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基础知识概述
年鉴基础知识概述
年鉴基础知识概述
1.年鉴是资料性⼯具书年鉴基础知识概述
⼀、关于年鉴的定义
什么是年鉴?年是年景、⼀年的意思;鉴是照、察的意思。把两个字连起来的“年鉴”,指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种⼯具书。
对年鉴,现在⽐较⼀致的定义是:年鉴是系统汇集上⼀年
宁波城隍庙
⼯具书的特点是体例严谨,编排系统,使⽤⽅便。对宏观信息分成若⼲部类,每个部类再分为若⼲细⽬,每个细⽬有若⼲条⽬或其他资料组成,形成⼀个符合科学分类、社会分⼯和本⾏政区域、系统或单位实际的科学体系。层次分明,结构保持基本稳定,⼀般设有篇⽬、栏⽬、条⽬三个层次,并前有⽬录,后有索引,便于查阅。
年鉴所刊载的是资料,是各种重要信息。对年鉴,⼈们⼀般不像读⼩说、杂志、理论⽂章那样进⾏从头到尾的阅读,⽽是在⼯作和⽣活需要时,对某⼀⽅⾯的具体、准确情况进⾏查。
2.年鉴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
年鉴同其他⼯具书是不⼀样的。年鉴是⼀年出版⼀部,逐年连续出版的;⽽其他⼯具书很少有⼀年出版⼀部的。⼏年的资料编为⼀部书、在⼀年出版,⼀般不应称为年鉴。在年鉴创办之初,把⼏年的资料汇集成⼀部书称为年鉴也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严格意义上的年鉴,应该坚持⼀年出版⼀部。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强资料的时效性,年鉴应该在编辑出版年的10⽉底前出版,不能再跨年度出版。年鉴封⾯所标年份,是编辑出版时间,不是记载内容的时间。记载内容时间应表现在⽂章或条⽬之中。
每种年鉴因为体例⼀致、结构⼀致、编排⼀致,只是每年的部分栏⽬和条⽬信息内容有所变化,⽽且⼀年⼀部,连续出版,所以读者能对其信息资料进⾏分析。正因为如此,年鉴也才有特殊的资政、存史、研究价值。
3.年鉴刊载的是资料是年度系统资料
每部年鉴刊载的是上⼀年度的全年性的资料,不刊载半年或⼏个⽉的⾮全年性资料。对上⼏年的资料⼀般只在统计资料中以表格的形式年份连续或只取重要年份刊载。对⾃然、地理、⽓候、资源、历史沿⾰、⾏政区划、民族等相对变化不⼤的资料,⼀般在概况中刊载,⽽在年鉴的主体“百科”中,只刊载上⼀年度的情况。
年鉴资料是系统的资料。不论是地⽅综合年鉴还是部门、⾏业年鉴,刊载的资料都是完整系统的。就地⽅综合年鉴来讲,横的,要“⾯⾯俱到”,政治、经济、⽂化、社会,⼀、⼆、三产业,科技、教育、⽂化、卫⽣、体育、⼈⼝和计划⽣育等都要有,不能缺少重要⽅⾯,否则就不是地⽅综合年鉴;纵的,记载各项活动、各个事件、各项成果等的条⽬,都要
关于汉字的谜语
完整系统,时间、地点、主题、主要过程、结果等要素不可缺少。就部门、⾏业年鉴来讲,其内容要包括部门、⾏业所管理的各个⽅⾯,从事的主要⼯作,机关内部的党政⼯团、各个处室等,在突出部门、⾏业内容的同时,不要缺少任何⼀个重要⽅⾯。
⼆、年鉴与其他出版物的区别
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年鉴,有必要将以下年鉴与其他出版物加以区别。
1.年鉴与地⽅志。年鉴与地⽅志都是资料性⽂献,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但是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第⼀,年鉴是资料性⼯具书;⽽地⽅志是地情资料书,不是⼯具书。
第⼆,年鉴是按编年体撰写的,其表现形式是篇⽬、栏⽬、条⽬,主要是条⽬;⽽地⽅志是纪事本末体,表现形式是篇、章、节,主要是⽂章。
第三,年鉴是逐年编辑出版,⼀年出版⼀部,所以⼜叫“年刊”,归属于刊物;⽽地⽅志是若⼲年出版⼀部。第⼀轮修志是记述从有史以来到上世纪90年代前后的历史和现状,第⼆轮修志是记述改⾰开放以来的历史和现状。2006年5⽉国务院颁布的《地⽅志⼯作条例》规定“地⽅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次”。
