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
  一个人有一个健壮的体魄固然很重要,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就更为重要了。联合国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把心理健康作为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提高到现代人所必备素质的高度,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对待成功和挫折的正确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现在的青少年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属于娇生惯养的一代,因而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帮助他们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之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良好心理素质。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多发期。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三万余名学生的科学测验,发现有32%的心理异常表现。另有一面心理测试的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7%,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完全合格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好说多动扭曲的心理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主要精力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耍小聪明,出个怪相,觉得能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特开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很差,明明知道上课注意听讲,可是总控制不住自己,听听课又唠上了,后来就跑题了。
(二)  厌学症或惧学症
少年儿童的兴趣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对待学习本应该是很热心,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倦学习。其中有的是对学习缺乏兴趣,贪玩耍;有的是学习有困难,不乐意学习,学习跟不上;也有个别是属于认知心理障碍,即得了惧学症,把学习当成痛苦的差事,以学习就头疼,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同学由厌学、惧学发展到弃学,有个别学生早晨背着书包走了,结果半路开小差,跑到游戏厅里去了,等放学时间再回家。
(三)  焦虑症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是青少年最大的特点,然而有的孩子却心神不安,顾虑重重,有时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不能自拔,整天处于苦闷、烦恼之中,这种强矿持续下,得不到矫正,
就会发展到心理疾病——焦虑症。严重的表现为性格执拗、偏激、情绪紧张、郁郁寡欢,性格暴躁等。在遇到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下,缺乏勇气和自信心。
(四)  后天性
  这种不是由于遗传或身体心理病变所引起的,而是由于教育和环境等原因造成的智力发展迟滞。先天很难矫正,但后天性智力发展迟滞则可以挽救和弥补。曾几何时“心理障碍还是一个令国人陌生的字眼,而今人们不得不接受‘小小少年也伤怀’的事实。却又感到疑惑,这一代青少年,多是被重点保护的独生子女,有优裕的物质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身体健壮、头脑聪明,四肢发达,又因何产生心理障碍?
  其实,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家庭因素。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在生活上的娇宠与放纵与学习上严厉刻板并行齐下,孩子的学业可能出,而依赖性强,他们大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家长也围着孩子团团转,只是青少年生活上不能自理。另一方面,学校、家庭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是考试成绩的高低。只要能高分,就是好学生,至于包括心理品质在内的素质教育,则很少顾及。过分注重“应试教育”,是学生会考试,却不会生活,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还有从家庭到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对心理疾病的忽视,不关问,不理解。事物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青少年的心理陷入困境,得不到及时矫正,就会出现上述各种症状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会出现离家出走、自杀、违法犯罪等现象。国家教委领导曾指出:“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青少年学生中,由于较早、偏执、自卑、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造成出走、自杀事故的比例有所增加,不少学生有学习恐惧心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干部,教师必须意识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显然,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有着现实性、紧迫性、长远性。那么,如何才能搞好以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家长要努力建设好家庭心理环境,提高心理素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加强自我修养,提高家长自身思想文化素质,这是家长的基本建设,家长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因此家长要率先垂范去影响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的所作所为处处影响着孩子,如果说不让孩子看电视,自己却肆无忌惮地看电视,玩麻将等,家庭不和睦等多会给子女留下印象,家长一定注意控制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用积极的行为去感染孩子,力争使孩子收到良好的熏陶。
适合情侣玩的游戏
  改革传统的家庭观念,培养良好家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一些传统的家庭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例如: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等观念,在八十年代前,会被理解维持粗茶淡饭,穿带补丁的衣服。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民百姓吃饭也开始讲营养,穿衣服也追求款式了。因此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有了新的内涵,但千百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不能丢,要摈弃的是那些腐朽错误的家庭观念,如:男尊女卑、父教子从、要树立互敬互爱、尊老等观念,为孩子建立一个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
二、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把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课上好,建立健全网络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一)  深入了解,建立心里档案。
