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防范与救助
前言
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此,社会公众普遍怀有恐震心理,甚至谈震变。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但由于地震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局限性。因此,减轻地震灾害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其中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地震科学和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小学是全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小学切实地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校为了更好地开展防震
减灾教育工作,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特编订此教材。欢迎广大师生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
铜钱关乡中心学校
2010年10月6日
目录
第一部分:地震基本常识
一、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4)
二、地震的分类 (5)
三、震级与烈度 (6)
四、地震前兆 (7)
五、地震预报 (9)
贫血吃什么东西补血最快六、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10)
七、地震观测 (11)
qq红包老鼠怎么画第二部分:紧急避震
一、积极避震,化险为夷 (12)企业微博营销
二、在不同情况下怎样避震 (13)
三、地震时要牢记的事项 (16)
制药工程就业前景第三部分:抗震救灾
一、我校紧急避震方案 (17)
二、检查家居,扫除隐患 (18)
三、如何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9)
四、防震减灾在社区——研究性实践活动 (22)
五、震后互救 (23)
六、地震之后我们怎么办 (24)
第一部分地震基本常识
一、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个:
一是“弹性回跳说”——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
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
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
引起地震。
二是“岩浆冲击说”——1955
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
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
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
三是“相变说”——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
思考题:你赞同哪种说法?为什么?
二、地震的分类
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称为浅源地震。全世界8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四川省所有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在5至30公里之间。这类地震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最大。各个国家的国旗图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至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qq炫舞家族印象句子
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这类地
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和灾害。
根据震中距的不同,分为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