2.年鉴与百科全书。年鉴与百科全书,都讲求综合性,内容⼴泛,知识和资料丰富,⼀般都以条⽬为基本单位,具有很强的检索性,这是两者的共同点。但是,两者⼜有显著的区别:
第⼀,年鉴是年刊,汇集的是上⼀年度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信息;⽽百科全书不属于年刊,其汇集的基本信息⼀般有10年以上的稳定性。
第⼆,年鉴的条⽬记载的主体是信息资料,是年度发⽣和存在的客观情况和相关情况;⽽百科全书的条⽬记载的主体是知识,
是相对稳定的知识性资料。
第三,年鉴内容按其涉及的⾏政区域或⾏业领域分类;⽽百科全书内容则⼀般按知识体系分类。
3.年鉴与杂志。年鉴与杂志都是定期出版物,都传播信息和知识,这是两者的共同点。但是,两者也有很⼤区别:
第⼀,年鉴是条⽬化的⼯具书,配有内容分析检索,检索较为⽅便;⽽杂志是栏⽬化的出版物,由⽂章组成,⼀般没有、也不需要检索。
第⼆,年鉴主要按结构体例收集资料,其资料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结构也很紧密;⽽杂志以⽂章见长,其⽂章⼜以知识性、专业性见长,其⽂章之间⼀般不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和紧密的逻辑关系,显得“杂”。
第三,年鉴刊期⽐较长,为⼀年⼀刊;⽽杂志刊期⽐较短,有⽉刊、半⽉刊、双⽉刊、半年刊等。年鉴是“⼤部头”书,⼀部年鉴有⼏⼗万、上百万字;⽽杂志是“⼩册⼦”,⼀般不超⼗万字。
三、年鉴的种类
按照年鉴刊载内容来分,现在的年鉴可以分为综合性年鉴、专业性年鉴、专题性年鉴三⼤类。
综合性年鉴,主要收集⼀个国家或⼀个地区的基本情况及其上年度各个⽅⾯的情况。其特点是“⼤⽽全”,即成书规模⼤,通常在百万字左右;篇⽬、栏⽬覆盖⾯⼴,内容⽐较全⾯,综合性强;以省、⾃治区、直辖市、⼤中城市以及地市、县⾏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年鉴。本市以及各个区县政府主办的年鉴,都属于综合年鉴。其具体内容,除了有概况、⽂献、特载、统计资料、附录等综合性的以外,还包括政治、经济、⽂化、社会以及军事、政法等各个社会领域。
专业性年鉴,主要是指机关部门、产业⾏业、企业事业单位的年鉴,主要收集部门、⾏业、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年度发展情况。其特点是“专⽽深”,反映对象是特定的专业领域或部门、⾏业、单位,不涉及其他领域;反映的内容有深度,专业性强。本市的《农业年鉴》、《⽔利年鉴》、《公安年鉴》、《科技年鉴》、《教育年鉴》、《体育年鉴》、《卫⽣年鉴》、《社会科学年鉴》等,都属于专业年鉴。其实这些专业年鉴,在本⾏业、本单位范围内,资料也带有综合性,有基本的情况,更有⾏业、单位范围内的各个⽅⾯和各个领域的年度情况。
专题性年鉴,资料收集在某⼀特定主题之内的年鉴。其特征与专业年鉴很相似,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年鉴。专业年鉴收录的内容有明显的部门、⾏业、单位界限,⽽专题性年鉴可以跨部门、跨⾏业、跨单位,围绕特定主题收集资料。如,《中国民族年鉴》、《中国纪录年鉴》等。
按照其他标准区分,还有若⼲种年鉴。⽐如,按资料性质分,有知识性年鉴、纪实性年鉴、指南性年鉴;按表现形式分,有记述性年鉴、图谱性年鉴、统计性年鉴;按载体形式分,有书本型年鉴、电⼦版年鉴、⽹络化年鉴等。
四、年鉴的由来和发展
学者考察研究认为,在13世纪中叶,欧洲已经出现年鉴,并有迹象表明是从阿拉伯传过去的。13世纪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1214—1294年)在他的《⼤著作》(1267年出版)中提到过“外国年鉴中有关天
体运动的材料”。德国天⽂学家、数学家瑞基欧门特纳斯编写了⼀部年鉴(1457年出版),哥伦布和他的助⼿就是借助这部年鉴中的⼀张天⽂图表航海的,并发现了美洲⼤陆。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和发展,社会⽣活⽇趋复杂,特别是各种门类学科长⾜发展和分化,年鉴的种类和数量愈来愈多。16—19世纪,德、英、法、意、美等国,出版了数以千计的年鉴。