新生入校就由班主任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里档案,用来全面即在他们中学生生活各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记载的内容包括中学生的兴趣、能力、意志、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表现形式,记载的方法主要是调查分析、心理测试、日常行为判断等。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心理矛盾的及时发现和解决。针对心理矛盾严重者,要单独建档,帮助及时调整做好思想工作,建立良好心态。
(二)  情感疏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着包括班主任、政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团委书记、政教处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当学生遇到学习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生活困难,感情问题,疾病等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倍加关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启迪心灵,及时疏导,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同时还要建立一支主要由学生干部、团员组成的耳聪目明的众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形成一个信息畅通的网络。这些具有高度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心理联络员,他们生活在学生中间,易于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对大家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三)  坚持正面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心理是否健康,首先取决于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有的学生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把自我与社会、集体、他人对立起来,就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状态,往往容易出现心理失望。学校就应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叫高的智力水平,不自我为中心,常想到别人,善于帮助别人,善于适应环境,不感情用事,人际关系良好情绪愉快,并能善于客观
分析所遇到的事情和矛盾。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毅力。
4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优化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自然环境,文化氛围,舆论导向等方面,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规章制度、文化设施和思想教育的建设,宏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和不良倾向,营造一个鼓励学生公平竞争、坚持真理、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
三、对于青少年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教育:
(一)  要鼓励他们加强自身学习修养,对照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了解自己在那些方面做得较好,那些方面还欠缺,那些方面陷入了误区,钻了死胡同,这样才能寻正确的方法,对症下药尽快使自己摆脱心理困境。
(二)    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提高与他人交往的呢功能力,优化自己的性格,陶冶情操锻炼坚强意志,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成具有战胜困难和积极对待挫折的勇气和本
领,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
 修身与人格潜能的开发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修身与人格潜能开发体现了德育为首、心育为本的育人规律,是学生求知发展和成才 腾飞的坚固基石,并且通过教改实验的总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修身与人格潜能开发的做法:一是寓 人类传统文化道德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之中,启迪学生将人格修养不断内化为自我心理需求;二是把人格修养 与行为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的人格素质在各项活动中不断升华;三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修 身活动,有层次地递进式地开发学生的人格潜能。
    关键词:修身 人格潜能 台式电脑主板维修行为养成 升华 开发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连续几十年跟踪调查1528名被试者,对800名男性被试者中20%成就最大的与20%成就 最小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两组人智力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而最明显的差异是在人格个性品质上,高成就 组的心理特征是进取、自信、坚持,因而揭示人格个性对人的发展是比智慧能力更为重要的规律,为现代教育 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
据。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 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人格潜能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而心理素质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基本素质的中介和载体,它所包括的智力心理(即感知、观察、记忆、思维、 想象等认识过程)和人格心理(即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求知发展和成才腾 飞的坚固基石。因此,我们设计的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实验,在实施健脑与智力潜能开发的同时,注重修身与人格潜能的开发,即通过启迪学生开展修身活动,优化自身的人格素质,显示出一种求知发展和 拼搏成才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现就学生的修身与人格潜能开 发,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第一,寓人类优良传统文化道德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之中,启迪学生将人格修养不断内化为自我心理需求
    所谓修身活动,来自我国传统文化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养性说,这是一个倡导 学之目的在于变化气质,使个人同社会对接的理想人格图式。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提倡 克己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讲人皆可以为尧舜,强调养性养身良知良能;直到宋明儒家强调心性之学和理欲之辨;近代著名教
