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分析——刘备(1000字)x
三国人物分析——刘备
刘备在书中的相貌描写是这样的: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五,唇若涂脂。而他也是个为人忠厚,宽仁爱民,大智若愚,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八月十五放几天假10001电信网上营业厅“尊刘抑曹”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思想倾向。刘备则是小说中着力刻画的宽厚仁德的贤明君主,也是作者心目中理想明君形象的体现与升华。同时更重要的是,刘备身上确实存在着仁政爱民、轻生重义等光辉品格。这些品格在战乱频繁、雄并起的乱世特别为百姓所向往和拥戴。刘备和曹操两人,都是有雄才大略、称霸一方的君主,也常被人们放在一处比较,但两者在根本上存在着“仁政”与“暴政”的差别。
势单力孤的时候,刘备曾四处投奔,但不论到何处,他都能广施仁政,爱民如子,也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在驻扎新野后不久,当地百姓就做歌称颂刘备,“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这一切都和汉末任意屠戮百姓、视生民如草芥的各路军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遭曹操追杀,弃樊城奔襄阳的一路上,后有曹操精兵将至,前面又有江河阻挡,而刘备却宁肯被敌军追上,也没有听从诸将几次三番提出的抛弃百姓、独自逃跑的建议,带领几
万百姓每天只能走不到十里路,最后被曹操的轻骑追止,落得阿斗丢失,糜夫人不得已投井而死。刘备对百姓的爱护之深之真之切在此可见一斑。
刘备性格上另外一个核心特点是他的“重义”。刘备的一生可以说为义而生,又为义而死。三国演义第一回写的就是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从此以后三人同生共死、肝胆相照……在三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义薄云天、荡气回肠的佳话。关羽在麦城被害后,刘备不顾众人劝阻,明知道是不智之举,仍坚持报仇。他们三人之间的结义早已超出了民间简单的“拜把结盟”,而是一种基于无私为民、相互欣赏、情感契合基础的忠义之举。在见利忘义、朝秦暮楚、战乱纷争的年代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刘备还能把这种“义”推而广之,进而“得道多助”,在身边形成了忠义笃信的蜀汉集团。他真心敬慕诸葛亮的贤德,不惜在隆冬时节,亲自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并委以重任。诸葛亮也深感其知遇之恩,从此君臣一心,矢志不渝。轻生重义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之一,这一点在刘备身上有着完美的体现。
清明节踏青的作文情侣游戏名字同时,刘备也是一个富有胆识胸襟的人杰,有着适应环境、灵活机智的一面。在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一回里,刘备就深知自己在人屋檐之下,一定要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才
能保存自己,以等待时机。便在后园种菜,不问世事。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时候,刘备被说中了心思,又害怕曹操看出自己胸怀大志被其加害,而惊得酒杯落地,却能机智地借雷电之声将自己的震惊掩饰过去,巧妙地保全了自己。刘备还善于发现和招揽人才,广泛地采纳意见,知人善任。
汽车保险哪些必须买尽管刘备身上几乎集中了明君应有的仁政爱民、忠义、富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等品格,但由于罗贯中在刘备身上倾注了过多理想化的彩,也使得刘备的形象难免有些写上的简单、片面和过头,反而令人没有真实可信之感。如鲁迅就评价说三国“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但无论如何,刘备一直是作为一个封建贤明君主的形象历来被人们景仰和传诵的。
热血教师观后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