⼆次世界⼤战前后,英、美、德、⽇等国年鉴的发展进⼊⼀个新阶段。美国每年出版年鉴2800多种。⽇本在1939—1946年的25年间,共出版年鉴2774种。它的每个县、许多⼤企业都出版有各⾃的年鉴。西⽅有⼀种军事年鉴《简⽒系列年鉴》,在这个系列中,包括战舰、航空、步兵武器、装甲与⽕炮等武器,都有各⾃的年鉴。这种军事年鉴,以其资料全⾯、系统、可靠⽽成为⼀些国家政治家、军事家决策时的重要依据,以及军事⾸脑、情报机构必备的案头⼯具书,在16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万订户。
我国学术界有⼈认为:中国古代“历书”、“编年史”、“时政记”,还有《宋史?艺⽂志》中的《年鉴》(已轶),可视作中国古代的年鉴。不过如果仔细研究,它们和现代形式年鉴相⽐,不论在内容还是编撰⽅⾯,都有很⼤差异。
中国现代意义的年鉴,是从国外传⼊的。清末西学东渐,现代意义的年鉴在中国有所萌发。上海是我国现代意义年鉴的发源地。清同治三年(1864年),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署统计科创办《海关中外贸易年
刊》并连续出版,可说是现代中国年鉴的先声。但真正在社会上具有⼀定影响的年鉴,是1913年上海神州编译社出版的《世界年鉴》,但其内容主要编译⾃外国年鉴。9年后,才出现由国⼈编辑、反映我国内容的年鉴。1922年起,上海银⾏周报社编辑出版了《全国银⾏年鉴》。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了《中国年鉴》。1933年起,上海申报印书馆编辑出版了《申报年鉴》。1936年起,上海⽣活书店出版了《世界知识年鉴》。在此期间,还有分别由官⽅、民间出版的《外交年鉴》、《中国年鉴》(英⽂)、《图书年鉴》、《中国电影年鉴》、《中国教育年鉴》以及⼴东、⼴西、江苏、江西、湖南、⽆锡等省市出版的地⽅性综合年鉴,形成中国年鉴史上的第⼀个兴盛时期。
以上海为记载对象的地⽅性综合年鉴,有1935年起上海通志馆年鉴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上海市年鉴》;1936年由沈镇潮等编辑、上海体育世联社刊印的《上海市年鉴》和周钰宏等编辑、上海华东通讯社出版的《上海年鉴》(1947年)等。其中,上
海通志馆所属机构编辑出版的《上海市年鉴》(⾄1937年,每年各出⼀本),独具特⾊,它以地⽅志篇⽬设计为蓝本,横排纵述,⽆论在体例上,还是在内容上,均为当时其他地⽅性综合年鉴所不及。
帝国主义为了配合其对中国的侵略,也曾⽤外⽂出版过⼀些有关中国的年鉴。如⽇本以⽇⽂刊印的《第⼀回⽀那年鉴》(1912年在东京出版)、《台湾年鉴》(1928年)、《满洲年鉴》(1936—1944年)、《北⽀蒙藏年鉴》(1940—1944年);英国以英⽂在伦敦出版的《中华年鉴(1912年)》(1931年改名为《中国年鉴》)等。
⽇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全国⼈民奋起抗敌救亡,社会动荡不安,我国年鉴事业基本陷于停顿。抗战胜利后,复刊和新出版了⼀些年鉴,但其总数与抗战前⽐,相去甚远。据统计,民国期间出版的各种类型年鉴共40余种,年刊、年报100余种。
对教师的评价语新中国成⽴后,1950年天津进步出版社出版过《开国年鉴》,1950—1964年,每年各1册。⼤公报社出版过类似年鉴性质的《⼈民⼿册》,1959年改名为《世界知识年鉴》。⼈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出版过⼀期《中国摄影年鉴》。⼈民体育出版社出版过《中国体育年鉴(1949—1962)》、《中国体育年鉴(1963)》等。
“⽂化⼤⾰命”开始,年鉴编辑出版中断。1971年10⽉25⽇,第⼆⼗六届联合国⼤会恢复中华⼈民共和国合法席位,“九⼀三”事件后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常⼯作,⼈民出
版社1972年2⽉出版了类似年鉴的《各国概况》。1973年北京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美国《科学年鉴》。
