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降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加息、降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
利率是市场经济国家执行的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利率变动既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发展趋势及结果。利率的高低,能反映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因此利率的变动,又将影响所有宏观经济变量如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等等。今后,我国经济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利率水平逐渐下降或上升,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降息、加息对我国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降息的结束,加息周期的到来,给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变化,经济市场前景仍有带关注。本文阐述了加息、降息的涵义、内容、作用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如何正确调节利率变动对经济带来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加息降息我国经济影响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利率已经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现代经济中利率是联系金融领域与实际经济活动的纽带,是货币传递过程中的枢纽,因而历来被各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
利率逐渐成为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参数,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率政策也日益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发展的10年中我国利率基于不同时期宏观经济背景进行了特点鲜明的两轮利率大调整。1996-2002年,通过连续八次降息,以及随后新的加息通道的形成,其背后的宏观经济背景和政策含义值得研究,尤其是对利率变动对我国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的分析,研究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并体会其中的政策含义及目的,更能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全面的借鉴。
一、加息、降息的概述
(一)加息、降息的涵义及内容
中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利率作为一个国家实施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其升降变动自然牵动着经济市场的方方面面。加息、降息都是央行行政性地人为地对货币币值的重新调整。加息是对现行的某种或某些利息率进行有目的的提高的行为,通常是为了实现某个具体的目标而做出的举措。简单来说加息就是指提高存款和贷款的利率。降息是指银行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当银行降息时,把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所以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是
资金流动性增加。也就是说国家银行将存款或贷款的利息下调,以此来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1.加息、降息的主要内容
(1)我国历年来连续加息的主要内容
我是歌手萧敬腾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和税收、价格、信贷杠杆一样,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与其他经济杠杆相比,利率杠杆具有灵活性、有偿性、间接性的特点,杠杆作用比较灵活,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比较强。利率政策的目标是:调节和控制利率的总水平,使其既能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又能引导社会资金供求变化;调节和控制利率结构,优化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1998-2002年,人民银行连续5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并将这一利率水平一直保持到2004年10月。但是从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严重,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反映通货膨胀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不断创出新高。尽管学界很多人还不认为我国已进入严重通货膨胀时期,但是,围绕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加息的措施却引起了学界的争论。2007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5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而新一轮加息也是箭在弦上。本文将从加息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两方面,对加息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
(2)我国历年来连续降息的主要内容
1996-2002年的降息周期中,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96年的10.98%下降到1.98%,降幅为81.97%。
智能电视软件
第一次降息(1996年5月1日):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0.98%和0.75%,居民消费倾向很快上升6.6个百分点,股市一个历时超过两年的大牛市从此拉开了序幕。
第二次降息(1996年8月23日):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1.5%和1.2%,对沪深股市带来新的刺激,并在当年年底冲上了历史的高峰。拍一拍怎么改字
第三次降息(1997年10月23日):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1.1%和1.5%,其后发行的两个长期品种的国债异常火爆。
第四次降息(1998年3月25日):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0.16%和o.6%,为国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
第五次降息(1998年7月1日):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0.49%和1.12%,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内需的扩大。
第六次降息(1998年12月7日):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均为0.5%,使股市在1000点之上企稳。
第七次降息(1999年6月10日):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1%和0.75%,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的最后一次降息,为股市的"5•19"行情做了铺垫。
第八次降息(2002年2月21日):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0.27%和0.5%,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币的第一次降息,曾带动股市在当时的1500点政策底走出一波近200点的强劲反弹行情。
(二)加息、降息的作用
利率上升或下跌,对当今全球与各国经济都会带来剧烈影响,也会直接影响股市的表现,因此值得关注及持续追踪。显然,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活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利率的变动是判断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依据之一,利率走势分析是宏观经济形势预测的主要手段。
初一英语教学总结1.加息可以产生下面的效果:避免通货膨胀、裁减货币流动量、增加银行储蓄、压缩消费、抑制投资过度,以避免经济过热或崩盘等等。
2.降息可以产生下面的效果:可以遏制通货紧缩、增加货币的市场流量、减少银行存款余额总额、刺激消费、促进投资,以避免经济过冷或萧条等等。
二、加息、降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加息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1.加息政策在当前的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过高,通货膨胀率走高,导致目前真实利率为负值。虽然近几年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是在前几年低利率基础上的小幅度上调。我国的利率分别比美国低1.19个百分点,比欧盟低0.94个百分点。因此,央行应该提高利率,把实际利率转为正值,抑制当前过热的趋势。
(1)加息有利于抑制投资过快趋势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都把抑制投资增速过快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从总体上来看,调控的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投资增长过快依然是宏观经济中的一大问题。
