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精)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 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与文明模式
1. 1 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
中西方文化分别产生于东亚大陆和欧洲大陆。与东亚大陆形成鲜明对照,欧洲大陆被地中海、黑海、波罗的海等内海所纵深切割,呈现陆海交错的格局。欧洲人无论是向北、向西还是向南发展,都要与海洋打交道。欧洲的这种“陆海相间”的地理结构,培养了西方人与海共处的生存状态。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位处地中海北岸。西部崖石林立,满目
荒凉,交通不便,而在东部则有着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海岸线,有许多天然港湾,依傍着地中海海域内的爱琴海。这一片海域内岛屿星罗棋布,海水相对平静,陆海交织,海内任何部位距离陆地不过50 哩。这是大自然为沿海居民提供的一个绝妙的“航海训练场”,因而航海成为古希腊人天性的一部分。中国地理形势上则属于“内陆外海型”。中国的北方是蒙
古大草原和千里戈壁,戈壁滩以北,是茂密阴冷的西伯利亚原始针叶林;西北方是比蒙古戈壁更为干燥的沙漠、盆地;在西南方,耸立着地球上最为高大险峻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 米。虽
然中国也有很长的海岸线,但中国人所面临的海洋形势与希腊完全不同,中国所面临的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波涌际天,一旦乘船离开陆地,便会产生投身无边浩海的陌生和恐
惧。在中国,海洋是与世界隔绝的一个天然屏障。
1. 2 文明模式
在古希腊,土地的贫瘠、海上通道的开辟,再加上频繁的战争和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得他们很早就发展起商业经济,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商业文明。在商业经济中,人们与
之打交道的对象是不断变动的。为了自身的利益,人们不得不准备同许许多多无论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人交往,从而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生活圈子,封闭
转为开放。原始氏族社会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际关系迅速解体,代之而起的是新型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以一种固定的形式确定下来,这就是契约。建立契约关系,便意味着人
人平等,因为契约只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真正保护商业经济的正常秩序,使商业真正按照经济规律运转。契约是现代“法”的前身,它是法制文明的开端。经商
需要灵活的头脑,处世的精明,需要及时的信息和广博的知识。后来的西方文化正是在这些方面得到了高度发展,形成了“科学+ 商业”的文明模式和“理性+ 利益”的文化精神。而中国由于封闭的地理格局、土地生产方式、山区交通不便和家庭化的活动方式,则只能因地制宜地发展起农业经济,创造了世界最古老的“农业+ 伦理”的文明模式和“经验+实用”的文化精神。在农业经济中,人们与之打交道的对象几乎是完全固定的,这就是土地。而土地的所有权又仅在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整体手中。在农业生产和产品交换过程中,生产者所要与之发生联系的对象一般也是较为固定的,它不需要与更多的、经常变化的人打交道,因而没有形成对氏族血缘关系的冲击力量。相反,农业文明对土地的依赖又加强了个人对家庭的依赖,使血缘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中国文明把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继承、延续下来,直接带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而建立了更加稳固的形式和更为完善的功能。血缘关系具有先验性和等级性两个特点,由血缘关系所结成的集体(家族 是一种立体状的等级结构,它是一种超越个体的、超意愿的关系,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它,个人只有认可、服从、顺应这种关系,才能获得自己的位置和利益。
2 人格结构与思维方法
2. 1 人格结构及其特点
西方人的人格构成是以内在自我为核心,是在内在自我的基础上生长出人际自我和社会自我(自律人格 ,而中国人是以人际自我为核心来铸造自己的人格(他律人格 。这种不同的人
格构成与文明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商业与利益造就了自律人格,农业与伦理成就了他律人格。不同的人格构成造就了不同的伦理心理基础。西方人的伦理意识植根于建立在个人意识基础上的“罪感”,是理智地意识到自己“有罪”,无须面对他人即可产生,属于个人伦理;而中国人的伦理意识则植根于建立在他人意识之上的“耻感”,是感觉到自己“可耻”,只有在面对他人时才会发生,属于性伦理。建立在“耻感”基础上的道德意识,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在于能够重视对方,替对方考虑,使人与人的关系有人情味;消极的一面则在于容易将人际关系变成单纯的应付,产生忽视、压抑个性、追随大流、形式主义等一系列弊端,容易导致“重人情”、“重关系”,走上无原则的道路。在他律达不到的地方,还会表现出中国人的私心。自律人格因为强调自我,强调独立性和个性,因而有进取意识,有利于自身的快速发展,具有超越性。但它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容易使人的心理陷入孤独和空虚境地。自律人格有利于社会、科学、经济的发展,但对人类的心理和各种精神需求则带来了许多问题。他律人格的优点是容易建立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温馨,富有人情味。但由于缺乏内在自我的支撑,故而依赖性太强,容易安于现
