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营销上旬刊
广东水乡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一大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文化意蕴,水乡传统村落内部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民居建筑,蜿蜒流转的河流水系,以及兼具审美意蕴和文化意蕴的古巷古楼,甚至是村落内部的古树名木,都是水乡聚落文化的重要外在表现。在当前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广东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挑战,一方面水乡用地被侵蚀,水环境污染,以及历史建筑由于自身和外界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被破坏。另一方面,水乡聚落的传统风貌受到现代化的影响,其格局不断发生了变化,这些挑战对于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十分不利,必须进行优化完善。
一、水乡传统村落的形态介绍
(一)水乡传统村落的形成与特点
水乡村落的形成与所处地密集的河流水网密不可分,水乡传统村落的聚集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因素的共同影响。广东水乡聚落的形成,受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在内部外部多方因素共同联系、积累之下,形成的独特文化生态形式。水乡村落与传统的村落聚集不同,具有水乡环境的独特特点,人们因水而居,沿水而生,这也是水乡聚落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水乡聚落的形成,主要有以下
两方面的成因:第一,是出于农业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第二,是由单个或多个宗族逐渐发展而来的。广东地区在古代多崇山峻岭,道路交通不便。后来,由于中原地区战争频发,于是一些中原百姓南迁到岭南一带进行繁衍生息,并逐渐发展生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乡得到了壮大。对于水乡传统村落来说,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是其基础形成条件,而宗族的兴盛则是其发展壮大的关键成因。从水乡传统村落的形态来看,具体划分为线型、团块型、向心型等几种主要类型。
(二)文化生态与水乡传统村落
文化生态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提出,后来引入我国并应用于多个领域。文化生态的观念之下,认为文化发展过程中,周围自然环境对其有重要影响。同时,文化本身的适应性也能够与自然环境有效协调。文化生态理念认为,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兼顾生态背景使文化与生态之间相互协调,彼此平衡。文化生态理念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十分适用,对于水乡传统村落来说,从其发展衍生历程来看,独具特的民风民俗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背景密切相关。同时,村落文化的形成、村落建筑的特点以及具体选址,都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地理等生态因素。而村落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受限于自然环境的客观影响,因此,文化的发生必然掺杂了生态部分,文化的发展也对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化与生态之间相互融合,且彼此促进。
(三)广东水乡传统村落下的文化生态
对于广东水乡传统村落来说,水村一体是其基本特点,水乡村落的形成大多跟河流密切相关,由于河流的自然流向的影响,村落内部在分布上也呈现出模块分布的特点。例如,丁字形、Y 字行或井字行等。在广东水乡的房族分界上,也大多依据河流水系的走向进行划定,并且各个团块之间有着专属的埠头和神庙,且规制严格。在结构上多以里巷为单位。水埠作为广东水乡聚落景观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水埠作为河岸和水面的驿站,不仅能够满足居民取水、洗涤的需求,也能够满足船只的登船、装卸、停泊等要求。在平面形式上,水富包括垂直型、转折型、平行型等多种形式,且在使用
广东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问题与保护
陈瑞萍
罗海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137)
摘
中层干部竞聘演讲稿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国家,传统村落作为古老农耕文明的重要结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凝结了历史记
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特点,积淀了千年来的民风民俗。在当前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做好水乡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文化意义,已经被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层面上。文章具体分析了广东水乡传统村落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与文化生态相关的内容,从自然生态系统、人工建造系统、民俗文化系统三大方面分析了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要素和空间构成,并具体指出在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中,存在着观念性、经济性及制度保障性问题,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问题与保护
基金项目:1.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珠三角传统村落生态性评价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pdjh2020b1228);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17XSH01):粤水乡古村落文化再生产与重构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921/jki.1009-2994.2022-02-0084-028
084
现代营销上旬刊中有着较为严格的划分制度。从水乡的农业经济来看,其经济发展受水乡格局的影响较大,基糖农业也是水乡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与江南水乡特有的粉墙风格不同,广东水乡更多的是青墙、黛瓦、白地,并且在建筑上融入了龙舟脊、风俗彩画、泥塑、木雕等。
二、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要素与空间构成
(一)自然生态系统