当然,增长过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的低成本资金供给会激发投资冲动无疑是一重要原因,也就是说,长期的低利率降低了投资者使用资金的成本,导致其不断扩大投资与生产规模,从而造成了整个宏观经济的投资增长过快问题。同时,长期的低利率使国民收入的增长结构明显向工业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倾斜。在如此高的利润激励下,企业和地方加大投资、加速扩张成为必然选择,这也成为每年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又一重要原因。并且,在目前国家收紧银根,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贷款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于是,资金的控制者就有了寻租空间,对廉价资金的竞争必然会带来资金供给的暗箱交易,这样致使国家利益受损,而真正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那些资源节约型项机械迷城文字攻略
目、环境友好型项目、节能减排型项目却不能获得贷款。另外,(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房地产行业的过快增长也是由于低利率贷款所导致的,从最近几年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来看,房地产业占总额的15.1%,高耗能行业占12.1%,远远高于制造业9.1%的比重。
笔者认为长期实行利率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经济处于粗放型低效率状态,导致错误投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金融机构提高效率,造成以牺牲长远发展利益换取短期繁荣。低利率使得企业能轻松地获得银行贷款,使国民收入的增长结构明显向工业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倾斜,从而为企业和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加速扩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提高利率有利于抑制企业和地方政府过热的投资冲动、有利于给当前的经济降温。同时,提高利率有利于淘汰那些低效项目,
优化资源配置。
(2)加息有利于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2007年以来,我国出现股市热、房地产热,民间融资风起云涌,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反映通货膨胀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不断创出新高。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CPI上涨3.2%,7月份上涨5.6%,8月份更是达到6.5%,创下了1996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其中尤以食品价格涨幅为最,上涨了18.2%,以猪肉为代表(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了45.2%)的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8月份CPI数据再创历史新高的首要因素。从经济学定义而言,当CPI增速达到3%,即进入通货膨胀;CPI增速超过5%,就意味着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此外,由于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特别是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引发的流动性过剩,已造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资产价格、股票价格、房价的普遍上涨。
要抑制物价的过快增长,就必须抑制流动性过剩,而要抑制流动性过剩,制源才是根本,提高利率有利于抑制基础货币的投放量,有利于抑制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1)提高利率可以回收市场上的部分流动性,加息后,企业按期还款的利息增加,这有利于回收市场中过多的流动性资金。(2)提高利率将使借贷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提高,有利于平抑住房需求的过快增长,挤出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从而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3)提高利率将对当前过度膨胀的股市产生影响,使得股票价格的上涨态势得到抑制,从而降低股市的高市盈率,化解股市中的泡沫。(4)提高利率还能够加快人民
币汇率升值的步伐,这会使得以美元存储的过万元外汇储备缩水,从而减轻由于外汇储备过多造成的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进而减轻当前日益增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2.加息政策在当前的消极影响
目前,我国钢铁、房地产等行业资本注入过多,难免会产生过热,造成浪费。而像教育、卫生、环保、节能等行业本该大力扶植与发展,却缺投资,导致我国产业结构长期滞后。
(1)加息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加息并没有减少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泡沫。国内的消费长期迂回徘徊,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利率主要是调控总量的,对结构性物价走高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存贷款利率增加的直接后果是增加银行存款和企业融资成本。没有理由认为银行在获得大量资金后贷款冲动反而会受到抑制,或是如政府所愿地流向急需行业。问题于是变成:企业是从金融机构贷款还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实质是将资本从一个市场驱赶向另一个市场;从一个利益体驱赶
到另一个利益体。
因此,尽管从2007年以来5次提高利率,我国经济并没有改变由偏快转为过热的总体趋势,加息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2)加息将增加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就业
加息政策对于各类型企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业绩很好的大型企业而言,由于资本实力雄厚,企业盈利能力强,加息对其影响很小;而有些业绩不好的国有大型企业,即使亏损,银行却不惜血本注入资金,结果形成大量的死账和坏账,因此,加息对其影响也不会很大。而对于许多中小企业,则会直接增加其运营成本,使其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对其造成重大的冲击。而在我国,中小企业与服务业的投资最能带来就业机会。加息对深受政府保护的国有大型企业影响甚微,却遏制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迫使其裁员,形成高投资、低就业的尴尬境地,加剧我国失业问题。
3.加息对企业经济的影响
关于提高利率对企业的效果,笔者认为要想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就必须要提高利率来消除金融抑制来发展经济。央行加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但与大企业相比,首先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一般不能公开上市交易,没有权威性的信用评级。其次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意见,即使有,银行也会怀疑意见的可靠性,大多数银行还会对申请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重审。这样,如果银行要向中小企业贷款,只有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便提高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质量,这自然就加大了银行的贷款成本。因此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在风险最小化原则之下,就尽量不给中小企业贷款。笔者认为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
间可以使银行根据风险受益原则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因为提高利率后,银行存款增加的同时贷款减少。如果银行要保证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增加贷款的数量,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弥补存款利率增加所增加的利息支出。同时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据新浪网进行的"央行调整房贷利率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5.82%的被调查者认为房贷利率对其购买行为的影响很大,约有81.39%的被调查者认为央行调整利率后,受影响最大的是普通购房者。加息将直接增加普通消费者的负担,以一笔20年期30万元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例,目前每月还款额为2077.24元,两次加息后每月要多负担90.73元,对以自住为主的购房者而言,虽然属于温和的调整,但是持续加息后购房者的负担要明显加大。此外,(1)加息将引起"热钱"流入,加大金融风险。因为很多投资人会选择定期存款和购买国债把结汇得来的人民币直接存放于银行,或者买成国债。因为定期存款和国债是最原始的投资,具有零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利率的上升会预示中国经济存在"过热"现象,成为人民币升值的一种预告,这就很可能会鼓励更多的"热钱"流入中国,在目前的汇率体制之下,不仅会进一步恶化我国国际收支,而且将加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从而加大金融风险。(2)加息预期会促使债券市场的下跌。股价和利率息息相关,股市对加息的反应非常敏感。加息抽紧银根会使市场资金流量减少,预期资产市场价格会下降,导致股市步入熊市。
4.对居民经济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