扬声器;布鲁特斯死后,安东尼的主题音乐占领了整个银幕。由此可见,音乐强弱力度的对比可以营造特殊的象征空间。
调式[5]对于表现音乐作品的情绪、彩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大调式[6]的乐曲彩比较明朗,易于表现宽广、雄伟、热情、舒展的情绪;小调式[7]的乐曲彩比较暗淡、柔和,易于表现抒情、忧郁、哀伤、痛苦的情绪。各个国家、地区、民族,都有自己的调式和调性[8],在影视选用音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同调式和调性的把握,才能准确的到地域文化特点。比如电影《日瓦格医生》中的主
题旋律就带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调式的彩,这样是影片更有时代和地域的特征。
音乐风格有美声、通俗、爵士、轻音乐、交响乐等等,风格的选用和电影风格应该一脉相承,并不一定讲述某个特定时期的事件就一定要与之相适应的音乐曲风,音乐的选取要以影视整体风格相一致,如果作品是以现代人的观点、节奏和心态去重新审视过去时代的话,完全可以采用现代音乐,而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比如迪士尼动画片《海格力斯》描写的是古希腊的英雄传说,但整个影片却用五位缪斯演唱的现代曲风的流行音乐作为贯穿,与幽默的情节、动感的画面相得益彰,取得很好的效果。
3、音乐与影视画面的结合方式
了解了音乐的作用以及音乐各元素的规律之后,我们接着就要探讨如何对画面和音乐进行搭配和剪辑,使得音乐与镜头画面统一起来形成影视所特有的艺术形式的问题。
电影电视作为视听综合艺术,就必然要将音乐和画面进行结合。这种结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情景支配式:指音乐与镜头画面和谐统一,情绪、内容、节奏等达到一致,同时,画面支配音乐,成为音乐起始、结束点以及音、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风格等元素的配置依据。按照客观音乐、主观音乐的不同,情景支配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根据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影视所描绘的时代、地域、民族特征、环境设置等,选择合适的客观音乐;根据电影电视画面、情节、客观声音等等来选用与之相配的主观音乐。这是大多数影视作品使用的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方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