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文化旅游的发展
桂林文化旅游的发展
摘要
资源不仅包括物质的要素,也包括非物质的要素。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文化旅游地的开发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的文化产业开发得并不理想,宣传力度较低,重视力度不够,开发意识淡薄。然而调查发现桂林的文化资源品位较高,游客对其开发的期望程度也很高,说明在桂林发展文化旅游的前景非常可观。如果能得到合理和从分的开发利用,必定能给桂林的旅游产业注入新的血液。
关键词:文化资源  桂林  发展 
引言
资源的概念可归纳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资源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化的效用性和对人类的相对稀缺性,而两者均依人类的需要而成立,从而构成人口与资源这一对地理学的重要范畴。
资源即包括一切为人类所需要得自然物,也包括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还包括无形的资材。不进来源与自然界,而且还来源于人类社会,资源不仅包括物质的要素,也包括非物质的要素。
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是,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类的居住空间,不仅是一个自然空间,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空间,带有鲜明的历史传承和鲜明的民族特性。因此,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界条件的总和的生态环境,除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外,还包括文化因素,涵盖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间工艺、聚落形式、建筑风格等诸多文化内容。
近年来,韩、日两国竞相与我国抢着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试图把我国的文化遗产据为己有。包括生态旅游在内的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当地文化产业不仅面临着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时也面临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文化旅游简介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文化旅游地的开发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者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而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
1.1 文化旅游的特点
首先文化旅游资源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能为旅游发展所利用的物质现象、精神表现等。包括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餐饮文化旅游资源、建筑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园林文化旅游资源等。其次,文化旅游是人们对异地或异质文化的求知和憧憬引发的,离开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感受、体验异地或异质文化,满族文化介入或参与需求冲动的过程。因此,其旅游目标倾向、旅游行为类型带有文化体验特征,这使其与其他类型的旅游者区别开来。
1.2 文化旅游的功能
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体验的过程,这便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功能——给人一种深刻的文化感受。这种文化感受以赋存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为在听,体现为:①对文化寻求的满足;②文化旅游促进不同文化间的融合;③文化旅游的审美情趣、教育启示功能。
二、桂林文化旅游开发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不断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到来,领略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和石美。桂林山水独步天下,这无疑是桂林旅游资源的最大特。但是随着游客旅游品位的提高,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单纯的“游山玩水”已经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调查发现,大多数游客对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知程度总体偏低,比如大家只知道桂林有座象鼻山,却不了解其中的山水传说;只知道靖江王府是一位王爷曾经住的地方,却不知其历史内涵。并且游客普遍反映在这方面政府宣传力度较低,重视力度不够,开发意识淡薄。
如何提升桂林旅游资源的人文内涵,发展特文化旅游,让游客不仅享受到山水之乐,更让其能在游玩的过程中加深对山水历史与文化,当地风俗与习惯等的了解,是今后桂林旅游开发中
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发旅游产品的多样性,成为摆在桂林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桂林的文化资源
据资料显示,桂林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更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桂林具有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及建筑类、消闲求知类、购物类等全部六大类,67个基本类型,占全部74个基本类型中的90.5%。据《桂林旅游资源类型实体初步统计报告》统计,截至1999年底,桂林人文旅游资源多达528处;拥有历史遗产类旅游资源364处,占旅游资源总数的33.1%;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类164处,占旅游资源总数的15%。同时拥有4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兴安灵渠、靖江王府和王陵、李宗仁官邸和故居、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和51处自治区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些人文旅游资源中,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较多,时间跨度纵贯古今,资源形式多种多样,有实物,如秦王城遗址;也有遗迹,如太平天国攻打桂林时以象鼻山为阵地;还有历史名人纪念地和故居,如四贤祠、李宗仁故居等。
桂林市文化资源一览表
类型
部分代表性资源
数量
历史文化
资源
人类文化遗址
新、旧石器时代遗址,多位洞穴和山坡遗址。如:灌阳江头村洞穴遗址、资源小锦寨山坡遗址、荔浦苏村水岩“荔浦人”洞穴遗址等。
至今已发现72
社会经济文化遗址
国际关系学兴安县秦王城、黄巢农民起义城寨遗址、灵渠
军事遗址
红军洞、红军楼、药山白骨洞、八路军驻桂办事处等
古建筑
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徐悲鸿旧居;黄庭坚四贤祠、靖江王府等
民俗文化
资源
民俗风情
瑶族长鼓舞、苗族织锦、侗戏等
不完全统计80
民族文学
永福阴笛乐、彩调、花烛诗
饮食文化
花糯米饭、龙泵三夹、桂林米粉
节日庆典
三月三歌圩、苗年、花炮节、禁风节
山水文化资源
桂林山水传说、桂海碑林
宗教文化资源
栖霞洞石摩、佛教寺庙、摩岩
2000余件
建设文化资源
桂林国家高新区英才科技园、桂林体育中心