从自然生态系统上看,主要涉及到河涌水系和基塘农地两大组成部分,广东水乡传统村落的河涌水系,多与河流网系结构密切相关,而基糖农地,则逐渐呈现出集约化的发展状态。基塘渔耕是广东水乡传统村落的重要发展模式,其中塘内养鱼,基上种树的立体化农业经济,更是广大水乡农业经济中最主要的生产模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基塘鱼耕模式难以适应发展需求,加之渔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城镇化浪潮的推进,传统的桑基鱼塘农业模式逐渐退出,而重渔业生产养殖成为发展主流。这就使得基面不断压缩,而鱼塘面积不断扩大,相应的集约化特点更为显著。
(二)人工建造系统
从人工建造系统来看,涉及到村落内的民居、建筑、街道、建筑、水埠、建筑等。以广东昌教村水乡村落为例,就是典型的网状水乡,由于水乡传统村落水皆相宜,这一空间特点也决定了聚落在布局时,许多人工建造元素都受水的影响,在中心区域或是村落内的河道交叉口、广场等地,也是人流量最为密集的地区。整体而言,广东水乡传统村落在人工建造体系上具有密集型、连续性的特点,密集型主要是指建筑之间联系密切,由于水乡传统村落内部里巷尺度较小,在建筑空间展示上呈现出高密度、低层高的特点,同时,由于水乡村落聚水而生,水系本身的距离感和便捷性,也是在进行建筑选址时的一大重点。而连续性主要是由于村落临河,进而使得传统村落在建筑街巷院落之间有机组合,富有序列感。
(三)民俗文化系统
从民俗文化系统上看,广东水乡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空间具有较强的地方性。以昌教村为例,其内部民俗文化系统主要包括宗祠和神庙,其中宗祠建筑大多临水而建,而祠堂两侧设有书塾或门楼,聚落以宗祠建筑为核心,沿四周展开,围绕周围环境形成了主要的入口景观空间和居民活动空间。从村落内部的乡道肌理和院落组织上,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层次感,不仅彰显了聚落民居的伦理秩序,也体现了人居聚落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配合,邻水而建,依水而兴,也是广东水乡传统村落的重要空间特点。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也体现出当地人民对于水文化的信仰。
三、广东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问题
(一)观念因素:缺乏文化保护意识
在当前现代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商品经济得
到了有效发展,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传统村落文化造成的破坏和影响较大。一些珍贵的村落古建筑,或由于人为改建或由于年久失修被破坏,也影响了水乡古村落的内部布局。同时,村落内部一些独具特的民风民俗和传统工艺,也受现代科技的影响,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而面临着失传或被破坏的危险。并且受限于思想的局限,当地居民缺乏村落文化保护意识,尤其对于一些经济水平落后的村落来说,在村落发展中存在着短视化问题,忽视了对村落的文化保护。
(二)外界因素:产业经济冲击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利益驱使之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变更之下,大部分水乡传统村落的年轻人会选择外出打工或迁移进城。这也造成了水乡传统村落内部人口比例严重失调,老龄化现象严重。有生力量的外出,使得村落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必要的维护,历史文化延续难以得到保障。一些传统村落本身人口稀少,产业凋敝,对于文化生态的保护和传承十分不利,加之当地政府组织新农村建设、旧城改建等,一些传统村落有被合并的风险。同时,在社会的不断变迁之下,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环境商业利益的驱动之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受到较大的发展阻碍。广东水乡传统村落生态的继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作为文化生态的重要载体——传统技艺,在传
承人和传承制度方面,面临较大的发展困境。这些都会对水乡传统村落在布局选址、建筑风格、文化特点等方面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保障不力:保护机制相对滞后
在广东水乡传统文化生态保护过程中,突出问题在于保护机制缺乏,保护措施滞后,许多地区都是已经形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之后,再进行的保护。并且,在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保护措施明显力不从心,在保护内容上,局限性较强,仅仅停留于物质层面。例如,对于传统村落中的祠堂、长廊等建筑进行修缮,而缺乏对村落内部原有的人文、宗族以及生态背景民风、民俗及传统技艺的传承,文化保护的缺失也会使水乡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难见成效。
四、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保护策略
(一)提升认识,加强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价值分析推进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有效保护,需要增强认识,加强村落文化保护意识,当地政府以及居民都需要认识到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的价值,具体可以从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旅游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展开。在历史文化价值上,涉及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建筑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科学研究价值,主要是指水乡传统村落在景观设计结构、设计建筑特点、村落的选址选材构造的价值层面上。政府要从宏观决策层面上,切实提升对广东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重视,认识到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不仅是出于继承传统
085
现代营销上旬刊
北京的特产文化的现实需求,也是增强当地文化软实力,提升当地文化形象的重要工作。同时,要协调建立水乡传统村落保护机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保护措施,提升保护效果。
在推进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过程中,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尤其对于生活在水乡传统村落的村民来说,更要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增强对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认可度和保护的自觉度。在民间工艺的传承方面,要发挥教育与文化生态相结合的优势,做好传统技艺人才培养,政府通过推进当地职业教育院校的共同配合,支持基层引入培养传统村落专业人员和管理人才,在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中发挥所长。尤其对于具有文物保护和历史建筑修缮的能工巧匠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支持。例如,设置一定的技能比拼大赛或民间艺术达人选拔赛,通过资金奖励的形式给予民间艺人传承人、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人以支持和鼓励。同时,为带动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要做好宣传与推广,结合当地实际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选择传播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宣传形式。在一些广东水乡传统村落内部,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文艺汇演等方式,对村民积极宣传村内的历史文化,从而更好地挖掘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旅游经济价值,以此增强村民的主动保护意识。
