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旅游资源状况及分类
摘要:武汉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自古便有之称。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武汉市的旅游业已经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同国内其他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如杭州、上海等地相比,其发展速度明显迟缓,因此为了更清楚的对武汉市的旅游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对武汉市再次进行旅游资源的认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按照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将其分为5个主类,12个亚类,25 个基本类型,从而掌握了武汉市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有助于进一步对武汉市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关键词:武汉市;旅游资源
引言: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各种文件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也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创优工作确立了科学依据。而武汉则是在《2000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中成为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最大城市,也是华中最大的工业、商业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对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
促进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接续替代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优化武汉市产业结构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武汉市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对旅游资源的分类则是评价的基础工作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评价,事实上是就具体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本文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依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对武汉市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分类。
1.武汉城市旅游的基本情况
武汉市简称汉和武,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中秋节彩信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长沙、郑州、洛阳、南昌、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内,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约1200公里。由于其“得中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其拥有较强的辐射影明力,另一方面,武汉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与其他城市相比,武汉的第三产业,包括房地产业、工商业以及教育产业等也相对比较发达。根据布兰克和皮特科维奇(Blank & Pet Kovich, 1987)的观点,人们选择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原因是(1)城市人口密集,
使城市探亲到访的频率也高;(2)城市往往是旅游交通中转枢纽或终点站;(3)商业、金融、工业、生产服务的功能都集中于城市,带来会议、展览和商务旅游;(4)城市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和娱乐方面的体验。由此可以看出,武汉发展城市旅游的优势明显。此外武汉还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古代繁华的商埠,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 旅游资源的系统分类概念及原则
关于旅游资源的分类,学术界也有不同见解,大体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按资源的客体属性划分,可以分为物质性旅游资源、非物质性旅游资源和物质与非物质共融性旅游资源;按资源的科学属性划分,可以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按资源的发育背景划分,可分为天然赋存性旅游资源、人工创造性旅游资源和两者兼具的复合性旅游资源;按资源的开发状态划分,可分为已开发旅游资源(现实态),待开发旅游资源(准备态)和潜在旅游资源(潜在态)等等;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划分,可分为再生性旅游资源与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但总的来说,旅游资源分类就是根据旅游资源的成因、属性、功能和时间等,按照一定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过程。在了解旅游资源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其进
行系统分类,有助于从定量角度准确和深入地把握旅游资源的整体情况,从而为进一步评价与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依据和参考。
以评价为目的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必须遵循两个基本的分类原则:
(1)相互独立原则,即划分出的类型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不会出现相互包容或重叠的情况。
(2)简明原则,即分类体系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不宜繁多。
当然,对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以评价为目的的分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3武汉市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分类是旅游资源评价的前提, 文章参考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国家标准( GB /T189672- 20035《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的要求, 对武汉市主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结果见下表:
主类 | 亚类 | 基本类型 | 旅游资源 |
A地文景观(12处) | AA综合自然旅游地 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 AAA山丘型旅游地(10处) AAB谷地型旅游地(1处) ACL 岩石洞与岩穴(1处) | 木兰山 龟山 龙泉山 蛇山 素山寺 磨山 珞珈山 云雾山 九真山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 白云洞 木兰天池 |
B 水域风光(3处) | BB 天然湖泊与池沼 BD 泉 | BBA观光游憩湖区(2处) BDB地热与温泉(1处) | 东湖 木兰湖 汤泉宫 |
C 生物景观(1处) | CB 草原与草地 | CBA 草地(1处) | 木兰草原 |
