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康教授与中国旅游地理学
亮视网作者:何林福
来源:《云梦学刊》 2013年第3期
何林福
(岳阳市人民政府,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 要:旅游地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陈传康是我国最早从事旅游地理研究者,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完成了不少旅游城市和风景区的旅游开发规划,进行了一些精品旅游案例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旅游地理学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立了陈氏旅游地理学,为中国旅游地理学和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我一个人吃饭旅行走走停停 关键词:陈传康;旅游地理学;理论实践;研究方法
杭州到黄山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3)03-0029-05
陈传康(1931—1997),广东潮安人,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游地理学家。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任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系教授、自然地理学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并任自然地理和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地理学报》副主编。对陈传康的综合自然地理研究,早就引起地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作为旅游地理学家,陈传康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是卓有建树的。《陈传康旅游地理文集》、《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北京旅游地理》、《深圳市旅游发展规划》等4部著作是集中展现陈传康旅游地理研究成就的代表作。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宗教旅游及其政策研究》等150多篇文章,不仅引起国内学界的高度重视,并由香港等地迅速传播域外。1992年,台湾《旅游管理》杂志创刊号评价他说:“以‘粤东游子’自称的陈传康教授是大陆旅游地理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大陆旅游开发专家,被誉为中国泰斗级旅游地理专家。”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他的旅游地理学,对我们继续在该学科领域开拓前行和发展旅游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陈传康旅游地理学的学术道路探寻:从自然地理学到旅游地理学
年会开场词 一个学者的学术成就,除靠学者本身的学识与努力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代的需要与条件。20
世纪70年代,旅游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因此产生了对旅游教育和旅游科学工作的迫切要求,这是陈传康从自然地理进入旅游地理领域最直接的诱发因素。在旅游地理研究中,陈传康早在1973年就开始倡导城市要结合开展旅游地理进行研究,把风景研究纳入建筑景观学的范围。他先后研究过北京、桂林、杭州、承德、雁荡山等地的风景旅游资源,作为其研究领域拓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涉及到旅游开发,并显露出“旅游地理”的端倪,是我国最早从事旅游地理研究的地理学者。1980年,在全国高校综合自然地理教师研讨班上,陈传康开设了《建筑景观学》、《旅游地理专题》两门课程,为我国培养了最早一批旅游地理人才,也为地理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了新学科的建立,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陈传康开始在大学讲台上传播旅游地理学。陈传康在华东师范大学作“地理学的新理论和实践方向”的学术报告时指出:“地理学结合某些特殊环境的任务已形成了一些综合研究方向,主要有环境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和灾害地理学。”这年9月,陈传康应邀到北京旅游学院讲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观赏原理》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接着,陈传康撰写了《天然风景及其构景》、《建筑景观与旅游》、《园林建筑景观》3篇文章连续在《地理知识》上发表,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在旅游地理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人认为,它是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初期的代表著作,可称为陈传康旅游地理学思想的萌芽和形成。进入90年代,陈传康为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对中国旅游地理学作了长时间的理论思考,也对产业园林、旅游形象策划、旅游活动层次、旅游文化与区域文化、宗教旅游以及易经、风水理论的现代化作了更深入的研究,选择了旅游地理和区域旅游开发作为研究方向,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变:
(一)从旅游地理知识的普及向学术性研究转变
从陈传康1980—1984年发表的旅游地理方面的文章来看,多数是带有一定科普性的作品。比如,《旅行与考察》、《茂陵石刻和咸阳街景》、《甲子中秋与“曹溪印月”》、《石林风景》等文章,主要停留在区域风景资源的描述和评价的传统旅游地理研究之上,还难以作为一门学科在学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陈传康是一位地理学家,把大自然中有趣的现象,用一种通俗的语言来表达,能让旅游者看得懂、能接受,让学术回归大众。显然,他一开始纯粹是为了个人兴趣,后来就逐步由做普及工作转入做旅游地理的专门研究了。1985年,陈传康突破传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从传统到现代,从定性到定量、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四个科学研究层次均已涉入;在研究内容上,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基本概念体系已初步形成,已有一些大板块、高层次、有影响的旅游地理学术论文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上发表。比如,《大连金洲金石滩地学旅游资源景观美学评价与开发研究》、《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和《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研究》等论文,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充分体现了一个旅游地理学家在理论高度上的建树。
(二)从旅游理论研究向应用旅游地理研究转变
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陈传康旅游地理学的实践改变
