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漫谈中国组织领导者修炼成长五步曲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漫谈中国组织领导者修炼成长五步曲
第一部分 引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实可谓人类世界之文化奇观。在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虽然儒道释三家呈现出相互融合、互相渗透的大趋势,但时至今天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仍然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文化,欧风美雨的输入和影响与对比,并没有改变整个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坚持的儒家文化的内在核心价值观。
 
  又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帝国,其间虽经过多次巨大战乱,但各民族内心均倾向于统一文化、国家和思想。为了完成此艰巨任务,中国历来都尤其迫切地需要优异、卓越的政治家、国家领导者。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中有一门学问,是别
的民族和国家研究不多或研究不透,但在我中国却是历代重要思想家最用力研究和抓紧不放的重点学科-----那就是王道、霸道或者说帝王学说,即研究和启示人们如何成为合格和优秀的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学说。
 
  多少中国历史豪杰,遵循帝王之师的训导,最终成功地以帝王或帝王之师的身份出现在泱泱历史长河。从古代至近代、现代,中国在帝王学说即最高国家、政治领导方面的研究于各国中最为精深透彻,堪称世界之最。
 
  组织领导学作为一门学科,无疑可以细分为政治领导学、经济领导学、文化领导学等等多种门类,但它们各自作为领导学的一部分,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许多共同规律,共享着许多基本原理。另,政治领导学必然离不开经济领导学,国家的管理就包括了经济,尤其是宏观经济的管理,并且也包括具体的农庄、家庭、企业的经营管理,即微观的经济管理,因此历来学者们,都把政治经济学放在一起研究,合称为政治经济学。再另,任何的
政治、经济行为其实都受一定的文化思想和背景的引导和制约,因此,政治、经济领导者往往又是文化领导者,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如此,中国文化提倡“达则兼治天下”的入世思想,多少年来,是中国文化人士与文化圣贤的目标和梦想。在中国,各种组织的领导者表现为全能或完美的领导者,用中国话说,就是德才兼备、能文能武;用现代领导学说来说,则是具备组织领导能有的七大类不同领导权威。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文化中除了儒家文化深研领导学说外,其他辅助和次要文化,如墨家、法家等等多种文化体系,也从各自独特的角度深研领导学说,其中的许多智慧和精华还有待于我们去深入挖掘。本文拟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书中的《大学》中的极其经典的一句话加以深入分析,试用现代领导学说的观点和角度,来对中国儒家最具有代表性的领导学说进行管窥。
 
  第二部分 《大学》领导学说精髓
 
  一,《大学》中的十七字“真言”
 
  《大学》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核心典籍,主要阐发的是一般君子与君王或高层国家领导者应如何修炼自身并如何领导国家和人民的学理。中国的政治家即官员,是儒官,中国的商人即企业管理者与领导者,是儒商。《大学》篇幅虽小,却浓缩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因此,它在中国领导者的思想、灵魂上一直并依然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当今世界管理学科的现代管理学与领导学研究中,有一项空白未有专家涉及,那就是如何成就或创造、培养成为一个合格或优秀的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过程研究与指引。现存的研究基本上全部着眼于用力于研究我怎么领导你、管理你,或你应该怎么被我领导、被我管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自我管理研究,也只是近年来才引起注意。至于说到领导者应该如何造就或怎样才能成为领导者,即领导者成长学说,至今为止,学术界却一直没有一个
lol游戏中怎么回复好友有价值的声音。
 
  这有客观上的原因:人们往往只有在看见领导者已经成为领导者并且在执行领导职能之时或之后,才能较明显地知道什么才是领导与领导者。另,从研究的次序上来讲,也只能是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显入深微。
 
  再者,也有人类主观认识上的原因:领导也好,管理也好,其实最终研究的对象是人,最终研究的是人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取向和反应等等,而研究者本身也是并不完美的人,特别是因为对领导者成长方法与历程的研究,需要研究者能够全面深入了解人的更多复杂质性,因而要真正深入下去,要有点成果真是不容易。这需要研究者本人要有高超的智慧和超人的悟性与决心,才能有希望和条件完成一重任。西人崇尚科学精神,但在这一方面成绩不大,就是碍于总体把握和人生智慧深度、广度上的某些欠缺。
 
  仔细思索《大学》全书,我个人认为其中讲的十七个字(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为集中有效和凝练地揭示和论述了优异领导者产生的过程。这十七个字十分著名,在中国,凡是读过几年书并学过些古文的,没有几个会不留意这十七个字。
 
  下面我就其领导学的意义进行一些有趣的探讨。
 
  二,《大学》启示的领导者修炼五阶段划分
 
  根据《大学》全书的论述,结合我本人的领悟、分析,我认为大体上可以把《大学》中所论述的一个优秀卓越的领导者(文化、政治、经济领导者三合一)的众多修炼过程归纳划分为五个步骤,划分的原则是把原来相似及紧密相连的几个阶段合并在一起,目的是希望
这样能使其核心精华更容易被人们把握和理解。通观《大学》全书,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一个优异或全能领导者可以和必须经过以下五个阶段的成长或修炼:一,格物、致知:学习、探索、认识外部客观世界阶段;二,正心,诚意:了解、端正、塑造内部自我主观世界阶段;三,修身,齐家:修炼、提高、完善自德才、胜任家庭管理阶段;四,治国:治理组织或国家、胜任组织或国家领导阶段;五,平天下:平衡组织内外关系,创造幸福人类社会阶段。下面我们就分阶段展开进一步考察分析。
 
