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辖后重庆旅游业发展概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重庆旅游以“外事接待”起步。1989年成立“重庆市旅游事业管理局”,步入“事业管理”阶段。1997年,直辖后的全市第一届党代会和人代会,做出了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我市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这一全新的产业定位,明确了旅游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旅游产业全面介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定了向、正了名、列了位、排了队,旅游业开始迈入“产业发展”的新阶段。七年来,培育和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初见成效,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可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全市旅游资源状况
重庆市旅游资源丰富。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山城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目前,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市级风景名胜区25个;国家森林公园18个,市级森林公园34个;全国重点文物
杲怎么读拼音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0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处;国家A级—AAAA级旅游区38个,区县级主要旅游区(点)104个;城市公园25个;全国重点寺庙3个,市级宗教寺庙(院)、教堂44个;大、中型水库34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
二、国际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持续增长
直辖七年来,重庆旅游业发展尽管遭受了“亚洲金融风暴”、“告别三峡游”、“长江特大洪水”、“中美撞机事件”、“9.11恐怖事件”、“美伊战争”、“非典疫情”等重大影响,由于采取了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全市旅游业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
三、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比重逐年增加
直辖七年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3.0%,到2003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9.06%,七年间该比重上升了5.5个百分点。旅游业成为我市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教代会闭幕词 2004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279.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9.77亿元人民币。其中:入境旅游者43.4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3亿美元,分别占全年计划的92.43%和87.12%;国内旅游者5235.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42.92亿元人民币.
四、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公文函的格式 直辖七年间,建立健全了区县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2000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实现了向“中国旅游名市”的跨越。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供给实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从业队伍不断壮大,新增直接就业人员13.7万人以上。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带动相关行业增加5个人就业,截止2003年,我市围绕旅游业的间接从业人员在77.41万人左右。
直辖七年间,国际旅行社平均每年增长21.2%,国内旅行社平均每年增长6%;在148家星级饭店中有三星级以上的73家,七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5.1%;七年间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和间接从业人员平均每年分别增加36.5%。
五、旅游资源开发与产品建设进展明显
自1998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旅游结构调整资金,六年间累计投入1.83亿元,共资助旅游项目189个,带动社会投资18.75亿元,政府资金投入与拉动社会资金直接投入的比例为1:12。2000年至2003年的四年间,共争取到旅游国债资金2.79亿元,共投入以旅游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个。
通过提档升级,全力打造“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三大旅游精品见成效。在建设三大旅游精品的同时,开发建设了四面山、金刀峡、万盛石林/黑山谷、仙女山/天生三桥、小南海、钓鱼城/涞滩二佛寺、天坑地缝、野生动物世界、茶山竹海、市郊温泉度假及星级“农家乐”等一大批旅游名品和新品,旅游产品日渐丰富多彩,旅游供给实力不断增强。截止2003年,我市有38个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等级旅游区。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区17个,国家AAA级旅游区4个,国家AA级旅游区14个,国家A级旅游区3个。
2004年进行旅游资源整合,提出了“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开发建设规划纲要,重点推进旅游精品战略。。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为:“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游;“大足石刻”世界遗产游;“魅力重庆”山城都市游;“抗战风云”历史文化游;“乌江画廊”民族风情游;“温泉湖泊”休闲度假游;“钓鱼古城”史迹文化游;“渝南山林”自然生态游;“巴渝古镇”民俗风情游;“神秘金三角”跨省周边游。
2004年还强化跨区域旅游合作的组织协调、规划统筹、开发建设、宣传促销和开放市场,共同打造跨省市无障碍旅游协作区。贯彻落实川渝“1+6”和渝黔“1+16”区域合作协议中的旅游合作内容,重点推进跨区域旅游联合发展。加大区域联合宣传促销力度和建立川黔
渝三省市无障碍旅游区,打造川黔渝“金三角”旅游路线。同年还进行了渝鄂联袂,共建“长江三峡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重庆与湖南签订了联手打造“长江三峡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1+3”旅游经济合作协议。在11月份的上海国际旅交会上,渝鄂两省首次联合召开了“新三峡旅游产品新闻发布会”,结束了两地长期以来各自宣传长江三峡旅游产品的历史。此外,重庆还与新疆签订了“关于加强新渝两省市旅游产业合作的协议”;与成都市签订了“关于构建长江上游(成渝)旅游圈合作协议”。
六、旅行社行业“扶优扶强”效果显著
通过对旅行社业的整治和“扶优扶强”,至2002年度全国100强国际旅行社排名中,重庆海外、重庆招商国旅、重庆新世纪国旅、重庆新亚国旅、重庆中旅、重庆国旅等6家旅行社榜上有名,分别列第8、20、21、42、60和68位。
