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综述·
交流、
理解与有效阐释
汪一辰
内容提要: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语境下,为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跨语境交流、理解和有效阐释,2018年9月25-26日,由意大利都灵大学传播学跨学
科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高原学科联
合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与比较符号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大学顺利召开,来自
海内外的16位学者围绕符号学元理论和基本问题的深入探索、政治文化的符号
学批评、
流行文化的符号学分析三个角度展开了精彩纷呈的学术分享与争鸣。
汪一辰(中国,1996-),上海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2018年第4期(第2卷)批评理论No.42018(Vol.2)
符号学作为一种关注文本形式及其意义的形式文化理论,它的思维、方法已广泛渗透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当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符号化社会,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语境下,对各种意义进行有效阐释,特别是在跨文化语境中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理解与融合,势必要借助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方法。2018年9月25-26日,由意大利都灵大学传播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高原学科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与比较符号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大学顺利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6位学者在2天时间里通过6场深度发言,从符号学元理论和基本问题的深入探索、政治文化的符号学批评、流行文化的符
111
ghts Reserved.
号学分析三个角度展开了学术分享与争鸣。
牛奶千层蛋糕
现代符号学的创始人是索绪尔与皮尔斯,他们在20世纪初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符号学基础系统,但是符号学仍处于学界边缘,直到索绪尔的符号学以结构主义特别是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名义蜚声学界。那时符号学与结构主义几乎是一物二名,早期的符号学家如罗兰·巴特、托多洛夫、格雷马斯同时也兼有叙述学家身份。因此,从叙述学出发延展至当代鲜活的艺术实践,深化符号学基础理论、拓展符号学理论边界,是发展当代符号学的重要路径。
就这一议题,上海大学曾军教授以《繁花》《小时代》《三体》三部文学作品为例,提出从“时间性符号”入手解读叙事文本的新方式。曾军发现《繁花》文本中有许多特殊性的时间符号,如“作为小学生,他经常路过老公寓”“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1967年深秋的一个下午”等等,但整部小说中没有一处如某年某月某日这样具体的时间符号,他认为金宇澄之所以在文本中侧重个人时间的书写,其目的在于解构宏大叙事,有意地远离历史语境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因而《繁花》本质上是一个“命运故事”,这样一类故事侧重于表现线性的具有历史时刻的时间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读者阅读时的悲欢与主人公的命运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相比之下,《小时代》中郭敬明运用了一种微观叙事的方式,串联起此后郭敬明的系列创作《折纸时代》《青木时代》《刺金时代》《高中时代》,曾军认为这样一种乐于为时代命名的叙事方式表现出一种试图摆脱父辈历史的向往,毋宁说这是在向世界宣示:一个属于80后的时代已经到来。从这个层面而言,郭敬明的系列文本本质上是“寓言故事”,文本中对每一个体生活的描写成为特定时代的符号象征。在《三体》中刘慈欣则创造了一个多维度的时间,包括有个性
的自我时间、地球的运行周期时间、三体世界的时间以及宇宙时间,在《三体》的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刘慈欣不仅让太阳系消失,而且让宇宙经历毁灭与再生,这样一种宇宙视野的宏大叙事表现出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地球中心主义的超越。从这个层面而言,《三体》的本质是“幻想故事”,它是一种民族史诗式的创造,给读者开启全新的想象空间。除此之外,曾军还利用时间性符号对《阿Q正传》进行了分析。借助巴赫金《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中传奇时间与历史时间的理论,曾军认为阿Q的命运发展(走向死路)在之前的文本中已经出
批评理论·会议综述
112
ghts Reserved.
