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墓园规划设计中的情感表达——以天台县中心陵园为例
现代墓园规划设计中的情感表达——以天台县中心陵园为例
摘要:墓园既是逝者躯体的归宿与消解空间,又是生者情感表达与释放空间。这里有多种特殊情感交融汇集。在当下归宿空间更趋狭小时,情感的表达更显重要。墓园设计中,在确定基址和山水骨架后,我们更多可以通过建筑、植物、小品及空间等具体设计表达特定的情感。
关键词:墓园;规划设计;情感表达
前言
启动u盘墓园源自于人类对死亡的认知,是其生死观的直接体现。墓园从产生之初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逝者躯体的归宿与消解空间,一是作为生者情感的表达与释放空间。当下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人口高度集中于城镇,前者成为人们首要关注的方面,各种占据更小空间的墓葬形式兴起逐渐成为趋势。而在归宿空间更趋小时,后者则更显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在这种特殊公共空间中逝亲者的情感体验。已有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墓园的空间情感[1][2]以及墓园设计中的情感表达[3][4][5]。本文试图在分析墓园情感及空间的基础上,将地域传统文化与具体设计结合,探索墓园设计中的情感表达方法。
1墓园的情感内容及情感空间
1.1情感内涵与情感类型
人类被称为情感动物,情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属性。《中国百科大辞典》中释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态度的体验”,《心理学大辞典》中进一步释到“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心理学上,将情感与需求相关联,认为情感是主体的某种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表现出的由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目前学界因各自研究领域和出发点不同而形成纷繁复杂的情感分类,本文主要依据情感对象和主观体验的性质程度进行分类。依据情感对象可分为自然情感、社会情感、审美情感等;依据主观体验的性质程度分为浅度的喜怒哀乐等直观判断,深度的渗透理性和意志如幸福、痛苦、希望、绝望等。也可依结果简而言之分为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两大类。
模糊性和流动性是情感的最大特征。模糊性是指感受者的各种情感体验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彼此没有明确的边界区分,而且在合适条件下,各种情感可以相互转化。流动性则是指通常所说的“移情”,情感会从一个事物转移或扩散到另一个事物,或从主题精神转向物质寄托等。
1.2墓园的情感内容
墓园常被称为“负向的城市”,是现代城镇中非常特殊的一种公共空间。墓园是生者与逝者产生联系的地方,也是各逝亲者相逢的空间。不同场所,不同交流对象产生不同的情感,共同组成墓园的情感内容。依据交流对象不同可大致分为生者与逝者交流产生的情感、生者与生者交流产生的情感及逝亲者自我交流产生的情感等三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数人的普遍观念里,人死后还继续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地下或另一个世界。人们常常会在特定时节或特殊时间通过扫墓、祭祀、踏青等活动与死者进行沟通。在墓园这个特定的空间中,生者更容易把对逝者的追思、想念、愧疚、遗憾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有对逝者在另外世界里生活美好的寄望。这些习俗、行为延续至今,也时刻影响着今人的行为和情感。
只要有人存在的空间都有交流的可能,虽然墓园是个特殊的空间,但也是公共空间。从生者角度看,该空间使用者有可能是好久未见的亲朋、可能是偶遇的好友、可能是曾经谋过面或者从未谋面的陌生人。这些人因为在共同空间中活动,就有可能发生亲朋间的叙话、好友间的问候、陌生人的共情等等,并在不同交流者之间产生不同的情感。
