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池塘养鱼
第一节 清 塘
成鱼池的清整,可改善环境条件,保持和提高池塘生产力。连续多年进行精养的池塘,淤泥逐年沉积,鱼池变浅,水体缩小,因此清除过多的淤泥(为保持池塘肥力,淤泥可留20cm),是改善鱼池生产条件的首要问题,对曾发生较严重鱼病的鱼池,应进行药物彻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千克或20PPM(20克/m3)漂白粉带水清塘;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5-10公斤漂白粉干塘(水深5-10厘米)清塘。
第二节 放养鱼种
鱼种是成鱼生产的物质基础,对放养鱼种总的要求是:种类齐,规格全,数量足,体健壮。
一、合理搭配混养
怎样查电信手机流量 混养的优点:合理利用饵料和水体;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
稚的拼音和组词利作用;可培育鱼种提高鱼产量;产量高成本低。
我国几种主要养殖鱼类,从它的栖息习性看,可以分为上层鱼(鲢鳙)、中下层鱼(草鳊等)、底层鱼(青鲫鲤等)三种。从食性看,鲢、鳙吃浮游生物;草鱼和团头鲂主要吃草类;青鱼和鲤鱼吃螺蚬;鲫吃小型底栖生物和有机碎屑;罗非鱼吃腐殖质、丝状藻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有机碎屑。因此,将鱼类实行合理搭配混养,可以因地制宜多种途径地扩大饵肥源,可以充分利用养殖鱼类的分层习性和它们之间在饵料连锁关系及物质循环上的互利作用;不同年龄规格鱼的混养,则有利于实行轮捕和为下年准备大规格鱼种。这些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池塘增产潜力,提高放养密度,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1、混养类型:
⑴以草鱼、鲢鱼为主的混养类型,是我国最普通的一种混养类型。其特点是养殖的鱼类绝大多数是草食性鱼类,能充分利用来源广的青饲料和肥料,生产成本低,而产量和效益却相当可观;
⑵以鲢、鳙鱼为主的混养类型,是鲢、鳙鱼为主体鱼,适当混养草、罗非鱼等鱼类,以施肥为主,同时投喂草料;
⑶以鲢、鳙、罗非鱼为主的混养类型,进行鲢、鳙、罗非鱼交叉饲养;上半年抓好鲢、鳙鱼的饲养,到6-8月达到商品鱼,轮捕上市,下半年抓好罗非鱼的饲养;
⑷以草鱼和团头鲂为主的混养类型,基本与以草、鲢鱼为主的混养类型相似。养殖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大;
⑸以草、青鱼为主的混养类型,是江浙一带的养殖类型;
⑹以鲤鱼为主。
2、混养比例:
作文 责任 ⑴"吃食鱼"与"肥水鱼"比例:一般1千克"吃食鱼"可带大0.5-1千克"肥水鱼";
⑵鲢、鳙比例:一般放养比例控制在3-5:1或1:3-5范围;
⑶青、草鱼与鲤、鲫、团头鲂的比例:一般每放养1千克青鱼可搭2-4尾13cm的鲤鱼种,
1千克草鱼种可搭6-10尾13cm的团头鲂,白鲫的食性与鲢鱼相近,投养3-5尾白鲫相当于投养1尾鲢鱼。
⑷青鱼与草鱼的比例:以青鱼为主的,草鱼不能超过青鱼的25%,轮捕轮放且经常注水的,两者比例可达1:1。
⑸罗非鱼与鲢、鳙的关系:在食性上有一定的矛盾,可交叉分上半年重点养鲢鳙(罗非鱼小、稀),下半年重点养罗非鱼,平时要增加投饵施肥,捕大留小。
⑹小酥肉的做法同种鱼大、中、小规格的搭配放养:青、草鱼一般放养70-75%(按重量比)的2-3龄鱼种,搭配20-25%的二龄斤两青、草鱼,5-10%的一龄青、草鱼种;鲢、鳙鱼可放养250g,100-150g,13cm三种规格。
二、合理放养密度
决定放养密度的依据主要是池塘条件,饵肥来源,鱼种的种类和规格,以及管理水平等。
计算放养量的方法,一般可采用预计产量法和饵肥定量法两种。
1、预计产量法:
预计每亩毛产量(千克)
苗放养量(千克)=-----------------
预计总增重倍数×预计成活率(%)
预计每亩毛产量
亩放养量(尾)=-----------------
起捕平均体重×预计成活率(%)
亩放养量(kg)
亩放养量(尾)=-----------------
鱼种平均体重×预计成活率(%)
例如放养花白鲢,成活率一般为80%,亩产500公斤,增重5倍,则亩放养量为500÷5÷80%=125公斤。
2、饵肥定量法:
计划投饵量
亩放养量(千克)=-----------÷预计净增重倍数
预计饵料系数×成活率
计划投饵或施肥总量
亩放养量(千克)=------------------
每kg种计划投饵或施肥量×成活率
三、鱼种的规格质量
1、质量上要求:体质肥满结实,背部尾部肉厚,体形正常,鳞片完整,体表光滑,体和眼睛水晶体鲜泽,体长和体重匀称。
2、规格上原则:生长快,当年上市,或者可以作为来年大规格鱼种。
四、鱼种消毒
夏花鱼种放养时,用食盐水3-5%或高锰酸钾10-20PPM药物浸洗约10分钟,杀死鱼体的细菌寄生虫后再放入鱼池。当青、草鱼种长到10cm左右,注射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出血病。
五、放养时间及注意事项
鱼种放养一般应在年底至春节这一段时间中紧接着干池清塘后进行,一般掌握水温在6℃以上,10℃以下,注意选择在晴天进行。在夏秋季节,要求操作细致、熟练、轻快,选择气温较低的时间进行。
第三节 投饵施肥