2.2 游客对桂林文化旅游开发的期望程度
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首先奠定了桂林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游客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他们的需求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有必要通过游客期望值估测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此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桂林游客对桂林文化的期望程度,并通过等差指数定量评判法对其期望值进行评价。
问卷发放情况:发放问卷数为300份,回收300份,有效率98.3%,问卷调查年龄范围从16~65岁,受教育程度从小学到研究生,工作层次也几乎涵盖了最普遍的12种职业,调查人包括了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缺少港、澳、台和西藏)和13个民族。(此处所用数据取自我和队友共同所作的课题为《游客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知程度调查》的创新杯项目,由原始数据经本人整合和处理得来。)
以下是我设拟的评价指标和等级指数:
桂林游客对桂林文化遗产开发的期望程度评价项目及其分级指标
a1
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性的比例(%
a2
赞同开发文化遗产的比例(%
a3
之前了解桂林文化遗产的比例(%
a4
这次旅游了解桂林文化遗产的比例(%
a5
下次打算再来体验桂林文化遗产的比例(%
75以上
75以上
75以上
75以上
75以上
较高
50~75
50~75
50~75
50~75
50~75
较低
25~50
25~50
25~50
25~50
25~50
0~25
0~25
0~25
0~25
目前哪家装修公司靠谱0~25
桂林游客对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期望程度评价因子等差指数
a1
a2
a3
a4
a5
级指数
级指数
范围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400字100
75
50
25
0
五一几天法定假日250.0
2500
较高
66.6
50
33.3
16.7
0
166.6
208.3
较低
333
25
16.7
8.3
0
83.3
124.9
0
0
0
0
妇女节属于法定节假日嘛?
0
0
41.6
通过上述两表并结合所得评价因子的指数,对桂林游客对桂林文化遗产的期望值作出如下评价:
桂林游客对桂林文化遗产开发的期望程度等级评定
评定因素
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性
赞同开发文化遗产
之前了解桂林文化遗产
这次旅游了解桂林文化遗产
下次打算再来体验桂林文化遗产
综合指数
诊断指标
相应等级
指数
95.6
100
91.6
75
65.2
33.3
57.0
16.7
59.3
阿里通讯0
225.0
评定结果
由评定结果知,游客对桂林文化遗产的开发期望度是很高的。许多游客都对桂林浓厚的文化底蕴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2.3 桂林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
以上结果表明桂林文化资源品味较高且游客期望值很高,桂林文化旅游发展的前景空间很大。
但迄今为止,对此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远远不足。现有的人文景点也存在诸如产品品位较低,开发建设力度不够,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可观赏性,保护意识淡薄等许多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桂林旅游应加大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宣传弘扬和开发利用。要重点开发好几条文化旅游线路。比如:充分利用桂林红资源的优势,突出红旅游;加强民俗风情游,将广西少数民族特有、古朴的民风、民俗展现给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让游客由观看转为亲身体验,由欣赏转为参与,使其享受到与自然景观游览不同的乐趣,并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学识,加深对本土文化内涵的理解。
文化旅游资源本身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是十分有限的,要发挥文化旅游资源的效能,就必须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文化旅游的品位,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值得借鉴的是,国内已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比如北京的“胡同文化旅游”以其展示北京胡同的文化历史和京城百姓的民俗风情,受到海外游客的青睐。再如由非洲7个国家共同推出的“奴隶之路”旅游项目,让游客了解数百年来非洲经历的殖民主义和“奴隶贸易”历史,吸引了数千万名游客。
在国家的鼓励政策下,桂林的文化旅游也开始崭露头角,例如:
刘三景观园是国家AAA景区,广西首批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是一座以壮族歌仙刘三命名、弘扬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型游乐园。以广西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为主题,打造民族风情和民歌天地。有侗族的迎宾歌、水上对歌台、壮瑶民俗婚礼大观、侗族大歌、芦笙踩堂、民族绝技等民族风情表演,还有电影刘三的场景再现和资料馆
另一个打造得比较好的是漓江民俗风情园。园内集中了广西壮、侗、苗、瑶四个主要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和饮食文化,是一座融观赏性、刺激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综合娱乐场所。
结论:
文化遗产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吸引物。旅游者希望通过旅游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达到娱乐享受和增长见识双向受益。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同时作为旅游开发的策划人员而言,应注重发展同一文化体系的旅游路线,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如广西师范大学的王城校区,除了让导游带领游客观看景点外,应更多的展现其历史内涵。可以通过播放宣传片、历史记录片、通过表演的形式在景点内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等形式,加深游客的了解程度。对于每一条旅游线应该做的更精品一点,更深入一点,而不是像现在的旅游团匆匆而过。我们希望的是游客到过桂林一次能够记得我们桂林的文化而不仅仅是山水。
参考文献
1. 刘成武,黄利民.《资源科学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1,42~133.
2. 郑耀星,储德平.《区域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3~219.
3. 陈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M].民族出版社,2007.
4. 佟玉权,王辉.《环境与生态旅游》[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78~85.
5. 吴宜进.《旅游资源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6. 陆军,王林.《创新:民俗文化旅游整合开发的原动力——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