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我市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市重点防御县城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我市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市重点防御县城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忻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4.18
报税∙【字 号】忻政办发[2008]53号
【施行日期】2008.04.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夏奈尔女装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
正文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我市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市重点防御县城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
(忻政办发〔2008〕5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晋政发〔2005〕11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我省国家级重点监视防御区和省重点防御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晋政办发〔2007〕13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做好我市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006-2007年)和市重点防御县城防震减灾工作,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区域
  山西省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防御城市是忻府区;原平市、五台、定襄、繁峙、代县、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偏关、保德县是市级重点监视防御区。上述14个县(市、区)和县城均是2006-2020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区域。
  二、工作目标和原则
  工作目标: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防御县城,到2015年率先实现我省防震减灾工作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市城乡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和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
  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科学减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减灾实效;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城乡防震减灾工作协调发展;坚持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局面。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建设。完善我市现有各级、各关地震监测台网,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市、区)至少有一台项地震监测设备。加大台站环境改造和保护力度,适时增加地震监测台网密度,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
  (二)完善震情跟踪会商制度,提高震情短临跟踪能力。根据震情变化,适时调整震情短
临跟踪方案,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应我市的地震预测判定指标体系;确保地震信息检测、传递系统正常运转;强化震情跟踪监视,提高震情分析处理能力。抓好重大活动、重点时段的震情保障工作,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优质服务。
  (三)完善地震测防网络。我市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市重点防御县城所在地人民政府要在2008年底完善和巩固地震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为主要内容的“三网一员”建设。提高“三网一员”在短临预报、灾情速报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方面的能力。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稳定的测防经费渠道,定期对“三网一员”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四)强化城市地震安全工作。实施城市地震安全工程,开展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要搞好已建工程抗震加固,开展各类建(构)筑物、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和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2020年前完成改造和抗震加固,消除致灾隐患。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地震部门要参与本行政区域内国土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工作。全面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与监督,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必须依据地震区划图或者地震小区划
开学第一课2020手抄报结果审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要保障学生和学校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
  (五)推进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山西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见》(晋政办发〔2007〕101号),制订本行政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并纳入小康村建设、移民搬迁工程和沉陷区改造项目。2010年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完成农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我市要达到省级示范工程;市级示范工程要覆盖到每个县(市、区)。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探索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开展农村民居抗震技术指导与服务。组织农村建筑工匠施工技术培训,大力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各级人民政府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管理法制建设,逐步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切实保障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经费投入。
故宫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六)确保重要工程地震安全。重点组织开展重大建设工程以及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性能鉴定和除险加固。在煤炭、燃气、化工、冶金等行业中选择一批大企业率先开展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建设活动,组织开展供电、燃气、供气
等生命线工程的地震紧急自动处置技术系统建设的试点,提高城市防御地震次生灾害能力。
  (七)建立健全地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工作机制,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各地要认真吸取南方雪灾教训,不断提高地震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别要做好城市大震巨灾的应对准备。建立和完善各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震情灾情速报系统和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2009年我市要建成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指挥技术系统。2010年全部完成本行政区的县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或场所)建设。要将地震避难场地建设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地震、建设、规划部门要结合旧城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及居民小区建设、城市绿地和休闲广场建设,设置地震灾害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地,并配置必要的救生设施,提高城市居民应急避险保障水平。
  (八)建立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2008年底前建成我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各级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完善预案编制、修订、审批、备案和检查制度。适时组织应急模拟实战演练,检查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实现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启动预案时间不超过20分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不超过1小时,灾民得到基本生活救助不超过24小时的目标要求。
  (九)加强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作为地震抢险重要力量的作用。整合各县(市、区)救援队伍资源,建立全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体系。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技术装备和业务训练,发展地震志愿者队伍,壮大地震灾害救援力量。
  (十)深化防震减灾宣传。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机制,搞好防震减灾宣传基础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因地制宜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社会性宣传,利用党校、讲师团等阵地加强对各级领导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7.28”唐山纪念日、科技活动周、“12.4”普法宣传日等纪念日开展集中性、具有一定规模的防震减灾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使防震减灾知识家喻户晓,广大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以及自觉遵守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意识得到提高。
民航飞行员  四、保障措施
  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市重点防御县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财富集中,是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领导、重点监视、周密设防。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市重点防御县城所在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组织领导体系,充分发挥各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作用,制订本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实施方案,定期研究和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防震减灾行政责任制,强化地震行政执法,完善监督检查制度,依法推进各项工作。
  (三)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各县(市、区)政府及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根据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战略任务,规划好防震减灾工作重点项目,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防震减灾要求相适应的资金投入机制,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
  (四)认真组织实施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十五”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市重点防御县城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认真组织实施各地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重点项目立项实施。
  (五)依法行政,合力减灾。我市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市重点防御县城所在地的地震、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建设、民政等部门要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切实加强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市人民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开展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专项检查,并将结果通报全市。
  附件:我市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市重点防御县城防震减灾工作考核指标(略)
520表白浪漫的句子二OO八年四月十八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