E 遗址遗迹(17处) | 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涤纶锦纶 | 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12处) 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1处) EBD 废弃生产地(1处) EBF 废城与聚落遗迹(3处) | 武汉起义军政府旧址 首义园 留云亭 武汉大革命烈士就义处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拜将台 六一惨案遗址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 八七会议会址 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一三惨案遗址 黄鹤楼 湖泗瓷窑址 汉阳城 武昌城 晴川阁 |
主类 | 亚类 | 基本类型 | 旅游资源 |
F 建筑与设施(53处) | 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FB 单体活动场馆 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FD 居住地与社区 FE 归葬地 FF 交通建筑 | 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2处) 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7处)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5处) FAD 园林游憩区域(2处) 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4处) FBC 展示演示场馆(6处) FBE 歌舞游乐场馆(2处) FBD 体育健身馆场(1处) 关于立春的诗FCK 建筑小品(1处) FDB 特街巷(4处) 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9处) FDE 书院(1处) FEA 陵区陵园(5处) FEB 墓(3处) FFA 桥(1处) |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泰汤逊湖旅游度假区 清凉寨 武汉民族文化村 武汉介子山庄 锦里土家风情谷旅游区 胜天农庄 说说批量删除张公山寨度假山庄 长春观 莲溪寺 归元寺 宝通禅寺 古德寺 洪山公园 汉口江滩公园 武汉市植物园 武汉市长山农业生态园 武汉动物园 东湖海洋世界 武汉市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三尤酒瓶博物馆 中外酒瓶博物馆 世界宝玉石博览馆 民众乐园 地球村欢乐世界 武汉体育中心 北海近代建筑 江汉路 楚河汉街 户部巷 汉正街 陈潭秋故居 防洪纪念碑 钟子期墓 詹天佑故居 故居 刘少奇故居 古琴台 双凤亭 二七烈士纪念碑 长江书店旧址 辛亥革命烈士公墓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施洋烈士陵园 庚子烈士墓 北伐军官公墓 龙泉山楚王陵王妃墓 明楚王墓 九女墩 长江大桥 |
说明: 1、主要旅游单体统计源于有关文献资料相关网站整理取得。
2、对于具有多重类型的旅游单体以其最具代表性的作为其特征进行归类, 不累计。
根据上表可知,武汉市旅游资源总计86处,可分为5个主类,12个亚类,25 个基本类型,可以看出武汉市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共计16处,占被调查旅游资源总数的18.60%;人文旅游资源包括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共计70处,占被调查旅游资源总数的81.40%。从六大类旅游资源构成上看, 建筑与设施类所占比重居于首位, 占61.63%, 遗址遗迹类所占比重居于第二位。在数量上人文旅游资源明显多于自然旅游资源,而且多为参观游览型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较单一,特也不是很鲜明,而且大多属于静态的、历史的、死板的观赏对象,旅游活动中往往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由此造成来武汉的观光型旅游者中,绝大多数人的目的是做交通中转,旅游者逗留时间较短,消费水平不高,游览后也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当地的游览观光活动不过是为了填补中转等待中的时间空白,很少有人将武汉作为一个必去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在武汉的停留时间较短,人均消费水平也较低。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文对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分类的理论分析可以对武汉市的旅游发展提出ix以下建议:
一、望洞庭的意思形象吸引。城市旅游首先因形象而引发旅游者的旅游兴趣,从时序上说,形象是旅游吸引的第一要素。城市旅游吸引的营造不能就旅游论旅游,需要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全面与综合塑造。武汉城市旅游的建设应突出城市的个性,深刻旅客记忆,突出最具有地方特的方面从而体现差异性。而武汉市在现代城市的趋同化发展中,原有的地域特的文化正逐渐分解消失。例如,东湖是武汉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岸景观,中国最大的城市内湖,但其景观建设也逐渐丧失了自身的特,没有给自己到准确的市场定位。所以武汉市应将东湖这一独特景区很好的加以利用,使得武汉水上旅游产业远近闻名。
二、活动吸引。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以观赏为主的旅游吸引有所不同,城市旅游的特点不仅在于丰富性,更在于参与性,丰富多彩的旅游和活动正是城市旅游的魅力。国际经验表明,商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商务客人成为城市旅游的主要客源,因此举办相应的活动对旅游者形成吸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汉市近年来也举办了不少活动,如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武汉国际赛马节、武汉国际渡江挑战赛暨武汉渡江节等。
三、设施吸引。设施与活动相联系,是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资基础,也是便于游客组织自主性活动的条件。武汉市从整体发展来看,基础设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质量和数量都还有待提高。购物设施方面,应大力整合相关特旅游购物品,建设特购物街,大型规范的购物店。交通发面,武汉对外交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1小时圈和3小时圈,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缺乏交通节点也旅游景点的有效对接。
四、景观与环境吸引。观光游览是基本的旅游要素,景观与环境是观光游览的必需资源。景观应具有丰富性、层次性、整体性。形成城市整体风貌并反应地方特和现代气息。其次,突出标示性建筑也十分重要,上海外滩及“东方明珠”,珠海的“珠海渔女”都是成功的例子。从上文中的分类可以看出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市场定位相似,资源趋同现象严重,因此应分析旅游资源客观差异对特旅游进行整合开发,突出不同层次,着力于品牌的创建,提高武汉旅游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大庆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刘政鑫
[2]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郭来喜,吴必虎,刘锋,范业正
推荐乳液[3]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等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 泰安市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研究,李小芳 旅游市场 2007年第8期
[5] 东湖风景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张景辉
[6] 国家旅游局,GB /T189672- 20035《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