了我国高校地理学确有理论优势,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证研究进行理论创新。他根据自己的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先后深入到北京、汕头、深圳、连云港、徐州、安阳、海南等地进行旅游考察,帮助当地作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和旅游开发规划,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其中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生产力,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陈传康一方面把自己的旅游地理学思想变为了成功的实践,另一方面不断把实践结晶为理论。比如,陈传康在旅游地理学中总结出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论”,风景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业内部“结构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论”,宗教旅游“政策论”等等,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地理学的内容,并有效地指导了实践。
(三)从观光型旅游向综合型旅游转变
生僻字歌词拼音 从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进展来看,它逐步注重与发展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的融合,其内容涉及到旅游与环境、文化、经济等多方面。作为旅游业也要随之由观光型旅游向高层次的综合型旅游发展。1992年,陈传康在《汕头经济特区、汕头礐石公园天坛花园总体规划》一文中提出了“产业园林”的构想,认为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业就是满足旅游者多方需求的产业,因此研究旅游业发展的经济项目、活动必须从市场出发。作为一个地理学家,他在总结各地旅游开发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产业园林”的观点及设计构想,可以说是一大突破。1996年,他又发表了《产业园林研究案例》一文,进一步论述了他为汕头经济特区设计的礐石公园天坛花园产业园林。这说明旅游产业园林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旅游业投资者对产业发展的要求,而且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文化
氛围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根据这一总体规划分析,整个规划以1平方公里的旅游评价为基础,把握风景结构,成功地创造出旅游市场的“资源——市场”双导向的旅游规划的范例,解决了地理学者研究旅游规划难于落实的可操作性的问题。用陈传康自己的话来说,旅游地理学中的“产业园林”,对应于工业地理中的“企业地理”,城市地理中的“地产开发”,是旅游地理学发展至今的最新增长点,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使区域旅游规划实现了向场址规划的过渡,显然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
综上所述,作为旅游地理学家的陈传康自1978年在国内首倡旅游地理学研究以来的应用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基本完成,也标志着陈传康将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地位初步确立。
二、陈传康旅游地理学的学术体系探索: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陈传康的旅游地理学从形成到发展到一个较完善的体系,体现了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大融合”,为探索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创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旅游地理研究,着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必须要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学科的基本“构件”。陈传康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构件”——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六一儿童节该送什么礼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并给予准确的定义,作出科学的解释和界定。比如,天然风景的组成及其构景;风景地貌、造型地貌、变幻造型地貌和地貌构景;水文和水文取景;建筑景观、城市景观艺术面貌、园林景观、风景美学认知评价,等等。这些基本“构件”是通过大量实例总结出来的,为旅游地理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和旅游区域开发规划研究
这是陈传康旅游理论研究的核心,在区域旅游开发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一是探讨了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陈传康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与案例研究》和《区域旅游开发模式和发展战略》等学术论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他的区域发展战略理论,认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是区域旅游开发模式的具体化和操作书。它是以风景资源结构为基础,考虑接待服务设施的现有和发展条件,去确定其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结构,进而在相应的开发模式下拟定对应的战略对策,以便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改善旅游作业管理。怎样把这些环节联系起来?他又根据多年来研究总结的经验,进一步提出了“通过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和“结构学研究”等两个方面进行联系,进而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旅游经济和旅游管理的方向。其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相应于风景资源结构的其他对应结构变换(线性、非线性、拓扑等变换),为旅游管理提供战略性方向和相应对策。同时,他还多次呼吁把区域规划、分析投资结构这些软科学纳入旅游战略的轨迹,并建议把旅游开发规划研究纳入国家拨款计划中。
二是直接参与区域旅游开发工作。区域旅游开发是旅游地理学的主用研究方向,这是陈传康旅游地理的主要研究领域。从1985年至1994年的10年时间,他在广东、北京等省市和风景区从事大量的生产实践任务。一方面从事旅游规划。陈传康自80年代初以来承担了韶关丹霞山,清远市飞来峡和宝晶宫、陆丰县玄武山——金厢滩海滨、汕头和深圳市等区域旅游开发规划任务。随着规划的实施,这些地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经过陈传康的规划论证,又经多方的努力,韶关市丹霞山风景区被公众评选为广东省12个旅游好世界之一,又被国家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另一方面开展旅游咨询。陈传康被深圳、潮汕市政府聘为旅游协会顾问,中国旅游协会咨询中心特聘专家,经常开展旅游咨询活动,以及到全国各地参加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的评审工作,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被当地政府采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