我国年鉴事业的迅猛发展和繁荣,是在中共⼗⼀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年10⽉,邓⼩平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负责⼈姜椿芳说:“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后来,邓⼩平亲⾃批准《中国百科年鉴(1980)》出版。这是在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持下,由800余位专家撰稿,于1980年8⽉由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的。这部160万余字的⼯具书出版后,在国际上受到⼴泛好评,被认为“从内容到形式两⽅⾯说,都可以与享有盛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媲美”。
此后,全国各地编纂年鉴的数量逐年递增,掀起了年鉴出版热潮。
中国出版现代形式年鉴的历史不长,出现年鉴出版热为时更短,但从最近⼏年出版年鉴的进程看,其来势迅猛、发展之快,出乎⼈们的意料。从上世纪⼋⼗年代中期开始,年鉴编辑出版的事业在全国可谓是轰轰烈烈、波澜壮阔、多姿多彩、成绩斐然。1992年9⽉底,年鉴出版达522种,其中综合性年鉴143种。1994年,地⽅性综合年鉴增⾄346种,其中省级24种,市(地)级81种,县级241种。据有关⽅⾯统计,1997年全国出版年鉴达1300余种。全国各省、⾃治区(除西藏外)、直辖市、各计划单列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都编辑出版了⾃⼰的年鉴,相当多的地级市以及县(市、区)、企事业单位也都编辑出版年鉴。年鉴组织在全国有两个⼤的系统:⼀个是地⽅志系统,中国地⽅志指导⼩组办公室设有年鉴指导处,各省级政府的地⽅志办公室都负责⼀部分地⽅综合年鉴的编辑出版或指导其⼯作,多数地市、县市年鉴由地⽅志系统管理;⼆是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旗下有地⽅综合年鉴部和专业年鉴部。这两⼤组织每年都组织若⼲交流会、研讨会以及培训、考察活动。
2006年5⽉18⽇国务院颁布的《地⽅志⼯作条例》第三条规定:“地⽅志,包括地⽅志书、地⽅综合年鉴”;第五条规定:县以上地⽅⼈民政府负责地⽅志⼯作的机构五项职责之⼀是“组织编纂地⽅志书、
地⽅综合年鉴”。《地⽅志⼯作条例》颁布以来,⼜有许多省、市、县级地⽅综合年鉴改为地⽅志⼯作机构负责编辑出版。
1985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创办了带有综合年鉴性质的《天津经济年鉴》,2000年改版为完全意义上的地⽅综合年鉴《天津年鉴》,到2006年,编辑出版了21部。2000年,经市政府批准,市地⽅志办公室创办了《天津区县年鉴》,到2006年编辑出版了6部。就区县来讲,南开、和平、河西、河东、河北、北⾠、西青、开发区、红桥、汉沽、塘沽、武清等都陆续办起地⽅综合年鉴;农业、⽔利、教育、科技、公安、体育、卫⽣、社科、汽车等系统也都编辑出版⾃⼰的专业年鉴。我市的年鉴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不断壮⼤,发挥着促进和服务于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事业。
五、编辑出版年鉴的重要意义
⼀个⼤的⾏政区域或部门单位,以政府或部门单位的名义,每年编辑出版⼀部年鉴,全⾯系统地记载本⾏政区域或本系统单位基本的情况和上⼀年度各个⽅⾯的发展情况,是⼗分必要的,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对编辑出版年鉴的意义,⼀般概括为资政、存史和研究宣传作⽤。
