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专业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模板】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专业“十二五”
建设与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格局和质量,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尤为重要。为切实搞好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水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07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年2号文件)的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结合本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简历发展方向怎么写
一、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情况
**学院从199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学院2005年9月开始招生的本科专业,至今已有了八年的史,已培养了四届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建设,以该专业建设为龙头,组建了信息工程学院。目前,信息工程学院拥有一个“电子与信息工程”市级重点学科、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和“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与信息实验教学示
范中心”、一个“河北省电子信息教育创新高地”、两个省级品牌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一个河北省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光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0年7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第六批特专业建设点。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团队,承担国家基金项目、河北省基
金项目、邯郸市科技项目和院级科研项目等科研项目48项,,获国家、省、市科研成果奖15项,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软件著作权14项、应用新型专利一项;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23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62篇,出版专著8本。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5人,外聘兼职教师1人。每年招收80人,现有专业实验室16个,校外实习基地8个。
该专业的教学团队注重校企合作,主要承担了东软集团授予“华北实训基地”和“邯郸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任务,是国际数码及嵌入式技术培训认证机构(IDETCO)的培训中心主要力量。几年来,与东软集团和IDETCO 联合培养Java软件工程师和嵌入式工程师213名。该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被安排或聘用到了河北、北京、广东和上海等地的计算机公司和研究所工作,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问题
根据当今企业需求和前沿技术,多次调整了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课程设置基本科学合理,并充分利用短学期和毕业实习开展了实训教学活动,效果显著,培训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在课程设置上还需按具体应用进行分块设计,突出其特,实践性课时数需要加强,工程案例实训教学还需在各专业课程中进一步推广,综合性课程设计有待完善。
监察局长(2)课程内容的问题
根据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对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的修订课程内容,逐步由过去的大部分课程内
容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少,与软件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不够,甚至一些内容脱离了快速发展的软件企业的需求现状,向与企业生产实际、工程应用实际转变。但是,课程中工程案例引入的还远远不够,项目驱动教学刚刚启动,课程内容如何更加贴近实际。
法定婚假⑶教材建设的问题2022年5月15日五行穿衣
编写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和《电路分析》教学用书,师生反映良好,但其它课程教材建设工作比较滞后,特别是工程实训教材建设需要加强。
⑷“双师型”教师的问题
要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工程背景的师资团队。经过三年的建设,要有50%以上的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这一点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核心,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按照“强化特、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把我校的本科教育教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为河北区域经济和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三、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教学服务于社会,在建立健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平台、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内容,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强化学生
假释的条件
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力争通过五年的专业建设,把**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成具有显著特的国内领先专业,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服务于信息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
四、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为了达到建设目标,我们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建设:
1、特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地方行业背景与**学院办学定位,我们对现有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深入地方企业对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结合我校的学科优势,以“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确定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需求的基本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经过多方多次修订,制定出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3+1”人才培养方案。
(1) 构建课程体系结构。针对目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问题,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分方向、分模块地设置课程。
分方向设置是指围绕目前社会需求方向的相关知识点组织相关系列的课程,分方向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按照应用需求方向更好地理顺相关知识点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删除重复、过时
的教学内容,增加新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扩展和教学时数减少之间的矛盾,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在“3+1”培养方案中分为“JAVA软件开发”和“.NET软件开发”方向。
分模块设置是指围绕同一个方向知识点,分模块设立课程,目的是引导高年级的本科生依据自身的发展目标,选择不同应用的课程进行学习,拟围绕方向知识点设立专业基础、方向、项目开发三个模块的课程。①专业基础模块课
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内容以计算机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为主,从应用和课时角度考虑,将汇编语言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合为一门课,删除了编译原理。②方向模块课程以密切结合该方向的应用需要,重点放在应用开发技术的培养,增加了移动应用软件技术、软件文档与标准、XML语言、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③项目开发模块针对项目类别设立了四个项目的开发,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软件开发能力,这四个项目分别为中小型企业网站的设计和开发、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B/S结构的企业级项目开发和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项目由易到难,顺序进行,减少了课堂讲授时数、加大了实践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从而达到“学生毕业能就业、就业能上岗、上岗成骨干”目标。分模块设立课程有利于高年级本科生根据自身未来设计和特点进行分流学习。
(2)完善教学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上,瞄准培养目标,拓宽基础,深化专业,着眼能力,优化教学内容;
同时,拟结合我校计算机学科在网络、图形图像、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虚拟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强化特内容。
(3) 充实特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上,以特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为重点,拟针对新的课程体系,组织同一分块课程教学的教师组成该系列课程的研究小组,对该方向上的基础、原理、技术、应用展开研究,深入调查国内外该方向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发展前景,在基本培养规格的基础上,通过融合行业背景需求,开发特教材和教学资源,制定教学大纲。
2、培养机制建设
释然什么意思
(1)在教学过程上,通过由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科研小组设置特课程、特实践教学平台、专题系列课程、特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研究课题组,发展特能力,真正做到以科研促进教学,带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