育家蔡元培、陶行知等极力倡导教书育人,要学 砥砺德行奋斗向上,等等,均贯穿这样一个思想脉络,即勉励广大学子通过自我修养,以适应和 改造社会,成为时代的强者。这同现代心理科学中所说的养成良好的情感、意志个性等人格品质,在内涵上是 相吻合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乃至人类的优良传统文化道德,凝聚着各民族体的智慧和力量,是人类 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为迎接未来世纪的挑战,造就一代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 体和心理素质的新人,中小学应充分发挥心理素质在整体素质中的中介和载体作用,让心理学知识走进校园和 课堂,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心理素质教育已不是单纯地枯燥地讲授心理知 识,而是将中外古今伟人、名人事迹中的进步思想、高尚品德、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寓于讲授揭示人的心理 规律和调适方法的心理学知识之中,使之成为学生心理发展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准则,并 将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追求、假、恶、丑的扬弃,不断内化为他们实现人格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
    按照上述思路,我们注重启迪学生认识和掌握自身的心理规律,自觉地进行人格修养,养成良好的人格品 质,即具有自尊心、自信心、同情心、责任心、进取心等良好心态和自我控制、承受挫折、抗拒诱惑、适应社 会、文明交往等心理能力。一个学生由无知到有知,
由幼稚到成熟,由盲目到自觉的成长过程中,若他们有了 自尊心、自信心,就会自爱自重,充分认识和珍惜自我人生价值,从而相信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和特长;若他们养成了同情心、责任心,就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一切美好事物,对亲人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充 满同情和爱。并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若他们萌发了进取心, 就会以理想和榜样(伟人、名人、英模)来激励自我,在学业和未来事业上奋发进取,勇于拼搏,自强不息。 同时,有了这些良好心态的学生,必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自觉地进行自我砥砺,不断增强各种心 理机能,如最佳地控制自我情绪,持之以恒、全神贯注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的自控心理;经得起摔打,困难 面前不退却,失败面前不灰心,逆境面前不沉沦的耐挫折心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觉地抵制各种消极因 素影响的抗诱惑心理;独立自主,勤劳节俭,遵纪守法的社会适应心理,善与人处,关心他人,礼貌待人的文 明交往心理,等等。学生的人格潜能开发,实质上是指良好人格素质的养成而表现出来的超常的精神力量。过 来一段的实验证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人格素质,就能很好地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的学业长 进和今后走向社会去建功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把人格修养和行为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的人格素质在各项实践活动
中不断升华。
    人格素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必须要物化为人的行为方式。固定的 行为方式形成人的行为习惯,行为水平高低则体现为行为能力。可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与行 为能力,是其智力与人格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与行为规范,其中融合了如 五自五讲四美等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立志做人、求知健体、生活劳动和人 际交往等方面,有序地提出了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方面的明确要求,也可以说,这是中小学生应具有 良好人格素质的集中体现。并且,这种蕴含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格素质,又是学生各种行为方式的动因 和内在机制,对形成正确的行为动机有导向、激励作用,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有促进、调节作用 。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将学生的人格修养和行为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良dnf狂战加点 好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这不仅使行为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同时,也是学生进行人格修养,开发人格潜能的重 要环节。
    鉴于人格素质是在一定教育条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和发展的,我们在启迪学生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去分 析、解答各种心理现象的同时,结合贯彻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有针对性
地开展一系列心理训练活动。(一)在 立志做人方面,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退缩、脆弱和急躁心理,注重培养自立、自强、自律意识。让学生懂得 志者事竟成,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坚信奋斗是成功之父,失败乃成功之母磨难是人生的必修课,从而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做主宰自我命运的强者。(二)在求知健体方面,针对学生中存在 的畏难、自卑、厌学心理,注重培养好学、乐学、勤学精神。让学生懂得兴趣,勤奋,勤奋出天才 能补拙笨鸟先飞的哲理,从而激发求知欲望,树立学习信心,养成勤奋、严谨的学习习惯。(三)在 生活劳动方面,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骄懒、依赖、任性心理,注重培养自理、自治、自护能力。让学生真正领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的含义,自觉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学会 独立生活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四)在人际交往方面,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自卑、孤僻、狭隘心理,注 重培养乐、合、友性格。让学生懂得滴水要汇入江海,个人离不开体只有尊重信任他人,才 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信任,自觉地养成诚实、宽容、文明、谦让的品德,正确处理好自己与父母、老师、伙伴 的关系。
    中小学生的人格修养和行为养成,涉及到学生在课内、课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全部活动,以及他们生专业音箱品牌 活中的各个事件,这是一项开放式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学校校