同时,墓园中最为常见的是自我交流。茱莉娅·塞缪尔(Julia Samuel)在《悲伤的力量》一书中曾指出:悲伤是一种对待“失去”的情感反应,哀悼是我们被迫调整自己去适应斯人已逝的世界的过程。[6]尽管人们知道逝者已去,但仍会觉得音容宛在。人们会在自己的思想里与逝者对话,让他们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上给人们指引,人们还通过自我的对话来疏解对失去的悲伤。这种自我交流产生的情感是墓园中最为普遍发生的。
1.3墓园的情感空间
从墓园的情感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生者与生者之间还是自我的对话交流,都既会有积极情感的产生,也会有消极的情感产生。那么现代墓园的情感空间需求要以来墓园的逝亲者为出发点,以其情感表达和转化为目标,既要为消极的情感到释放、表达的途径,又要利用空间和外物的功能去抚慰、引导人们走出消极情感,使其转向积极情感,积极面对生活。
2 现代墓园规划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唐纳德·A·诺曼在《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中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定义情感设计是指以人
与物的情感交流为目的的创作行为活动,是设计师通过设计手法,对产品的颜、材质、外观、点、线、面等元素进行整合,使产品可以通过声音、形态、喻意、外观形象等各方面影响人的听觉、视觉、触觉从而产生联想,达到人与物的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7]墓园中的情感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有相通之处而又有所区别。相通之处是指墓园如其他产品一样也是一种产品,具有产品的共有特征,它的情感设计也可以通过构建成产品的物质元素去传达情感,达到人与物的心灵沟通而产生共鸣。但是墓园又不同于一般的产品,是具有丰富多变空间特征,也是具有特定的情感赋予的产品。墓园中的情感设计既要考虑到构建元素例如植物、建筑、小品、地形、水体等情感传达,也要考虑到多种构建元素所形成的空间的情感示意、情感传达。
2.1 建筑的情感表达
墓园空间往往除了必要的服务管理用房、接待中心外,还有比较特殊的建筑物,例如悼念厅、灵塔、骨灰堂等。这些特殊建筑往往会形成墓园中的视觉焦点或者构图中心,引导游线的同时也对整个墓园空间氛围起统领性作用。因而,这些建筑物需要积淀更多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是特殊情感的载体。例如悼念厅、骨灰堂等建筑是生者送别逝者之处,常常
潜龙勿用什么意思>汉字真有趣手抄报是悲伤情感释放的集中之处。它们的设计既要照顾到逝亲者哀痛的情感表达,又不能向逝亲者传递哀伤的情绪,以免加强这种消极情感。因此在设计这些建筑物时,往往会将入口和室内悼念空间采用冷灰的调、粗粝的质感以及足够的空间来给人们释放消极情绪,而在建筑外形、室外空间等的处理上则采用相对偏暖的调、细腻的质感以及优美的造型来尝试安抚消极情感释放后的情感过渡。
2.2 植物的情感表达
植物是构成墓园环境的重要因素,种类、形态、彩、质感、种植方式等都是情感特征的重要表达途径。例如常绿针叶类植物,其细密的质感、深绿稳健的彩通常给人以宁静、严肃、沉重的感受,成为墓园中常用基调树种;垂枝形植物暗示一种悲伤、失落、怀念的情绪氛围;而明媚绚丽的彩,伞状、笔直向上造型的植物则给以一种治愈的力量。
2.3小品的情感表达
墓园中的小品通过本身的造型、质地、彩等, 向人们展现其形象特征,或隐晦或直观地表达其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寄托。很多墓园中非常直观地表达某种情感。例如北京天山陵园
教师节几号几月几号道路两旁摆放着以二十四孝故事为主题的雕塑,以艺术的手段向人们传达传统的孝道观念,传递逝亲者对父母尽孝情感。维修吸尘器
2.4空间的情感表达