状,不思进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缺乏一种激发个人创造力的机制,难以对每个人的潜力进行充分的开发。
祝大家冬至快乐的句子
2. 2 思维方法
人格结构是一种内在的、隐形的模式,不同的人格结构反映在现实世界中就是不同的思维方法、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而思维方法又决定了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
2. 2. 1 思考顺序
西方人思考问题时是从个体出发,从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体现从个体出发去理解整体的个体本位的思维路向。而在中国,个体缺乏独立的价值,他的一切都取决于所属体的
性质、意义及其在所属体中的地位,因而中国人是从整体出发去理解个体。例如,在姓名、地址和记时等生活中常见现象方面所采用的不同顺序排列,就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思考顺序。
2. 2. 2 判断模式
人要思维,就离不开判断,而判断大体上可分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实判断以“是”或“不是”为标志,其目的是将事物本身的属性真实地揭示出来,是客观的。价值判断是回最好玩网游
答“好”与“不好”的判断,其评价标准在主体方面,是主观的,相对的,是伴随着功利的,是因人、因时、因地、因事甚至因情而异的。西方人是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考虑价值判断。在西方文化中,真理至上是一个极为悠久的传统。西方的科学精神就是一种真理至上的精神,一种为了求知的兴趣和热情而探索真理的精神。首先考虑发现真理本身,而不是发现真理后能派上什么用场,是西方人重事实判断而轻价值判断的表征。对中国人而言,首先被考虑的是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中国科学中得到发展的基本上是应用型的学科,而纯理性的学科则极为贫乏,有的几乎是空白。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应用性的,中国的天文学后来基本上变成了天象学,是为农业甚至政治服务的。中国的历史学也带有明显的功利彩,它主要是为政治家们提供鉴古知今的材料,而不是探索历史发展规律,道德判断实质上也是一种价值判断。
2. 2. 3 发问模式
西方人以内在自我为核心,以理性为支柱,在发问时倾向于追问“为什么”(Why 。其实质是要寻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这是一种纵深的还原论方法,其手段就是分析。其次是以
演绎推理(建立在因果联系基础上,由因推果、由果溯因的形式等值转换系统 为主体的形式逻辑;而后是以定理、公式为构架的物理科学(以因果律为骨架,以演绎推理为基本工具 。中国人在发问时倾向于追问“怎么样”( How 。这意味着不是首先看重事物的因果联系,而是着眼于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所以,中国人把握这种联系的手段不是分析,不是纵向
追溯,而是横向描述。中国文化中的五行学说、哲学的悟性思维、宗教上的现世精神等,都是这一发问模式的产物。
2. 2. 4 思维过程
关于兔的成语西方人以逻辑思维为主,而中国人以直觉思维为主。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形式逻辑的著作;一千多年后,培根的《新工具》创立了完整的归纳
逻辑,为近代科学提供了又一个重要的思维工具。无论是演绎还是归纳,都是由一整套证明的程序来支撑的。证明是西方人思维中的核心所在,它体现在西方人的全部思维活动中。
直觉思维没有概念,直接面对事物,它是透过事物的现象,直达事物的本质,以领悟力为贵,只展示思维的成果,不具有说服力。与西方人重视概念,发展出概念科学———语言学
琅琊榜好看吗和逻辑学不同,中国哲人依靠直觉思维创造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成果。直觉思维不重抽象的概念而重感性的体验和领悟。它不像逻辑思维那样仅仅是大脑的活动,而是一个全部身心
都参与其中的综合过程。具有直接性、突发性、个人性和孤立性,它只有结论,没有论证过程。但它也是可信的,是中国人思维过程的轴心和枢纽。
3 科学精神及其意义梦见蛇好吗
3. 1 科学与技术
科学追求的是规律性、真理性,它是超功利的;而技术则有着强烈的实践性和效用性,它直接受着功利的制约。在西方,技术只是科学的附带产品,它是在科学探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学”生“用”。而在中国,科学却成为技术的附庸,是以“用”生“学”,只是在技术需要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出一点点科学。正是由于缺乏“用”的动力,以抽象公理为基础的几何学在中国未能产生,以理论性、体系性为特征的物理学、动物学等在中国极为贫乏。而这些,西方早在古希腊时就十分发达完备,更不用说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代科学了。从下面几个例子可以更直观地看出科学与技术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 1. 1 牛顿力学原理与英国的现代化
英国在16 世纪已经取代西班牙夺得了海上霸权,追求财富和知识成为社会的时尚,科学和艺术出现了新的浪潮,哲学家培根(1561 - 1626 发出了“从实验中获得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的号召。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大规模发明和使用机械打下了基础。在培根的哲学思想和牛顿力学的指导下,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英国的制造业、建筑业、航海业等都开始使用机器,获得快速发展。1785 年卡特赖特发明自动织布机,英国纺织业基本上实现机械化;1784 年,瓦特发明了在整个工业部门普遍应用的蒸汽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仗着殖民地的市场和工业优势,终于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六级分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