(二)完善制度,做好宣传推广与制度措施的制定出台在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过程中,要发挥宣传推广作用,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做好水乡传统村落的制度保障,为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保护提供硬性约束。例如,及时调整传统村落民居土地政策,放宽个人或集体租售传统村落的条件,进一步发挥古建筑的活力。对于广东水乡传统村落来说,本身村落数量多,且保存现状和发展特各有不同,在进行文化生态保护时,要因地制宜开展定期的普查统计工作,分级分批地进行保护对象设计。要组织专家对广东水乡传统村落的文化形式进行多样的收集记录,结合文字、图片等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开展个性化的保护工作,更好地挖掘其建筑特,保存历史文化内涵。广东地区有着比较典型的侨商文化,对于这些具有典型侨商文化的水乡村落对于一些身处交通要道,或自身商业情况发展较好的传统村落,可以将其部分业态适当恢复,设置一些具有地域特点的饮食和手工艺等商业业态,以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
在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过程中,其中最大难点的往往是资金,包括设有专项资金。对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于水乡传统村落生态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放置于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中,切实增加水乡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此外,要整合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例如,将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治理等项目。在进行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过程中,除了发挥政府的政策扶持作用和财政拨款效果以外,也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社会慈善力量,参与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激发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活力与生机。政府和相
带一的成语关组织要定期组织前往古村落古建筑的考察人员共同参与到培训中。同时,要学习省内外成功保护开发的先进经验,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前来指导实践,更好地普及传统村落的保护知识,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
(三)合理开发,重视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原生态性广东水乡传统村落数量多,保存现状与发展特点各不相同,在进行保护与开发时,要因地制宜,做好当地水乡传统村落的普查与抢救工作,合理开发,尤其要突出水乡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和原生态性。此外,针对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环境,广东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过程中的宣传推广,可以放置于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借助智慧旅游的形式,推广和宣传广东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价值,发挥明星村落的辐射带动效应,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民间为辅助的开发队伍,实现广东水乡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兼顾其经济性与文化性的共同发展。基层工作证明
五、结语
对于广东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来说,需要结合自然生态系统、人工建造系统、民俗文化系统进行全面考量。同时,要针对存在的观念性问题,经济性问题,政策制度性问题进行优化,有效梳理村落内部的传统格局和脉络肌理,结合区域发展规划探索分类保护的模式,更好地延续传统村落的文化脉络,真正实现生态宜居、文化传承、地域特的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魏成,钟卓乾,廖辉辉.古劳水乡空间生成解析与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特征[J].南方建筑,2021,(04):97-104.
[2]谢漪.岭南水乡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特与保护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3]汪瑞霞.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及其价值重塑——以江南传统村落为中心[J].江苏社会科学,2019,(04):213-223.
董洁电视剧[4]李方联.文化生态学视野下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探讨[J].传媒论坛,2018,1(10):11-12.
[5]杨军.广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路径新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02):49-55.
此时已莺飞草长爱的人正在路上[6]刘玉宝,邱昭元.赣南传统村落文化的生态价值[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7):23-24.
[7]邹明华.传统村落文化记忆和文化生态保护问题探讨——以云南文山州上果村为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62-65.
作者简介:
陈瑞萍(1978—),女,汉族,广东省佛山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乡村经济;
罗海全(1999—),男,广东阳春人,大专,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乡村旅游。
08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