第⼀,为领导决策服务。领导⼲部和机关⼲部案头有⼀部年鉴这样的系统、权威的资料性⼯具书,⼀部刊载区域、部门全⾯情况的百科全书,遇到不熟悉、不清楚的问题时,可以及时查阅,指导⼯作。⽑泽东、周恩来等⽼⼀辈⾰命家,每到⼀地视察指导⼯作,都⼗分重视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现状,都要
调阅那⾥的地⽅志书。现在有了年鉴,很多领导新到⼀地⼯作,如张⾼丽、戴相龙等市领导同志刚到天津,为了解天津的基本情况,⾸先调阅的也是地⽅综合年鉴和地⽅志书。
林心如晒与老公合照庆生第⼆,为区域发展服务。年鉴是全⾯、系统、权威的信息资料书。很多地⽅领导⼈,都把本地区的年鉴作为珍贵礼品馈赠内外宾客,作为⾃我宣传的⼀种⼿段。⼀些集团公司,为了解中国内地情况,进⾏投资合作,也很重视收集我国的地⽅综合年鉴和专业年鉴。我们编辑出版年鉴,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宣传区域优势,扩⼤区域影响。现在年鉴刊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料,记载和反映了党领导国家和⼈民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可以作为⽣动教材,激发⼈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主⼈翁责任感。
第三,为研究现实和历史提供借鉴。年鉴是现实性很强的信息载体,记述了各个⽅⾯和领域的功过是⾮、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可以为⼈们总结经验、分析现状、深化认识、提炼理论提供资料借鉴。年鉴作为⼀种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的权威资料,还
是编史修志的基础材料。
六、年鉴的框架结构什么植物靠风传播种子
年鉴的框架结构就是年鉴的体系构成。它是由年鉴的内容决定的,不同性质的年鉴有不同的框架结构。
设计年鉴框架结构,要覆盖⾯全,分类科学,层次清楚,领属关系得当,内容均衡适度,命题准确,特点鲜明。
年鉴的框架结构,⼀般由概况特载、百科、附录三⼤部分组成。
地⽅综合年鉴的概况、特载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政区域内的⾃然、地理、⽓候、⽔⽂、资源、⾏政区划、⼈⼝、民族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等相对稳定的基本情况,刊载重要⽂献资料和⼤事记。
百科部分是年鉴的主体。这个部分,⼀般要分为篇⽬、栏⽬、条⽬三个层次。地⽅综合年鉴的主体部分⼀般按照政治、经济、⽂化、社会四个⼤的部分及其顺序分为若⼲篇⽬。其经济、⽂化、社会部分的篇⽬、栏⽬,⼀般应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门类来排列,可参考国家的统计公报的各个层次的题⽬。在各个栏⽬之内设若⼲条⽬。条⽬是年鉴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年鉴信息的载体。
附录部分,主要刊载统计资料、法规政令或其⽬录、索引以及⼀些常⽤、实⽤的机关、单位等。
七、编辑出版年鉴的指导思想和编辑⽅针
年鉴编辑出版,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全⾯系统、客观准确的记述本⾏政区或本部门、本⾏业的基本情况和上⼀年度政治、经济、⽂化、社会的发展情况,为现实的改⾰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年鉴编辑出版应坚持五字⽅针:
⼀是“全”。在本⾏政区(部门、⾏业)内,记载内容要全⾯系统、门类齐全。尤其要横不缺项,政治、经济、⽂化、社会,⼀、⼆、三产业,科技、教育、⽂化、卫⽣、体育、⼈⼝和计划⽣育,公、检、法、司、地⽅军事等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的举措、成果、经验、⼤事、要事,都要收录,不可缺少。不论综合性条⽬还是专题性条⽬,记载内容要完整,时间、地点、主体、过程、结果、主要数据等要素齐全,不可丢三落四、残缺不全。要⼤事、要事不漏,凡是重要⼯作、重要成果、重要举措、重要事件,⼀定要予以记载。