影响一个水体能产多少鲜鱼,除了放养多少鱼种外,还要进行合理的投饵施肥,合理的投饵施肥是保证鱼类迅速生长,取得稳产高产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养殖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一、投饵
1、投饵量:根据"吃食鱼"的放养量、增重倍数和饵料系数来确定。
2、投饵原则:投饵必须掌握"四看"、"四定"的原则,保证鱼类吃鲜、吃足、吃匀。
"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看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
一般在立春前后开食,以中午2-3时吃完为度。清明后,水温渐高,需适当增加易消化的饵料。谷雨至立夏,鱼类食欲开始增强,投饲量应该增加,但不宜过多,这时正值"大麦黄"鱼病高发期。夏至前后,气候不正常,投饵要适当控制。小暑以后,渔谚有"4、5、6月
鱼长壳,7、8、9月鱼长肉"的说法,应逐步增加投饵量,但一次不宜过多,防浮头。7、8月有台风时可以日夜投饲。在"白露汛"鱼病高发季节,以下午吃完为度。白露后,可以大量投饵。霜降以后,可以少投饵,直到干塘捕鱼时停止。
看天: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天气骤变和阵雨时不投;看水:清淡多投,肥浓少投,恶变不投;看鱼:活动正常食欲旺盛,不浮头应多投,反之则少投。
"四定":定位,定量,定时,定质。
二、施肥
池塘施肥,不仅可促进水中细菌、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繁殖,供鲢、鳙、鲤、鲫、鲮、鲴和罗非鱼的摄食,而且有机碎屑还可以直接供杂食性鱼类摄食。
1、施基肥:施基肥可以改良底泥营养状况,增加池塘营养物质,以利天然饵料的增殖。特别是对底质瘦,新改造或新开的池塘,应在放水前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粪肥或混合堆肥200-1000千克。
催眠的音乐2、施追肥:为了陆续补充池中营养物质,促进天然饵料的
不断繁殖生长,还应及时适时追肥,使池水不致因长期不施肥而变瘦。
3、施肥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基肥最好遍撒池底,并用推耙把肥料搅拌在泥中。
⑵应掌握少量勤施的原则。
⑶每次施肥量和施什么肥料应根据季节、水温、水、透明度等情况来决定。
⑷浮泥多的肥塘,可以适当采用"塘泥还塘"的方法。
⑸施化肥要注意配合,一般氮、磷、钾的施放比例按有效成分实际含量计为2:2:1。
⑹各种粪肥、绿肥要经过发酵后加水全池泼洒。无机肥要经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⑺施肥时要避开食场。
第四节 日常管理
我国广大渔民和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将许多宝贵的养鱼管理经验提炼成几句"四"字诀,现介绍如下:
一、"四看"判断水质
中考分数查询时间 1、看水: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褐水,包括黄褐、茶褐、红褐、褐带绿;另一类是绿水,包括黄绿、油绿、绿带褐,这两种水均是典型的肥水型水质,也是高产精养塘必须具备的水,池内含有大量鱼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
2、看水的变化:池水中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形成水的日变化。浮游植物在夜间避光,白天趋光,从而造成浮游植物在水层的位置不同,上午浮游植物尚未到达表层,从而造成水体透明度大,水清;经过中午的光照作用,到下午时,浮游植物已全部上浮到池塘表层,从而造成水体透明度小,水浓。此外,十天半月池水水的浓淡也会交替出现,这是因为藻类的优势种互相更替,池塘物质循环快,这种水称为活水,水的变化频繁,标志着该池塘的天然饵料种多,数量大,是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
3、看"水华":在肥水的基础上,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带状或去块状水华。有水华出现表明该水体有机耗氧负荷过大,水体溶氧较差,水质可能很快变坏,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从而造成鱼浮头,甚至泛池。
4、看下风油膜:有些藻类不易形成水华,或因天气影响如风浪作用不易观察,可根据下风油膜的颜及覆盖面积来衡量水质好坏。如果油膜过多,无日变化,泡沫多且伴有阵阵腥臭味,说明该水体已经变坏或正在变坏,应及时放走坏水,换冲新水。
二、"四看"预测浮头
1、看天气:在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连续的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绵阴雨天和雷阵雨下得不透的天气,有这些现象表示气温高,气压低,水中含氧少,水质易恶化,鱼类容易在半夜到清晨这段时间内发生浮头,且池塘水质越肥,鱼越密,则泛塘的可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