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故乡,也是五洲通道和资源宝库。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代欧洲就有了海权思想的萌芽,人们从古希腊、迦太基、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中总结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19世纪末期,近代美国海权理论的奠基人马汉提出了海权思想,把争夺海权、控制海洋作为控制世界的关键,明确提出了海权“对于世界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海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大国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控制海洋之路。 辉煌与屈辱 中国是岛屿众多的陆海兼备的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 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从沿海地区居民大规模采拾贝类开始计算,中国海洋渔业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而利用海水制盐则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1405年~1433年,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远征船队七次下西洋远航,“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是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是组织最为严密、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完善的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充分表明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人完全可以成为海洋的征服者! 中华民族虽然最早走向海洋,但并不具备海洋民族应当具有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洋意识淡漠,海军力量薄弱,海防废弛。中国经略海洋的历史,既有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也有“禁海”政策的倒退;既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胜利,也有战争和甲午海战的屈辱。1840~1940年100年中,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我国479次,规模较大的84次,入侵舰船1860多艘,兵力47万多人,迫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50多个。历史上中国人的海洋观和海洋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重陆轻海,始终存在海防与塞防之争;航海技术先进,但航海的经济效益低下,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视大海为地理障碍和天然屏障,而不是把大海看作国际通道和资源宝库。以上种种问题,当然有时代背景和科学技术限制的原因,但海洋意识的缺失不能不说是最根本的原因。幸福恋人 威胁与挑战 海洋占“蓝星球”地表总面积的71%,号称解决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第六大洲”。海洋既给人类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希望,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在面临可持续发展大课题的新世纪,随着世界人口增加、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资源消耗加速,世界各国尤其是沿海国家在生存、发展及安全方面对海洋的需求日益增加。现代海洋战略竞争主要是围绕着争夺海洋权益而展开,集中体现在争夺海洋岛屿和礁盘、争夺管辖水域、争夺海洋资源、争夺海上战略优势和争夺海上战略通道控制权等方面。 2023年考研时间定了海洋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强盛,海洋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现实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目前,中国仍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主要大国。危害台海安全稳定的根源没有消除,祖国统一大业仍然任重道远。我海上主权和权益受到严重侵犯,我周边重要海区受到美日等国的战略遏控,海上战略通道受到多种安全威胁,西太平洋安全态势严峻——我国的海区处于半封闭状态,出海口处于“两条岛屿锁链”和西方军事强国“三线基地网”的军事高压之下,前出大洋容易遭到封锁、控制和监视,在地缘上处于不利的态势。美国基本上控制了西太平洋地区,并且在不断强化前沿军事部署,在关岛等战略要冲部署战略核潜艇、战略轰炸机等远程打击力量。同时,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大陆、周边海域的侦察与监视。2001年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和最近发生的美国间谍船侵犯中国领海事件,说明美国时刻没有放松对中国大陆的围堵遏制。美国仍在奉行扩张型和进攻型的海洋战略,极力拼凑“亚洲版北约”,马不停蹄地构筑针对中国的“全月形包围圈”。这种来自海上的安全威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都难以消除,成为国家安全的巨大隐患。 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在海洋划界、海洋权益及岛屿归属问题上存在着争端,在有可能划归我国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有争议的区域达150万平方公里。中国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岛礁被侵占的问题十分严重,其中以钓鱼岛和南海诸岛最为突出。中日在东海的争议,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最为关键。南海问题的解决面临日益复杂的局面。南海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海岛。南海岛总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目前,中国大陆和台湾方面一共拥有8个礁,越南占了29个岛礁,菲律宾占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占了5个岛礁。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海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已超过1000口,这些油井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则执行“介入但不陷入”的政策,把南海问题当成牵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 海洋作为天然国际通道,战时能否畅通,决定着海上战争的胜负;平时能否畅通,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兴衰。美国在世界上选择了16个通航海峡和水道,作为控制全球大洋航道的咽喉要道。这些海峡和水道被封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受到破坏和影响。目前,我国的海洋航线主要有北行、东行、南行和西行航线。其中从我国东部沿海和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西行航线对我国来说尤具战略价值,堪称“海上生命线”。目前,我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我对外贸易额超过90%通过海运实现。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六成是驶往中国的,其中绝大部分是油轮。我国80%以上的石油进口依赖这条充满变数的咽喉要道。但是,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一些重要海峡通道安全并不掌握在我手里,这些重要海上通道受到大国争夺、海盗、海上恐怖主义等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发生危机或战争时极易被切断和封锁。 力量与能力 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经略海洋已经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战略。中国海洋战略的核心支柱是海上力量。国家海上力量不是指单纯的军事力量,而是指国家拥有的用于开发利用和控制海洋的整体实力,包括海上运输船队、海洋科学考察船队、渔业捕捞生产船队、海洋资源开发作业船队、海洋医疗救护船队等,其中最核心的力量是海军舰队。目前,我国是世界两大海洋运输国之一,船队规模位居世界第五,集装箱出口居世界第一,远洋渔船1700多艘,已经初步具备了海洋大国的“硬件”实力。经略海洋要求国家利益拓展与维护利益安全的能力应同步发展,国家海上力量的使命任务与国家利益需求相适应。中国的海上利益在哪里,中国的海上力量就必须到哪里。建设以海军为主体的强大海上力量,充分发挥海陆兼备的地缘优势,无疑是中国维护和利用战略机遇期的必然战略选择。农业银行贷款业务 海军是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等任务。海军是唯一能够跨越国界、显示国力、完成国家使命的军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边建边战,在东海、南海等地屡战屡胜,取得了许多海战的胜利。在1988年的“3·14”海战中,海军官兵果断抓住战机,灵活机动,勇猛顽强,给入侵者以沉重打击,一举夺下6个礁盘,在南沙岛获得了宝贵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为今天南海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基础。2008年12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远赴印度洋亚丁湾海域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迈出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远海的关键一步,通过完成国际义务体现了战略远见和国家意志。目前,经过60年建设和发展,中国海军已经初步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2009年4月23日,在中国海军建立60周年之际,中国海军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展示了人民海军建设的新成就,标志着人民海军走向未来的新起点。作者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