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元节的习俗
【篇一:中元节的由来及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民间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时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有在七月十四的。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好好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先人。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
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习俗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
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篇二:南方鬼节的简介及习俗】
南方鬼节的简介及习俗
中国很多地方对七月十五叫法有很多种,当然随之演变出来的节日由来也就很多了,习俗也就不一样。
南方中元节习俗主要有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中元河灯、孔明灯,而饮食那就更多了,像什么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
祭祀祖先要先准备三荤:鱼(红烧),肉,鸡,三素:青菜,豆腐干,黄豆芽!然后就是纸钱什么的了,其实和清明节是一样的,还有就是宗祠怎么过节了,宗祠里过那就很有意
电脑设计软件思了,主办这次祭祀节日的带头人会在这之前先做好一切准备,到了七月半这一天,同一个宗祠的人就会不约而同的来到自家的宗祠,刚进大门就能看到好几张桌子叠罗汉似的叠起来,桌上还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东西,这就是道士用来祭祀用的法器了,道士做法结束后,人也差不多到齐了,这时各家人就会拿着包好的纸钱来到自己先人的牌位前祭拜,等这所有的这一切结束了之后,就到中午了,人们会在宗祠吃饭,那场面挺热闹,有的宗祠几十桌,有的就有上百桌,决不亚于白家宴,吃的菜也都是本地的特菜还有时令蔬菜等等。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主要是这一脉相承下来的人可以趁这么个好机会聚聚,聊聊家常。等酒足饭饱了,道士也就又开始做法了,等一切结束后,人们也就都各自回家了。
到了晚上,这一天的其他重头戏也就开始上演了,这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了,他们会把自己亲手做的河灯点上蜡烛放到河里,任它们随水顺势而下,有些调皮的还会追着跑。而大人们呢,则会在自家的们前还有制高点放起孔明灯, “放飞一盏孔明灯,祈福平安如愿”。 这只是南方一个地方的习俗,还有很多不一样的习俗,比如: 江苏省
。仪征县各
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
是
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dingjichushi浙江省
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
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
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福建省
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
湖南省
(湖南省)“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
前面一片草地?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湖北省
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总之,不管哪个地方做的中元节的活动都是为了祁福
甘肃中元节没什么特殊的活动,打电话调查和查文献,
【篇三: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
谢五八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临,按民间风俗,各地都忙于“接公公奶奶”回家祀奉。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元节习俗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或者平时接触这种仪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么“接”,怎么“送”,怎么“祭”,怎么写封包。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于是,每年都有人跑来问我,或打电话问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但这都是个对个解答,不够大众了解,为了普及,在此作文以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元”之说,即: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新年,吃元宵;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谷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食寒食,纪念贤人。《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称:“三元者,元,本也。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题解称:“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录,普
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赐福天官叫紫微大帝,赦罪地官叫清虚大帝,解厄水官叫洞阴大帝。又说,这“三元”又分别是这“三官”的生日。另外,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携老登高,为敬老日,但不在“三元”之内。
一、中元节概说
一般地说,认为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
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道教《太上三官经》又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日,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日。所以中元日要赦免亡魂的罪责,普渡孤魂野鬼。这就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鬼魂解脱回家探亲”的文字记载了。其实,农历七月十五日,正值“立秋”时令前后,所以叫“小秋”时节。此时,已有若干农作物开始成熟,有小量秋收了,为不忘先人,民间用新米等供奉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让先祖“尝新”。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时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
奉时行礼如仪。这样就形成了中元祭祖的民俗。只是道教产生之后,把这一民间习俗上升为理论,并加以神化而已,因此中元节的真正起源要远远早于道教产生的东汉,应当是由狩猎社会转化为农业社会时期。因为中元节有用新成熟的农作物祭奠祖宗这一背景情节,只有农耕社会才有“新谷祭祖”的物质条件与“祭祖冲动”或“思想动机”——见新思旧——见谷思祖的动因。
中元节的时间,一般为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但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六日,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四日。如湖南中部的梅山地区所属县市就是七月十四日,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傍晚就要将先祖送走。先祖拿着后代打发的钱财,先到扬州街上看“竹子戏”,然后才回地府。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每年到七月初(梅山地区是七月初十),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封包。民间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庄子是什么学派的
谷雨经典古诗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在梅山地区,中元节也不叫“中元节”或“鬼节”,还是直接就叫“接公公奶奶”或“七月半”。
九、十一、十三??等单数为一叠,用小包袱纸包好。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机械打印钱纸买,省去了许多事。
二、怎样接送与祭祀祖先
1、接先祖。到了七月初一或初十,在傍晚时分,拿一挂鞭炮,三根香,一叠蓬松的散钱纸,由家长带领一家老少,在屋前坪里或屋前路口,烧钱纸,焚香,行鞠躬礼,作揖,恭迎先祖,为首者要说恭迎先人祷告词,如:“公公,奶奶,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我们全家在此恭迎你们回家,希望你们吃好、玩好,并保佑全家老少健康平安??”等等。然后鸣炮,一路烧纸钱引先祖回家。
2、祭祀先祖。先祖接到家里后,在桌子上摆上荼水、果品、点心等,侍奉刚进屋的“老客”。以后一日三餐都要侍奉好茶、好酒、好饭菜。侍奉的茶杯、酒杯、碟子与饭碗的数量,按习俗不同,有些
地方是八个,有的地方是三个(取《道德经》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在这里,三,表示无限多)。用八个的,桌子四方每方摆二个;用三个的,三个并排摆放在上
座位(即所谓的“正位置”,一般在房门对应的方位)。农村有厅堂的,如果在厅堂的方桌上敬祖,杯碗碟则摆放在神龛位置(大门所对方位)。祭祀的秩序,一般是先焚香烧纸,祷告,先祭酒,次祭饭菜,再祭茶。祭祀时在每个碗上摆一双筷子,然后在每一个碗上用筷子点一下菜,口云:“请公公、奶奶、父母喝酒,吃饭,呷菜。多呷点。”十分钟至半小时后撤掉饭菜。先拿下碗上的筷子,然后把碗筷移开,边撤筷子时边说:“请放下。”然后换上茶杯。口云:“请公公、奶奶、父母喝茶。”十分钟后撤掉茶杯,口云:“请放下。”祭祀的茶、酒、饭都不要太满,茶、酒盛杯子的三分之一,饭盛一勺,就可以了。天天如斯。先祖吃过后再阳间的人吃,就吃祭过先人的饭菜,据说先人吃过的东西有保佑作用,活人吃了好。
3、送先祖。送先祖的仪式与接先祖差不多。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祭过晚饭后,等到傍晚,就开始送公公奶奶了。先摆上水果茶点,家长进行祷告:“今天是中元日,是公公奶奶在阳间的最后一天,今天晚上你们就要打转了,我们打发你们一些金银财宝,你们拿到阴家去用。包袱上都写了名讳,各自莫拿错了。公公奶奶要保佑子孙内外发达,全家身强体健,官运亨通,财源滚滚,无灾无难。小孩子好养好带,老年人无病无痛,读书的考上重点大学,当官的连升三级,经商办企业的早成亿万富翁??”然后烧纸焚香,家长拿着燃烧
着的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