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真题专练-沈阳历史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解析题
真题专练
沈阳历史中考中国古代史
材料解析题
1.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绎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唐诗创作之繁荣,流派之众多,风格题材之丰富多样,各类时隔体制之完善齐备,皆表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流传至今的宋词有两万多首。明清时期文学是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其内容上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是通俗文学著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材料二
朝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东汉
张衡
地动仪
中国汉代历史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早于欧洲1700多年
南北朝
祖冲之
圆周率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比欧洲人早了近1000年
隋朝
李春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类似的桥早700多年
北宋
毕升
活字印刷术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
材料三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已经形成。儒家是这一时期的文化高峰之一。汉武帝即位后,“摆出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家体系——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引佛教和道教学是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唐代、宋代、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3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古代科技在当时世界处于怎样的地位?(1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1分)
2.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核心的皇帝制度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但国家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若干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
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自以为功德无且,令臣商议国君的称号。臣下李斯等认为,秦王的功业超过古代三皇五帝。秦王把连在一起,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历代君王最尊崇的专称。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帝对臣民的生命和财产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他不仅可以制定法律,而且可以超越法律,为所欲为。
材料隋朝设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得以进一步完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六部之中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各部门政令的贯彻与执行都要秉承皇帝的旨意,国家的政治权力逐步由地方集中到中央,由中央集中到皇帝,皇帝总揽国家最高权力,同时又有一个完其的政务机关来协助、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材料三:明太祖朱元璋吸取了前代教训,采取废除承相制,设置内阁等专制措施,加强皇权。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它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历史上始称皇帝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隋唐时期,设立并进一步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写出两点即可,2分)
(4)三则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皇权处于怎样的地位?(1分)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邢州窑与越州窑是唐朝南北诸窑的代表窑,出产的瓷器质量不相上下。茶圣陆羽按照瓷与茶是否相配来定各窑优劣,说邢瓷白,盛茶呈红,越瓷青,盛茶呈绿。唐三彩是有名的陶器。所谓三彩,即在无釉的白底胎上用铅黄、绿、青等画成花纹,烧制成陶器。因是唐朝创制,故称唐三彩。
         
唐 青瓷葫芦尊    唐 邢窑白釉瓶        唐三彩
                                          ——选自《全彩中国史》
材料唐太宗统治时期“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资治通鉴》)。唐帝国最盛时,东到朝鲜半岛,西到新疆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北到贝加尔湖,南到今越南中部。不仅超出了隋朝,也超过了汉代。唐帝国疆域最盛时面积约在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左右,与之同时的大食帝国的面积约为一千万平方公里。
——选自《盛唐气象》
材料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向唐朝络绎不绝的派出“遣唐使”。他们当中留学生和学问僧占了相当比例,大批留学生和学问僧,广泛收集各类图籍,拜师交友,学习知识。学成后的留学人员一批一批第返回日本,在日本全面推行以唐朝为样本的改革,建设“律令制”国家,大起唐式伽蓝,以位于今日奈良的平城京和位于京都的平安京为代表,八、九世纪的日本简直就是唐朝的翻版。
——选自《遣唐使与学问僧》
注释:①伽(qié)蓝:佛寺
(1)结合材料一写出唐太宗、唐玄宗在位时的年号。(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方面的情况?(1分)
(3)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1分)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1分)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
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总览全国一切军争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程任免。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牵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