墓园空间是诱发、引导和承载主体情感的空间,在墓园空间中,情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人与空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是个人的冥想。墓园设计中,其空间需要根据逝亲者情感需求的不同进行序列组织和转换。例如墓园的入口区、服务接待区是一个多重复杂情感的融合地带,可能包括悲伤、哀思,也可能包含想念、追忆,甚至有可能是中立的情感。由于其空间情感的复杂性,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并不强调突出的情感,而是保持其稳重的空间特性,表现出巨大的情感包容性。墓地区的空间则是逝亲者告别亲人的区域,包含强烈地悲伤与哀思,即使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哀伤也只是减轻,而不会消失;所以,一般墓地区的规划设计不会刻意地做出淡化或者转移情感的处理,而是将逝者在世的基本信息甚者是喜好、性格等在此集中表达,给逝亲者一方独立的空间,让生者与逝者建立联系,成为生者与逝者交流的空间,也是生者充分表达、释放情感的空间。但是,为了缓解或者避免逝亲者的过渡的悲伤,墓园的规划设计者们会在公共区域用温暖明
艳的彩、丰富多变的空间以及优美的景观环境帮助人们走出悲伤、尽快回复到正常的情感状态。
3 烙饼的做法大全家常天台县中心陵园的情感设计
3.1项目概况与构思
天台县中心陵园项目位于天台县中心城区南面,福溪街道大岙里山地,天台县中心陵园项目总面积为111890平方米。项目所在地天台县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道教南宗创立地与和合文化发祥地,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项目充分结合现状的自然条件和地貌特征,根据天台县对中心陵园的功能需求,将该中心陵园打造成为以生态陵园、文化陵园、艺术陵园、智慧陵园为总体目标,以“禅息福地,和合流芳”为概念主题,融祭祀祈福、生命教育、自然生态体验、地方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公园式人文纪念陵园。
天台县中心陵园规划设计依山就势分为四大功能区:入口集散区、管理服务区、过渡连接区、公园墓葬区。入口集散区规划设计有停车场、入口广场、形象大门等构成,满足停车、人员集散、交通换乘、陵园入口形象等功能。管理服务区主要由接待服务中心、以及
接待室外空间而构成,提供殡葬用品、悼念厅、殡葬接待、行政办公等功能。接待服务中心建筑设计,借鉴台州古建筑传统形式,主要采用黑白灰等冷系,庄严肃穆。过渡连接区指由于受用地条件的约束,连接管理服务区和墓地区的过渡区域,主要由通山车行路、登山步道和周边景观环境构成,道路依山就势,蜿蜒盘旋,登山道生态便捷,周边的景观借景连绵山脉、花草丛生。墓葬园区是陵园的墓葬区域,以生态墓地为主,包含碑式墓葬、骨灰堂、树葬、壁葬、草坪葬五种形式,各墓式区域之间有机衔接,相互融合,墓地布局依托山形地势、生态紧凑。
3.2建筑的情感表达
天台山中心陵园的建筑物主要由大门、接待中心、骨灰堂和灵塔共同构成,其中大门牌坊和接待中心共同形成了墓园入口区的视觉焦点。大门牌坊作为进入陵园的第一印象,与远处的接待服务中心和山体位于同一个轴线上,形成视觉呼应。大门牌坊借鉴台州古民居建筑风格,采用重檐双面坡的屋顶形式,门口搭配两个石狮,显得庄严肃穆,民居式的建筑风格一方面是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很容易获得使用者的精神认同;另一方面,入口大门的重檐形式、以及黑白灰的彩、还有周边的景观布局,虽然烘托出了入口处略显沉重的氛
围,但是此时的建筑情感表达还是中立的,没有太多的情感渲染。位于轴线端点的接待中心虽然延续了入口大门的建筑风格,但是它底层抬高、拾级而上的压迫感,以及厚重的重檐处理,灰白黑的稳重的调、无不传达给人一种庄严的氛围,表达出对逝亲者及其亲属的哀思情感的尊重。
而墓园的灵塔位于墓园区核心区域,为墓区的形象构筑。灵塔采用五层六面的形制,寓意六合思想,内涵为“集天地之浩气,循自然之定律,参阴阳之运行,合生命之长盛”,这不仅是对当地“和合”文化的一种继承,更多的则是表达了一种美好寄愿的情感,既有生者对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美好生活的祝愿,也有生者希望逝者对在世亲友的庇佑之情,是建立生者与逝者对话的关键性构筑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