汪一辰:交流、理解与有效阐释
—现暗示,“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
—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赵府的河埠头”,这里历史时间已进入阿Q生
活的内部、进入人物形象本身,极大地改变了人物命运及生活中一切因素所
具有的意义,为后文阿Q命运的发展奠定了时间性线索。
上海大学周海天讲师试图通过对当代科幻小说的意义解读发展符号学基础理论。在符号学的研究领域中,意义传递的逻辑是一个根本性也是引起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歌词最多争论的焦点,而种种争议都聚焦于表意中:究竟是意义还是符号具有逻
辑上的优先性。在《模仿欲望与生产性工作:21世纪中国两部科幻小说中的
符号学分析》的主题发言中,她认为从当代科幻小说中可以到解答上述问
题的线索。就当下中国科幻小说格局而言,主要分为以刘慈欣《三体》为代表
的硬科幻(Hard Science Fiction)和以郝景芳《北京折扇》为代表的软科幻
(Soft Science Fiction)两种范式。然而,《北京折扇》中对于如道德、良心、美这引人注目
一系列抽象的概念是如何通过语言符号传递给读者的?《三体》用语言符号
所展现出的神秘科技和完全陌生的世界,是如何被读者理解的?按照传统西ghts Reserved.
方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是思想的模仿和心理状态的再现,通过模仿,意义成
为可以被感知的符号;通过生产,符号被赋予意义;这里便对应了科幻文学
两种创作范式:如果说《北京折扇》中还是具有“模仿”的痕迹,那么《三体》便
具有“生产”的意义。将科幻文本中的话语视为符号,那么至少有三种意义生
成的可能路径:用真实的词来模仿文字的意思(符号-对象-意义)、语言符
号在自身庞大的符号体系中编织自己并交换“价值”(符号-符号-意义)、
先天已经存在的意义决定了符号的不同功能(意义-符号)。周海天认为把
诠释学的意义理论引入符号学中是颇有借鉴性的,诠释学对意义起源的揭
示,为萦绕于符号学中这一基本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从诠释学的角度
看,“意义世界”先验地决定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并预先保证了日常世
—包括文学文本的可理解性。世界的意义是先于物理存在着的,在文学
界——
理论和创作实践中,“世界”成为“作家”、“作品”与“读者”所共享的前提,并
在21世纪中国的两部代表性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与《三体》中,为“模仿”与
“创造”的界限争议提供了根据。
艺术是一种符号类型吗?关于这一问题,现学界仍有争议,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符号学出发,艺术不是符号;从皮尔斯的逻辑符号学出发艺术
个人营业执照办理网上办理则是符号,并且认为艺术是一种再现符号,即符号是表现意义的载体,符号
的意义处于符号之外。就这一问题,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赵奎英教授作了《艺
113
术作为出场符号——
—艺术符号学新探》的报告,她认为将艺术视为再现符号在当代语境中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受到挑战,缺乏对艺术问题的阐释力,因此她做出了一个与皮尔斯艺术符号理论截然不同的判断,其核心观点是艺术是一种显现性的出场符号。所谓“出场符号”,就是凭借自身的出场来彰显存在及其相关意义中国最大的黑帮
的符号,而“显现”是指符号是对本身存在的一种显示,而不是对某一不在场物的替代。将艺术视为“显现性的出场符号”,是对艺术自身的重视,反对将艺术视为某种观念的载体,是原原本本地将艺术视为特定时间和场所中发生的符号实践,而非“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将艺术作为一种显现性的出场符号,不是要无限拔高艺术作品的地位,强调艺术的自给自足性,而是要借此关注到以艺术品为中心,涉及创作者、欣赏者以及三者共同构成的审美世界。赵奎英指出将艺术视为显现性的出场符号具有重要意义,它确定了艺术在符号学体系中的合理坐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的本质,
从而推进当代艺术基本理论的发展。
批评理论的兴起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伴随着现代性压力的增大,批评理论已发展到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符号学的角度参与当代社会政治文化的批评,是发展、开拓符号学的另一条路径。
意大利都灵大学哲学系符号学、文化符号学和视觉符号学马西莫·里昂(Massiom Leone)教授对中西方绘画中“诸众”的表达手法进行对比,并揭示了其跨文化意义。里昂认为在对诸众的描绘中最具典型
删除的视频怎么回意义的是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这种表现激烈斗争的人、运动与混乱的艺术尝试不仅与美学相关,同时也与政治相关:绘画是通过对战争场面的视觉重构对历史记忆的激活,这关乎欣赏者身份的确认,也是某种意识形态的宣传。因此,对战争中诸众的分析可以采用文化符号学的方式,特别是在中西对比中描述诸众的跨文化审美,挖掘其中共存的同一时空符号学领域,同时也可以探究这种跨文化美学史如何在每一种文化中被具体说明的。通过达·芬奇《安吉亚里之战》、米开朗基罗《卡辛那之战》两幅作品临摹本,里昂指出达芬奇处理一场战斗中的美学手法不是凭主观印象而是通过分析式的,他解构了战斗的视觉场景,通过寻其独特的形式原理,并将这一原理转化为公式,运用组合学完成战争的最终句法,形成动态性的冲突、混乱的场面效果。而相比之下,
批评理论·会议综述
114
ghts Reserved.