  第三部分领导者修炼五阶段的分别论述
 
  一,格物、致知:学习、探索、认识外部客观世界阶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要成为领导者的前提条件,是要学习和修炼自身。根据《大学》十分
精辟的说法,学习和修炼阶段又细分为三个重要阶段:格物与致知,正心与诚意,修身与齐家。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领导成长过程的重视和研究之细。
 
  格物、致知的含义,是认识、探讨、研究天下万事万物,了解和掌握其静止、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现状及常识。对于一个政治或经济、文化组织领导者来说,不同的领域的领导者需要格的物和致的知,自然会有所不同和侧重,但有些基本的物和知,则是各种领导者均应共知的。例如对于一个现代企业的领导者,按照共知与殊知的划分,至少应该学习和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知识。
 
  共知:
 
  1,一般自然学科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等;
 
  2,一般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如语言,文字,历史,哲学等等; 歌颂祖国的歌词
高速免费时间怎么算的
 
  3,社会文化知识,如社会结构,礼仪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等;
 
  4,管理心理学,社会动力学等等;
 
  等等……
 
  殊知:
 
  1,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等大的经济学科;
 
  2, 工商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等等专业经济学科;
 
五一劳动节板报
  3,市场营销学,管理会计学等等具体专业学科;
 
  4,其他各种相关学科;
 
  等等……
 
天龙八部 跑商  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个很重要和内容很丰富的概念。任何一件东西或一个对象,包括人和事及现象,大至宇宙天文,小至微尘蚂蚁,实至山水花鸟,虚至道法天极,均可以被认为是物。因此,实际上,物所代表的,就是客观世界,是除观察者和学习者自己之外的所有一切事物。所谓格物,也就是深入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意思。不了解客观世界,则无异于是一个心智上的瞎子。只有格好了物,人们才能够更进一步达到致知。要致知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要致知必须勇于和愿意学习,要有良师指导,更要随时随地抓紧机会增长见识。因此,在中国尊师和谦虚是个重要的优秀传统。中国人谈到学习、研讨时爱用“虚怀若谷”,孔子本人更是终生学习的典范,“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致知本身在中国就是一门大学问。这在哲学上,关系到人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此问题太大,不再展开和深入。
 
  很明显,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学习到相应和必要的文化知识,没有形成对客观世界正确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恐怕连自己都没有能力把自己管好,还谈什么去领导别人或一个庞大的组织。可见,中国古代谈领导的成长,就是从最初的出发点,即领导者自己应该如
何培养自己开始谈起,这不仅十分正确,而且正本清源,对了源头与根本出发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东方人特有的、很高明和深刻的整体与系统思维方法的杰出运用。这是第一步骤的修炼,我们可以把它初步定义为侧重于外部的修炼,简称第一步外部修炼。
嚼槟榔的好处和坏处 
  在这一阶段,未来的领导者认识和理解了外部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个人所处的人类社会,掌握了必要的科学知识,学习和领会了客观世界的基本运动规则和理论,具备了从事领导实践的知识与理论基础,同时也培养、掌握了一些基本和必要的思维与劳动技能;即已经先有了才,才就是才干、学识、知识、才能。由一个无才的自然人,先转变成为一个有才的能干具体事务和能思考研究的社会人,即是领导者成长的第一步。
 
  走好了这第一步,即先格好了物,致好了知,清晰准确地了解和认识了外部客观世界与事物,打好了一个领导者成长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我们才能有条件过渡到领导者修炼的第二步骤:正心,诚意,要求未来的领导者转而从内部修炼自身。
  二,正心、诚意:了解、端正、塑造内部自我主观世界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有个很突出的特点,那就是特别讲究,礼是的外在化身,而仁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基石。无仁则无礼,无礼则乱,乱则天下事功败垂成。因此中国对于领导者要求,在重视才的同时,对德更加重视。作为一个领导者,无才固然胜任不了领导工作,达不到领导整个组织开创宏伟事业的效果。但光有才,也还不够。有才无德一场空,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屡试不爽。中国素来不赞扬无德之人,从历史经验教训和常识来讲,无德有才甚至比无德无才更坏事。中国传统文化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论基础,历来都有主张和习惯于把德抬举到至高无上、无以复加的地步。
 
  时至今日,世界管理学术理论界,才刚刚开始大谈职业道德或商业、公司、企业道德、经理人道德,中国人其实一直都在这么宣传和这么做。现代中国的企业家喜欢标榜自己为儒商,取的就是不仅仅是商,而且还是儒,是以儒家之道、之身来从商,是商中有儒,商内
有儒,商不离儒,商不违儒,商儒一体,商儒不分。儒商的意思就是说,我这个企业家是有文化的,是讲儒家传统和儒家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道德的。当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领导者也有口上称道德,做的却是反道德的。但哪怕就是在他内心里,也和大众一样,知道这些东西是对的,必须表面遵从和高扬道德,中国历来讲究出师有名名正言顺,正是这个道理在潜在地起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