⼆是“新”。内容要新鲜,与时俱进。在注重记载⾃然、地理、历史等基本情况,全⾯反映各个⽅⾯年度发展情况的同时,着⼒反映年度发⽣的新事物、新问题、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果、新经验,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对⼀些重要事件、重点⼯程、重要成果、重⼤改⾰措施,要单独列条⽬,给予及时的、充分的反映。
三是“特”。着⼒突出本⾏政区域(部门、⾏业)的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较独特的⽅⾯,有突出成绩的⽅⾯,有明显优势的⽅⾯,有较⼤影响的⽅⾯,要重点记载,⽐较详细具体的记载。可以根据
实际设特⾊篇⽬、特⾊栏⽬、特⾊条⽬。
四是“实”。所有记载内容都必须实事求是,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忠实记载,不得有任何的虚假或虚构。这是年鉴的灵魂、⽣命和价值所在。事实记载要完整准确,必须是已经发⽣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列⼊规划、计划或写进报告的,但没有变成现实的事物,不应记载。所有数据要准确⽆误,或来⾃统计部门,或经统计部门核对,或来⾃主管部门。定性要准确科学,经得起推敲,不⾃我吹嘘、⾃戴⾼帽,也不⾃我贬低、埋没成就。
五是“精”。内容要精,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选取综合性强、代表性强的材料,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述要精,⽤尽量简练准确的语⾔来表述,去掉⼀切可有可⽆的字词、语句以⾄段落。⼯作要精,精益求精,编辑校对认真负责,确保不出现政治性、原则性、常识性错误,技术性差错不超过万分之⼀。产品要精,精⼼设计,精⼼印刷,出精品佳作。
⼋、编辑出版年鉴的组织、制度保障
编辑出版年鉴,尤其是编辑出版地⽅综合年鉴和政府部门的年鉴,是⼀项宏⼤、覆盖⾯⼴、内容丰富的系统⼯程,是⼀项有代表地⽅政府及其部门撰写政府公报性质的重要⼯作。要按照政府的要求,编辑出版好地⽅综合年鉴或者部门专业年鉴,必须有⼀套相应的组织、制度来保障。
1.⼀般应有三个层次的组织。
⼀是年鉴编委会。编委会由地⽅政府或部门主要⾏政领导为主任,分管领导等任副主任,各有关部门、单位领导为成员。年鉴编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决定年鉴编辑出版中的⼤事。年鉴编委会主要任务是审定当年版年鉴的框架结构和编辑出版中的⼤事。
⼆是年鉴组稿队伍。由年鉴内容覆盖范围内的各部门、各单位委派⼀位掌握全⾯⼯作情况、有⽂字综合能⼒、⼯作认真负责的⼲部组成。年鉴撰稿⼈员的任务是按照年鉴编委会和年鉴编辑部的要求撰写年鉴稿件,提供有关材料。为了确保和不断提⾼撰稿质量,组稿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并经常进⾏培训。
三是年鉴编辑部。这是⼀个组织实体(以上两个组织的成员可以由有关领导和⼯作⼈员兼任,但年鉴编辑部⼈员应为专职的),是年鉴编辑出版⼯作的中枢,⼀般由3—5⼈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从设计年鉴框架结构、组织征集稿件到编审、校对稿件、征集⼴告以及安排出版等⼀系列的具体⼯作。
2.⼀般应有以下制度保障。
(1)会议制度。每年年鉴编辑出版⾄少有三个会议。
第⼀是年鉴编委会会议。⼀般在年初召开。年鉴编委会领导和成员参加。主要是审定年鉴编辑部提交的年鉴编辑出版⼤纲,包括年鉴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和编辑出版计划,为年鉴的编辑出版⼯作定⽅
向、定⼈事。年鉴编辑部在草拟年鉴编辑出版⼤纲中,也应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就年鉴编辑出版问题⼴泛征求意见,进⾏研究论证。