汪一辰:交流、理解与有效阐释
米开朗基罗则更专注于在战斗中渲染人裸体变形的脆弱特征,将混乱的多
元美学灌输到冲突的表现中。里昂进一步指出,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这
两幅画作表现出一种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他们都注重展示战争的毁灭性
与灾难性,突出诸众在战争中的痛苦,从而让作为欣赏者的佛罗伦萨人明白
自由和民主斗争的重要性。对比之下,为了纪念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的功绩
而绘制的《平定廓尔喀战图》,则突出典型的中国美学风格,它的核心不是表
现战斗中的人类、动物或物体,而是对典型战斗景观的描绘。此外,里昂指出
当代中国电影(《赤壁》)和西方电影(《最后的王国》)在诸众刻画上虽然有基
于不同文化传统的改编,但是都具有一定的视觉刻板印象,这体现出好莱坞
模式对于当今全球电影语法的深刻影响。
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马蒂亚·蒂博(Mattia Thibault)的主题报告《驯服游戏:美国、欧盟和中国的游戏化实验和意识形态》则从游戏符
号学的角度,探讨游戏在当代社会中参与规劝与颠覆的可能。依据传统观
点,游戏是一种提供消遣的娱乐方式,它是对于严肃性的事业而言的,因而ghts Reserved.
它是不重要的。而且在当代社会中,伴随着游戏形式的升级与更新,它甚至
会对社会秩序与道德形成挑战,例如战数字游戏的流行常常被认为是美
国社会出现击事件的原因之一、流行于欧洲的《口袋妖怪》游戏则被指控
可能会对欧洲带来危害、风靡中国的《王者荣耀》让更多的青少年陷入其中。
然而,“游戏”本身在当代社会发挥着新的重要性:从纯粹的经济角度来看,
自2013年以来游戏收入超过电影产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产业;更为
重要的是,游戏不仅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它还是特定文化的衍生物。蒂
博认为,在当代社会中游戏应当被视为一种资源,它应该用来传达积极的信
息,帮助人们做正确的事情,即“游戏化”。所谓“游戏化”,就在严肃的语境下
通过游戏的途径或者游戏元素,以大众化、亲民化的方式传达价值观念或行
为理念。例如,美国陆军通过宣传的游戏《美国陆军》使得更多美国公民了解
陆军体系,中国游戏《中国英雄》的目标之一也是向玩家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然而,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驯服游戏、改造游戏,实现寓教于乐的社会目的
有可能吗?蒂博从“游戏类型矩阵”出发,认为那种有建设性、无破坏性的有
利型游戏设计才使得“游戏化”得以可能,其他的方式如中立型游戏、含糊型
游戏以及破坏型游戏则不利于游戏化的目标实现。
四川大学彭佳副教授则将“马”作为分析对象,解释了马的文化隐喻中所蕴含的性别等级。彭佳的发言源于一个问题意识,即为什么西方文化中的
11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