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型人物——诸葛亮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型人物——诸葛亮
摘要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强有力的治国理念,在我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总以智慧的形象出场,并且谈笑间智谋横出。他的出现使得刘备如鱼得水,并亲自为他打下了半壁江山。他是传统文化精华的象征,他一生的努力作为,忠诚廉洁的高风峻节和呕心沥血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后世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基础,围绕其“智”和“忠”来进一步对这一传奇人物加以分析。在“智”这一方面,主要叙述诸葛亮开疆拓土、驻军排阵以及治郭安邦之智。在“忠”这一方面,将其分为诸葛亮六次北伐、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流芳百世这三个方面加以描写。最后总结归纳出整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力求突出诸葛孔明是智慧的化身,忠臣的代表。
关键词   诸葛亮 “智”“忠”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的核心人物,经过千百年的盛传,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在罗贯中的笔下,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一直到现在,在中华人民的眼中,他不光是一位忠臣,更是一名智者。
形容风景优美的成语
茶树精油的功效
一、诸葛亮之“智”
在作品中,作者从第三十六回开始一直到一百零五回,可以说每个章节当中都有诸葛孔明,每个回目当中也都有些许计策。但是,认真总结,因为他运用智慧的宗旨不一样,以致最后的结局也有了差别。具体来说:                 
印象之美
(一)开疆辟国之智
作品第三十八回 “隆中对”,第七十二回孔明用离间计赚到马超,并且以救援的名义一路出击,最终取得汉中。第七十三回刘备占领了汉中然后自立为王,第八十五回“孔明运筹帷幄平五路”以及后来的“七擒孟获服蛮夷”,“六出祁山进中原”。从这些章节中可以看出,孔明想方设法,大展计策,为的是他为刘备在“隆中对策”中筹谋的“三足鼎立”的霸业,他作为蜀国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刘备对他的雨露之恩,后来又受到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重任,他为了蜀汉竭智尽忠,可以称得上是大智。从第三十八回《隆中对》说起,那个时候他才 岁,先帝问其一统全国的计策,他准确地总结了那个时候的情形,建议刘备起初要先夺取荆、益两州当作他们的军事据点,对内要改进政事,对外要连合吴国,西边跟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对南边的少数民族进行扶持,让他们发展生产。等到时机成熟时,兵分两路兴师北伐,
最终一统天下的思想策略。
描写夏天炎热的词语>拆装空调
(二)行军布阵之智
作品第四十回“孔明火烧新野”,第四十九回“赤壁之战”,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第八十四回陆逊烧了刘备的军营,孔明用八阵图困住了陆逊,第九十五回“空城计”和第九十九回“诸葛亮大破魏兵”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在这些回目中尤为经典的当推孔明的五次“火攻”,同样的计策,但他却能连续用五次,而且每次都能诱骗敌人上当,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他用计是很高明的。研究孔明驻军排阵的策略,要掌握他对大局的了解,对敌方情况的洞悉程度,和他对敌手的准确认识为基础。除此之外,他在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成就,也是推进其计策得以正确实施的主要因素。作品第四十六回“诸葛亮草船借箭”,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并不是说孔明真的能够呼风唤雨,喷云吐雾,应该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晓其中的奥妙 。
在运筹帷幄,智算华容这一计策中,也体现出了他那独特的智慧。赤壁一战,曹魏失败,孙权和刘备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曹操带着一些残军败将落荒而逃,一般而言,这是孔明截杀曹操的一个好时机。但是如果那时把曹操给杀了, 孙刘两家就可以争天下,这样对在江
南立足未稳的刘备是很不利的。说白了就是帮孙权杀掉了曹操,替他消除了后顾之忧,他就可以一心一意的对付蜀国了,所以为了保全自己,必须维持三方面相互牵制的关系,尽可能延续孙刘两家的联盟。所以,那个时候的曹操是万万不能杀的。而关羽是“义绝”人物,当年在曹营,曹操可说是有恩于他。对于一个“义绝”人物,是不可能对曹操恩将仇报的。这点是孔明早已料定了的,因此才派遣关羽去华容道。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明令放曹,或者根本不去截杀曹操,“友军”孙权就会立马怀疑刘备联孙的诚意,必然给孙刘联合造成极大的危害。而通过关羽放曹,既给孙权留下心腹大患,又给自己留下空当,立稳脚跟,抓住有利时机入川,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以图统一天下。在这其中,他利用内部、外部,敌友我之间的各种关系,把它们合理的控制在他所需要的总决策之中。这是诸葛亮公关谋略的杰出之处,也是“天不灭曹”的真正含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