第⼆是年鉴组稿会议。⼀般在年初的编委会会议审定年鉴编辑出版⼤纲之后召开。各部门、各单位为年鉴组稿的⼈员参加。主要是布置年鉴撰稿⼯作,提出有关要求。在新撰稿⼈员较多或撰稿中出现倾向性问题时,也可就某些问题进⾏业务培训。
第三是年鉴发⾏会。在年鉴出版之后,有关⼈员参加,主要内容是布置年鉴发⾏⼯作。
(2)编审制度(“三审”制度)。
各部门、单位撰稿⼈员撰写年鉴稿件之后,要报部门、单位领导审定、签字后才应报年鉴编辑部。年鉴编辑部对各部门、各单位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材料,应分别由不同编审⼈员进⾏三遍的加⼯修改和编辑审核。即“三审”,第⼀遍,即初审,由年鉴编辑部的编辑完成,主要是进⾏内容审查、实事和数据核对、⽂字审修和编辑整理。第⼆遍,即⼆审,返回组稿单位,由组稿单位对编辑部审改的稿件进⾏核对、补充和确认。第三遍,即终审,由主管年鉴⼯作的领导和有关负责⼈对各部门、各单位确认的稿件审阅修改和最后定稿。
(3)校对制度(“四校”制度)。
对初步编辑完成的年鉴稿件,⼀般要组织有关⼯作⼈员进⾏三遍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字校对,确保⽂字质量。⽂稿校对中,发现有不妥的地⽅,仍要进⾏修改。在⼈⼯校对之后,为确保准确⽆误,还应进⾏电脑校对,如使⽤“⿊马”校对软件进⾏校对。
三星4521清零
对年鉴所有刊登的稿件,都要进⾏认真审校。对重要⽂献和统计资料等,虽然编辑部不必再进⾏⽂字修改,但必须进⾏认真校对。对⼴告中的照⽚和⽂字说明,也要同正⽂⽂字稿⼀样进⾏“三审四校”。近些年来,年鉴稿件传送、编审均使⽤计算机,运⾏中出现差错的机会⽐较少。即使这样,校对⼯作也不可轻视,不可放松。
九、年鉴的⽂体⽂风
年鉴,特别是地⽅综合年鉴和部门⾏业年鉴,是全⾯、系统、客观记载地区、部门、⾏业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献。因此,年鉴采⽤的基本是两种⽂体。⼀种是记事、记物、记⼈的记述⽂体;⼀种是对事实和有关情况作介绍和解释的说明⽂体。按照这两种⽂体的要求,在年鉴的撰写和编审中,应注意以下⼏个问题。
⼀是开门见⼭,直叙其事。年鉴的专⽂和条⽬,开篇就直接叙述时间、主体(单位或个⼈)、地点、事件事物发⽣发展过程、结果等具体内容。不要像写总结那样,“穿鞋戴帽”、铺垫⽂字。⽐如,“在……领导下”,“在……指导下”等。不要像新闻报道那样,加“导语”、加“评说”,宣传⾊彩浓厚。不要像起草
讲话稿那样,讲意义、谈作⽤、提要求。不要像⼴告那样,渲染溢美。如,使⽤“最⾼”、“最多”、“最佳”,“率先”、“⾸创”,“国际⼀流”、“世界⼀流”等词语时,要慎重,坚持实事求是,恰当评价,不要⾔过其实。
⼆是平铺直叙,⽤事实说话。要寓理于事实之中,客观、准确地把事实叙述清楚。就事叙事,⽤事实体现主题,让读者从事实中领悟观点,⾃⼰下结论。事实要真实可靠,叙述要朴实⽆华。不要空泛议论,也不要夹叙夹议,更不要粉饰夸张。⽐如,对领导⼈要谨慎使⽤“亲⾃”、“指⽰”、“深⼊”、“重要批⽰”、“重要讲话”等强调性词语。
三是⽂字简练,条理清楚。按照事物发展逻辑和正常叙述规律来记述事物事件,不要搞倒叙、插叙。在不影响内容完整准确表述的前提下,⽂字要尽量简洁、简练。要惜墨如⾦,尽量压缩⽂字,去掉⼀切可有可⽆的字、词、句以⾄段落,努⼒做到没有⼀个多余的字,没有⼀个多余的词,没有⼀句多余的话,以朴实、简练、准确、严谨的语⾔提供⾼度浓缩的信息。只要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年鉴条⽬中的很多“的”、“了”、“已”、“共”字,都是多余的字、没有意义的字,应该不⽤、少⽤,⽤了的,要尽量删掉。
四是⽂字规范,修辞正确。⾏⽂要使⽤规范的现代汉语,不要⽤⽂⾔、⽅⾔、⼟语。语句要完整,语法要正确,词语搭配要适当,努⼒避免病句。⽐如,“通过……,使……”,“由于……,使……”,“最好⽔平”,“最好之⼀”等等,都是病句,表述不科学,应该避免。
同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标点符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