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没有身份证可以坐高铁吗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企业路由器
 
 
保险产品虽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但与其他任何商品一样,其供求关系必然受所处的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保险市场的经济环境问题,特别是经济金融发展前提下的保险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变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经济发展与保险发展是否能够良性互动的重大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因此,笔者在本章中将从保险需求与保险供给两个方面对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进行探讨。
第一节 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与保险需求
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金融市场稳步发展,在促进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对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因此,
探寻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对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并结合未来中国经济金融的走势对中国的保险市场需求进行合理估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远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经济金融发展与保险发展的研究综述
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会扩大对保险业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保险业的发展,这一观点不仅早已在理论上达成共识,而且也被很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所验证。Skipper(1999)[1]对有关经济增长与寿险和非寿险需求关系的文献作了归纳,提出经济增长是保险需求最重要的因素。林宝清(1996)[2]、孙祁祥(1997)[3]、肖文和谢文武(2000)[4]、栾存存(2004)[5],Sigma(2005)等的实证研究都表明了经济金融的发展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教师节祝福语英语在考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对保险业的需求和发展的影响机制时,已有的文献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是一种消费行为;二是居民的风险态度会对保险业发展产生影响。
保险行为具有一般交易行为平等、自愿的属性,并能为被保险人提供有偿的保险服务,因此,保险行为可以看成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消费行为。在一般的实证研究中往往将保险是一
种消费行为的观点当成一个默认的前提。在对保险和消费之间关系的分析中,保险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来对待的,保险决策也被作为一种消费决策来进行分析。
居民风险态度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对保险业发展趋势和发展阶段的分析之中。保险业发展的倒U形假说认为,在一定财富水平下,人们的风险态度属于风险偏好型,不会购买保险产品;随着收入的增加和财富的积累,风险态度逐渐转化为风险厌恶型,产生保险需求,并且保险需求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由于财富的增加也带来风险转嫁渠道的增加,保险需求逐步放缓。徐为山、吴坚隽(2006)[6]采用78个国家和地区1991~2003年的人均GDP与人均保费数据进行面板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收入体的边际保险消费倾向呈现“倒U形”分布特征。
但是,从保险业的发展实践来看,一方面,保险业已经突破了消费领域;另一方面,居民风险态度之外的因素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保险业的发展需要突破已有研究范式的拘囿,本文就拟从经济金融发展的视角来考察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与保险业发展的关系。
二 经济金融发展与保险需求分析
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对保险需求的影响机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收入增加促进了保险消费,也不能单单用风险态度来解释保险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而要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分析。
(一)影响保险市场需求的因素
1.经济增长(GDP)
从保险学理论和保险在世界各国实际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增长是保险需求总量增加和结构升级的根本源泉。当经济增长不断推动人类经济活动范围扩张时,风险也在发展,人们在使某些风险损失减少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风险,因此,与此相对应,经济活动主体的保险需求也会随之上升。经济增长在带动人类实践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也会不断扩大保险需求,促进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由于保险的作用是对由风险所造成的人和物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而这些用于补偿的货币和物资必然来源于满足人们当前消费的剩余。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险的有效需求取决于社会产品的剩余程度及社会生产力的增长水平。
考察中国经济增长与保险业需求和保险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GDP的快速平稳增长,
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撑,在带来保险费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还带来了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深化与提高,使得中国保险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国内生产总值与保险市场发展和保险的有效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图3-1-1反映的是1980~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保费收入的变动情况。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20多年来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攀升,保险业的保费收入也几乎一直在同步增长。不考虑价格因素影响,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545.6亿元,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46倍多,达到了211923亿元;而同期保险业的保费收入则从4.6亿元增长到了5640.34亿元,保险业的有效需求扩大了1226倍多。最强台风排名
图3-1-1 经济增长与保费收入
图3-1-2和图3-1-3反映的分别是中国经济增长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带来保险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扩大保险业有效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另外一个积极后果——拓展了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一种衡量国家(地区)保险行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两个指标对保险行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保险深度是指一国(地区)的全部保费收入与该国(地区)的GDP总额的比率,是衡量一国(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程度和潜力的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指按照一国(地区)的全部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国(地区)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1980年,我国的保险深度为0.1%,保险行业的全部保费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低;保险密度也仅为0.47元,保险业发展水平极端落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多年后的2006年,我国保险深度达到了2.8%,保险密度达到了431.3元,两个指标分别是1980年的28倍和917倍多。经济增长与保险业的发展之间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从1980年到2006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之间基本上维持了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图3-1-2 经济增长与保险深度
图3-1-3 经济增长与保险密度
移动服务密码
怎么优化2.居民收入
一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保险需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居民收入的重要衡量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定提高可以为居民购买保险提供物质支持。保险行为既有消费的属性,
又具有投资的属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保险需求会不断增长。其原因主要有:其一,保险需求与居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长是由保险的消费属性决定的。人类的消费需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活需求,也就是人们首先要保障的是满足生存需要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求;第二个层次的需求为精神层面的需求,如书刊报纸、影视娱乐等方面的消费;第三个层次需求是自身的发展需求,如参加教育培训等以提高自身素质,追求个人更高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消费需求早已超越了生存需求层次,精神层面和个人发展方面的需求意愿正日益增强。而保险是一种具有保障和理财功能的比较高级的消费行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保险的消费需求也必然增加。其二,保险需求与居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长也是由保险的保障性质决定的。对于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根据效用理论,面对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问题,可以将期望值看作一个经济项目的价值,这就是期望原则。无论面对怎样的随机损失X,付出数额E(X)就不会感到有差异,但多数决策者并不按照这一原则决策,初始财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保险需求的财富弹性是指个人的财富变动率所引起的保险需求的变动率。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也都得出了保费的收入弹性大于1的结论。这就意味着国民财富的一定增长会产生保费收入的更大规
模的增长。其三,保险需求与居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长同样是由保险的投资属性决定的。随着保险产品的不断开发,保险理财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财富不断累积后,对投资理财产品的需求会增加。保险作为一种新的投资理财产品,既有为被保险人提供人身或财产保障,又具有获取收益的功能,居民收入的提高和财富数量的积累必然会带来保险需求的增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