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县第二中学13-14期中考试九年级考试试卷 | |||||
语文 | |||||
考试时间:100分钟 | 圣地安列斯任务 满分:100分 | ||||
一、选择题(5×3分=1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稍逊 xǜn 分外 fēn 喑哑yīn
B.禁锢 gù 憧憬 chōng 颤动chàn
晴组词语C. 昏晕 yūn 银行无抵押个人贷款栖息 xī 静谧mì
D.成吉思汗 hàn 朦胧 lóng 喧嚷 rǎng
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谁还会在寒冷中寂漠地燃烧,寻星星点点的希望。
B.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C.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3、下列句子运用了不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B.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C.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D.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A.《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史学家刘向整理校订,依国别编成。
B. 温庭筠为晚唐时期的花间派词人,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C. 江河,原名于友泽,与北岛,顾城,舒婷同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
D. 陈寿的《三国志》尊重历史,人物真实,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
5、根据下列对联所描写的景物特征,按四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翡翠屏开槐影茂,鸳鸯池涨藕花香。
钓青鱼②.红点桃花千朵嫩,青描柳万枝新。
③.梅试朔风舒骥足,雪呈瑞映芳樽。
④.丹桂香飘赏心乐事,蟾宫月满美景良辰。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二、诗句默写(5×2分=10分)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7.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四面边声连角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且壮士不死即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香兔肉三、综合性学习(5分)
11.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为了让我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学会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可以开展什么活动(至少写出两种)?(3分)篮球比赛口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写出有关一位风流人物的成语、典故或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练习(40分)
(一)阅读片段,完成下列各题(13—15题各3分,16题6分,17题3分,18题2分)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B.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C.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以头抢地耳/徒以有先生也。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休祲降于天。
D.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辍耕之垄上。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怫然 ( )(2)抢地 ( )(3)休祲 ( )
16.翻译下列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你评价唐雎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4×3分=12分)
大碗和小碗
胡 军
①表哥六岁的时候,姑母因病去世,给姑父留下大笔债务。八岁那年,姑父再婚。继母来自市郊农村,带来了六岁的弟弟。
②弟弟娇惯不懂事。那年头,家里日子过得很紧。可弟弟老嫌母亲给自己盛的饭菜比哥哥的少,所以常常在饭桌上闹别扭。
③几次吵闹后,弟弟从碗柜里了只敞口大碗,坚持要母亲用大碗给他盛饭菜,不然就不吃饭。继母心疼地望着瘦猴似的弟弟,答应了,不过开出条件:“哥哥也要换只碗。”第二天在饭桌上,继母将一只新碗递到他手里,笑着冲表哥眨眨眼说:“弟弟小,做哥哥的就让着他点儿。”弟弟见状,马上将新碗抢过去,和自己的大碗比,一看口径小不少,不吭声了,低头乖乖吃饭。
④虽然觉得继母待他不错,自己也该让着弟弟,表哥心里仍然有疙瘩:在继母心里,亲生的毕竟还是不一样。
⑤后来,继母去世。上个月,父亲也撒手而去。那天,表哥到父亲生前住的老房子里收拾,在一堆杂物里,居然看见了那两只他和弟弟儿时的专用碗。
⑥一个念头忽然从心头升起,表哥虽然觉得荒唐,还是按捺不住要试试。他用水把弟弟的大碗灌满,然后将大碗里的水朝自己的小碗里倒,结果,大碗的水倒光了,小碗还剩四分之一没满。表哥不信,把两只碗平放在桌面再比较,小碗接近直筒形,上下几乎一般大,大碗则口宽底窄,而且小碗比大碗高出一截。这就是两只碗的秘密,如此简单。表哥感到奇怪,自己怎么到今天才发现。
⑦儿时一家四口围着方桌吃饭的情景又清晰呈现在眼前,继母给父亲盛好饭菜后,再给他和弟弟盛,兄弟俩每人的碗里都是满满的,然后才轮到她自己,末了常常是父亲看到剩下的饭菜少,又将自己的往继母碗里拨。记忆中的这一幕顿时变得好温馨,好动人。
⑧于是,表哥和弟弟约好,接下来的星期天,带上各自家人,还有那两只碗,到郊外给父母扫墓。
⑨世间有一种无私的爱,因其质朴,因其不事张扬,不求回报,有时即便被爱者也难以觉察,甚至产生误解。但是,爱毕竟是爱,终究有那么一天,这种爱,这种无私会被感觉,被认可,被传递,人的心灵也得以滋润、温暖和净化。
19.读一读文段③的画线句子,揣摩继母当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段⑨使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请说说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段⑥对表哥测量大小碗容量的过程写得非常详尽,请说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对继母着墨不多,但继母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继母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赏析以下两首诗,完成各题。(8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