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第13卷 第3期2019年6月付款委托书范本
V ol. 13 No.3Jun. 2019
爱老公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西南民族旅游地形象感知对比研究
中考家长寄语鼓励的话—以西江千户苗寨、龙脊梯田和傣族园为例
朱中原1,2,3,王 蓉1,2,3,胡 静1,2,3,李亚娟1,2,3
(1.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中国旅游研究院 武汉分院,湖北 武汉 430079;3. 华中师范大学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基于网络点评数据,以西江千户苗寨、龙脊梯田、傣族园西南地区三大著名的民族旅游地为案例地,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从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对比分析了旅游者
情人节文案朋友圈对三大民族旅游地形象感知的特征和差异,研究发现:旅游者对这三大民族旅游地的形象认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三大民族旅游地分别类属于三种不同的旅游体验类型,西江千户苗寨是民俗风情体验型的代表,龙脊梯田是典型的田园风光体验型,而傣族园则为综合型的代表;旅游者对三大民族旅游地均持相对积极的情感态度,整体满意度较高,且旅游者对三大民族旅游地的特餐饮和民宿客栈的关注度均较高。
关键词:旅游形象感知;民族旅游地;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272(2019)03-0100-07
Doi:10.14067/jki.1673-9272.2019.03.016http: //qks.csuft.edu
听见下雨的声音 周杰伦收稿日期:2019-03-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扶贫背景下山地民族社区生计方式变迁与社区重构研究”(4160112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11JBGP041)。
大埔旅游景点大全作者简介:朱中原,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胡静,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u.edu 。
引文格式:朱中原,王蓉,胡静,等.西南民族旅游地形象感知对比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龙脊梯田和傣族园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3):100-106.
旅游地形象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
直受到国内外旅游学界的重视[1],通常被认为由“感知形象”和“投射形象”两部分构成[2]。其中,旅游地感知形象最早由Gartner 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3],其指的是旅游者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或实地旅游经历等方式,获得的旅游地各类要素资源所形成的意念要素的集合,是旅游者对旅游地形象的客观反映[4]。且感知形象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5],“认知形象”是指旅游者对旅游地感知属性的观点和看法,“情感形象”则是指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情和态度[6]。旅游地形象感知一直是国内旅游学者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且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7-11]。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始通过在线旅游网站、微博、等网络工具获取相关的旅游文本、图片等数据对目的地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12-15],并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势。这些研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研究大多主要集中
在大型城市[16-17]、知名景区[18-20]、古城古镇[21-23]等旅游地,对民族旅游地关注较少;二是多为单一的案例地形象感知研究,缺乏对同类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对比研究。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休闲体验旅游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进入民族旅游地,体验不同的民族文化与民俗风情。西
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广泛、民族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民族旅游目的地研究中较具代表性。因此,本研究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例,选取依托不同类型旅游资源发展形成的三个民族旅游地:围绕千年苗族文化打造的原生态露天博物馆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以梯田景观为核心吸引物的世界梯田之冠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综合运用傣族民俗、佛教文化、热带风光开发建设的云南西双版纳之魂傣族园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这三大民族旅游地形象感知的特征和差异,以期充分发掘民族旅游地资源的核心价值,提炼出能充分展示各民族旅游地自然生态特性和民族文化内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