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经验做法
人大和政协怎么区分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经验做法新疆大盘鸡的正宗做法
一、抓认识,坚持“主官主责” 创建文明城市就像是一场激烈的接力赛,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为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个城市的最高荣誉,成了厦门的“金名片”。厦门市始终把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意见》,对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同时,把新一轮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融入到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从2005年厦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那一刻起,市委、市政府就强调“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志在必得,再创辉煌”的创建目标,掀起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高潮。为保障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厦门市还坚持领导挂帅机制,做到“主官主责”抓。市委书记担任市文明委主任,市长任第一副主任,市委副书记和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文明办主任由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各级党政“一把手”靠前指挥。逐级建立了问责追究制度。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创建效果被作为考核、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这些措施使得创建工作真正做到领导负责、落实到人、责任到位。
二、抓点评,巩固创建成果厦门市按照“创建不停、点评不止”的要求,坚持点评会制度。市文明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将明察暗访过程拍下的不文明行为、 卫生死角的照片一一展示,并加以“刺刀见红”式的点评。与会的是各条条块块的责任人,被点到的都坐不住了。这是文明点评会的经典画面。点评会分两步进行。一是突击检查,现场点评;二是将 “偷拍”录像在会上曝光,公开点评。新一轮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厦门开了8次点评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点评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种刀刀直指软肋的点评,是厦门市文明创建的“独门武器”,在全国独树一帜。由于不留情面、直击要害,对存在问题的区、街和单位触动很大。点评会不仅在市里开,而且开到各区。市里每季度开一次点评会,各区也一个月至少开一次,硬碰硬地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有效地巩固了创建的成果。
三、抓投入,造福人民众厦门市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作为造福人民众的过程,立足于众的需要,做好就业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社会保障、平安稳定等为民办实事工作,着力破解住房难、交通难、看病难、就学难等“四难”,使广大人民众真正受益。针对“出行难”,近三年总投入150多亿元,全面实施交通改善工程。针对 “住房难”,投资100多亿,规划建设20个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共约4.5万套住房,在全国率先推出社会保障性住房政策,把占城镇人口40%的低中收入人纳入住房保障的范围。针对“就学难
普桑配件
”,投入6.27亿元,新建、扩建、改建40多所公办学校,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针对“就医难”,实施 “医疗重组计划”,让大医院的医疗资源直接进入社区,逐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上医院”,在全国率先实施覆盖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的城乡一体化全民医保。针对“就业难”,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仅2008 年就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7769多人,转移1.97万人,新增就业 20.97万人。
极地皇陵另外,市文明办每年有专项经费500余万元,开展大的活动还有其他经费。四、抓宣传,激发参与热情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大众传媒和基层宣传阵地,进一步加大文明城市宣传力度。开展了“文明创建永不止步” 全市大讨论,在主要媒体开辟了“文明人建文明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专栏20多个,长年坚持不懈地宣传;制作了“八荣八耻”动漫宣传片、“文明城市、和谐厦门”电视专题片、“文明城市文明有我”、“爱让厦门更和谐”系列公益广告片等在电视台反复播放,厦门电视台“公民道德论坛”、厦门电台“走进文明城市”三年来共播出300多期。广泛开展“讲道德做好人”活动,在各行各业、各类人中评选表彰“文明市民标兵”、“十大感动人物”、“十佳敬老模范家庭”、“十大好邻居”、“十佳来厦务工人员”、“文明驾驶员”、“文明乘客”等先进典型,为市民树立学习榜样。
将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制作成灯箱宣传牌在白鹭洲公园展出,形成了独特亮丽的“好人一条路”。加大社会宣传,开展“四个一”工程,即制作一部“八荣八耻”动漫宣传片、编印一本“八荣八耻”漫画读本、征集一批“八荣八耻”歌曲和一批公益广告等,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组织“厦门城市十大名牌”、 “我最欣赏的十大文明行为”、“厦门十大最美乡村”等评选活动,激发市民众的参与热情。广泛开展全市性“文明重在行动,喜迎佳节盛会”和“全民周末社会奉献日”活动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一组统计数字也许能说明厦门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情:市民对创建活动的知晓率接近100%,支持率超过95%,创建期间政府收到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多达3万多条。
五、抓品牌,推进文明创建 几年的持续创建,厦门的文明创建已形成了一系列“文明品牌”——情暖空巢的“平安铃”、扶贫济困的“爱心”品牌、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心”品牌、非公企业的“诚心”品牌、外来员工的 “暖心”品牌。品牌活动,成为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载体。在全省首创“爱心超市”,创新了扶贫济困工作新模式,并荣膺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目前,岛内所有街道都建立了 “爱心超市”,并从城区拓展到农村,全市帮扶的贫困户达1万多户。率先在全省开展中小学校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个学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社区普遍设置心理咨询室,形成心理咨询的 “深田模式”和全省第一个“阳光网站”,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思想道德教育新手段。
胡歌春晚
围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广泛开展“比贡献、比技能、比守法、比诚信”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企业,拓展了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新领域。坚持人性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原则,善待来厦务工人员,建立来厦务工人员培训中心、文明学校,至去年底,已培训进城务工人员154万人次,“入市”教育探索进城务工人员教育新路子。通过创建,厦门市2005年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08 年蝉联了这一称号。2009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显示,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这一系列中,厦门排名第二。同时,厦门还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人居城市”、“全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等殊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