长的主持下,充分发挥教导处(政教处 )、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积极作用,还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心理特点,为他们喜闻乐见的生动、多样 的形式。这项教育的具体实施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将人格修养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活动之中。要求教师尊重 学生人格,善于启迪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成为学习 的主人。二是将人格修养教育渗透于班会、团队活动和各项课外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 ,注重培养他们的意志毅力,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三是切实指导好家庭教育,通 过家长学校、家教研讨会和家长开放日等形式提高家长素质,使家庭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指导孩子自学、自 理、参加必要的家务劳动,过好双休日,参与家庭文明建设。四是主动和社区联系,共同办好校外教育基地, 通过参观历史文物、革命纪念馆,举办心训夏令营、冬令营和远足、交游活动,组织交通、卫生值勤,为烈军 属、五保户送温暖,以及城乡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活动等,让学生的人格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在社会实践 活动中升华到更新更高的境界。
    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开展修身活动,有层次地递进式地开发学生的人格潜能。
    优化人格素质的修身活动,必须从小抓起,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地说来,小学生
心理的情感体验比 较丰富,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和模仿来认识事物,学习社会。他们进入中学阶段后,随着观察力,记忆力和抽 象思维的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认识的批判性不断增强。因此,我们注意根据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以及各年 级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开发学生人格潜能修身活动作出不同层次的安排。如编写实验辅导读本,《小学生心理 辅导》的内容以情感、个性教育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责任心的心态,活 泼开朗、合、乐和诚实、宽容的性格,以及在学习生活中的自理、自律能力和文明礼貌行为。在编写中要 求精选出有助于优化心理素质,使小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的图画、儿歌、故事、神话、寓言等,深入浅出地传 授一些常用的心理学观点和方法。《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则以意志、适应心理教育为主线,注重培养学 生的自控力、耐挫力、抗诱惑力,以及驾驭青春期心理变化和应付考试、升学、择业的适应心理,使他们掌握 一些进行心理调试,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其编写体例注重较系统地传授心理学知识,并且,巧妙地将中外古 今伟人、名人的成才事迹和格言警句等,揉合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之中。每单元附有供学生自我训练的练习与 检测题,使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
    为了指导中小学生的修身活动,我们还根据实验目标体系和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分别制
订了小学生和中学 生使用的《心理与行为自我检测题》。这些自测题借鉴了国内外有关心理检测的研究成果,将中小学生行为规 范有机地融合其中,并且列出了学生不同学龄段心理与行为养成的具体内容和检测标准,对优化学生人格素质 起到了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
    经过三年来的探索,修身与人格潜能开发这一实验,已在我省一批实验学校扎根。许多校长老师反映说:育人也要讲规律,讲科学,修身与人格潜能开发体现了德育为首,心育为本的育人规律,不仅为学校德育增关于清明的作文600字 添了活力,也为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
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居核心位置,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直接影响和制约作用。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培养的基础课,从教育内容到教育目标,无不肩负着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双重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挖掘课文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努力把握住思品教育要求与学
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心理素质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为接受德育影响准备好充分的内部条件,从而提高了德育实效,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合心理,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他人交往低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长辈宠爱,加上家庭生活环境缺乏同龄伙伴,使大部分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合,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刚入学时,又对学校里的一切感到陌生,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表现出胆孝冷漠、任性的心理特征。小时不合,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长大就不易与他人交往合作,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合心理培养,引导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的规范,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自觉接受教育,而且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快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在低年级思品课本中,《我上学了》、《课间游戏守秩序》、《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说话要有礼貌》、《不打扰别人》、《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可爱的班集体》、《团结起来力量大》、《我爱帮助同学》、《心中有他人》、《讲谦让》等课文均是进行合心理培养,教学生学习人际交往艺术的好教材。
稚子弄冰古诗
教学中,我们对这类课文的内容和教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重目标。如在教学《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一课时,充分利用图中形象,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和同学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十分愉快、有趣,并鼓励他们学习同小伙伴友好相处,不断适应集体生活。本课的两道练习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和补充。在让学生看图明意,说图明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故事中表演出来,设身处地地体会离开伙伴真没意思还是和伙伴们一起玩快乐在集体生活中要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愉快感情,激发学生喜欢和伙伴在一起活动的愿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