2003年,在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旅行社的经营收入、旅游利润、实缴税金、外汇结汇、入联人天、入境接待人天、国内组织人天、国内接待人天等八项指标的综合排名中,重庆仅次于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位列第六。
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
椰子水里有什么 (一)新时期全市旅游发展的初步想法
旅游业是我市新时期全面推进“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快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一心、两地、三区、四合、五强、六抓、七明显”的思路开展工作。
1.“一心”指重庆旅游的总体定位:成为长江上游的旅游中心。
纵观世界,凡经济繁荣必旅游兴盛,美国纽约、法国巴黎,我国的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均无一例外。建设长江上游旅游中心,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努力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奋斗目标和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性而提出来的。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旅游中心”是我市旅游发展的新定位,是全市旅游业为之奋斗的总体目标。只要我们抢抓天时的机遇,发挥地利的优势,营造人和的环境,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快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重庆就将成为西南交通集散枢纽,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旅游口岸,成为长江上游旅游中心。
2.“两地”指重庆旅游的发展方向: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旅游客源地。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出行的吸引客体和游览对象,是旅游者抵达并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地域空间,它汇集了旅游资源和以旅游者为经营对象的相关产业部门,是支撑整个旅游活动的载体。旅游客源地是针对旅游主体而言,是旅游者产生的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既依赖于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也依赖于旅游客源地的拓展。将重庆建成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旅游客源地,是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两大重要任务,也是支撑我市实现“长江上游旅游中心”总体定位的两大基本前提。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来历 3.“三区”指重庆旅游的空间布局:构建三峡库区及两侧腹地旅游区、山城都市及近郊旅游区、乌江画廊及武陵山区旅游区三大板块。
以“高峡平湖”为标志的“三峡库区及两侧腹地旅游区”,是我市三峡旅游吸引远距离客源市场的主打产品,是我市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以“魅力重庆”为标志的“山城都市及近郊旅游区”,集中了重庆主城的“山城夜景、重庆火锅、都市购物、靓丽风情、红旅游、温泉之都、工业旅游”七张“名片”和主城近郊的“大足石刻、钓鱼古城、生态山林”三张“名片”,兼具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的“双料”特征,是我市旅游发展必须全力打造的“旅游高地”。以“民族风情”为标志的“乌江画廊及武陵山区旅游区”,拥有大量“养在深闺”的绝品旅游资源,在全市旅游战略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市旅游发展主要后劲所在。
4.“四合”指重庆旅游的发展途径:坚持区域联合、资源整合、部门配合、资金结合四大途径。
实施区域联合,加强区内协调互促、区际衔接互补、目的地和客源地互流,是打造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和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提高区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实施资源整合,是切实解决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供给存在的“散、小、弱、差、浅”,合理配置资源,为旅游市场需求提供有效产品供给的根本途径。加强部门配合,是规避体制约束,强化“条块”协调,共同发展大旅游的组织保障。加强资金结合,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加大对旅游业投入,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措施。
5.“五强”指重庆旅游的工作重点:强化规划运作、强化宣传促销、强化投融资、强化开发建设、强化政策扶持五个重点。神舟十四号发射时间最新消息
强化规划运作,是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的根本保证、进行市场运作和招商引资的基本前提。强化宣传促销,要不断提高宣传促销的创新性、立体性、煽动性和实效性,塑造重庆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全面拓展入境、国内和出境三大市场。强化投融资运作,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打捆相关资金,进
一步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强化开发建设,要按照世界级、国家级和地方级三个层次,突出重点、追求特、打造规模、整体推进,做快做好、做大做强、做精做透,形成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强化政策扶持,用好、用活、用足、用透现有政策,积极争取并加快出台促进和扶持旅游产业的政策措施,为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6.“六抓”指重庆旅游行业的自身建设:抓好学习提高、服务效能、改革创新、调查研究、队伍建设、考核落实六个方面。
一抓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旅游》,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以民为本”服务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方式,增强领导干部的行政能力、旅游经营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执业技能。二抓服务效能,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规范程序,健全制度,提高效率。三抓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高人一筹,先人一步。四抓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研究就没有决策权。五抓队伍建设,继续抓好旅游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开展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旅游从业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六抓考核落实,强化各项工作特别是旅游安全的督促检查,实行目标管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