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生平
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第一章 胆小过街是什么生肖 鲁迅的生平、创作与思想发展
玫瑰绽放的季节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新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他的思想发展和文化创作是与时代的发展同步的。鲁迅从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的生平、创作与思想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节 寻求真理的爱国主义者
1881~1917年是鲁迅思想发展的初期,包括童少年时期、南京求学时期、留学日本时期、辛亥革命前后。这个时期的鲁迅是一个寻求真理的爱国主义者。
雅玛人
观众多1.童少年时期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成内东昌坊口一个日趋衰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岁到南京读书时改名为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写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出生时,祖父周介孚是一个翰林院编修,正在北京做官。鲁迅的祖父有他自己的一套思想,和当时的人不很一致。比如对于读书,他不赞成习惯地依一定次序,从《大学》开始,先《四书》,后《五经》地读下去,主张先读《西游记》等。鲁迅虽然并不认为祖父生平的一切行动都对,但就这思想中比较开明民主的成分,不能不受一点影响。祖母姓蒋,是一位慈祥的善于说故事的老人,给鲁迅讲了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父亲周伯宜诗歌秀才,当时“洋务派”的同情者,主张富国强兵。母亲鲁瑞,士绍兴乡下安桥头村人,以自修达到能看文学作品的程度。她丝毫不沾有瞧不起农民等劳动者的思想习惯,这当时也给鲁迅很大的影响。
    鲁迅7岁进本宅家塾从叔祖父周兆蓝(号玉田)学《鉴略》,12岁又到另一个族叔祖周子京的私塾读书。同年进本成私塾“三味书屋”从寿怀鉴(号镜吾)读书,一直到16岁。他学习很勤勉,10年中读了不少儒家经典,但对有些问题逐渐滋生了怀疑和不满。课余,他喜欢涉猎野史、笔记。绍兴府属的那些富有反抗精神和爱国思想的古代先贤们的著作和事迹,引起他浓厚的兴趣。同时,他还对美术和其他民间文学艺术有着深切的爱好。“水漫金山”的故事和“女吊”的戏,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外婆家在乡下,鲁迅有机会接触到农村社会,和农民孩子亲密相处,了解到农民“必胜守着压迫,很多痛苦”。
鲁迅13岁时,祖父因科场作弊案监候7年,家庭由此衰落。16岁时,其父因换水肿病久治不愈而去世。这期间,鲁迅经常出入当铺、药店、受尽白银。为了避难,他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事还被称为乞食者。他在困顿中饱尝世态炎凉,看清了“是人的真面目”,加之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十分严重,更激起了他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感,毅然决定抛弃当时所谓“正路”的读书应试,“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鲁迅在这个事情的主要思想特征是:
第一,勤奋好学,热爱知识。鲁迅从童年起就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特别喜欢读书、看画与做画。他从不乱花钱,“把过年时候的压岁钱等所得的钱,总去买画谱。向书坊要了目录来,看有什么可买的”。他购买的书籍有野史、杂记及各种种花书、画谱和其他职位学著作等,如《海上名人画谱》、《花镜》、《南方草木状》等,就是他当时最喜欢搜购的书籍。鲁迅不仅乐于购书,而且还勤于抄书。有些书,如《释草小记》、《释虫小记》等都是整本的地抄。抄书,成了他当时课外的主要活动之一。尤为可贵的是,他并不满足于单纯获得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非常注重实践,用实践中得来的新结论去补充原来书本上知识的不足。如映山红这种花,《花镜》上认为要从山上移栽到花园,需要用原来山上的土
壅方可养活。而鲁迅经过实践后,证明不是一定非如此不可,于是他便在《花镜》上批写道:“按,花性喜燥,不宜多浇,即不以本山土栽亦活”。
小产权房转让合同
    第二,对封建传统思想、封建教育的强烈批判精神。如鲁迅对宣扬封建道德关键的《二十四孝图》就极为不满。其中最使他不理解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他认为70多岁的老莱子为了博取父母的欢心,居然穿起五斑斓之衣,妖气拨浪鼓作婴儿戏,还要假装跌倒在地,这不符合实际,老莱子拿在手里的应当是拐杖而不是“摇咕咚”,而“现在这模样,简直实在装佯,侮辱了孩子”郭巨,为了对母亲“尽孝”而竟忍心将自己三岁的儿子活埋。鲁迅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郭巨的儿子“实在值得同情”。而且从此以后,他总怕听到父母愁穷和怕见到祖母,总觉得祖母是对自己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因此产生了感情上的隔阂。鲁迅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教育制度也强烈不满的。有一次,鲁迅正兴致勃勃地准备去看民间艺术活动“五猖会”,他父亲突然命令他去读书,并且说:“给我读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