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班小医院游戏为例浅谈角游戏的推进策略
  以中班小医院游戏为例浅谈角游戏的推进策略
游戏活动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
角游戏是幼儿的最爱,他们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生活。每当一个新游戏开出来以后,就会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那里的人丁特别兴旺,其他角区则冷冷清清。游戏到了一个瓶颈口,是放弃不受欢迎的游戏,还是选择有价值的游戏想办法推进,重新唤起幼儿的激情,教师面临了抉择。列数开展的游戏,诸如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点心屋都是幼儿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也是众多教师的保留游戏。难道暂时冷清,它们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了吗?与其不断翻花样生成新游戏,不如在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策略使老游戏生成新内容,不断地推进游戏,丰富游戏的情节,重新唤起它的活力,并使幼儿玩出水平来。
策略一、筛选甄别生成点——拓展游戏内容
活动片段:这几天带娃娃来小医院看病的爸爸妈妈诉说自己娃娃的手心嘴巴里有红点点。小
医生按照惯例用听诊器听了听娃娃的胸口,并在纸上画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圆圈。“这些都是细菌,你家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医生说。然后,医生要求宝宝住院隔离,护士也忙着吊起针来。在游戏讲评中,教师问小医生:“你是怎么知道宝宝有细菌的?” 小医生回答:“化验的地方。”教师又问:“医生用什么东西来化验的呢?”幼儿答道:“显微镜。”教师小结道:“原来医院有个专门化验细菌的地方叫化验科。”第二天,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显微镜和化验科的牌子。   
在游戏讲评时,幼儿这样阐述显微镜:“它能看到小虫子。”“它还能看到细菌。”“细胞。” 友友在下面插嘴道。教师进行了追问:“细胞是什么呢?”苗苗说:“细胞有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多的话会生病。”教师问:“如果医生化验出来红细胞多的话,怎样来告诉病人呢?”“画下来。”教师追问:“怎么画呢?”“画一个一个红的圆圈。”教师提出:“今天,大家提到了细菌、细胞,到底它们长什么样呢?细菌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请大家回去查一查资料。”第三天,苗苗和小雨都来做小医院的游戏。两人都想做化验科医生,于是她们自己分工,一个抽血,一个化验。苗苗向小建筑师借来了许多细细的圆柱体,她说这是抽血用的。小雨在那里模仿医生使用显微镜的样子,并在纸上记录着。
分析:手足口病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传染病之一。发过宣传资料给家长,而教师也把预防手口足病作为这几周的生活重点。所以,幼儿将这一经验反映在医院的游戏中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将手足口病作为游戏的主要内容去拓展,则范围太窄了,一旦手足口病不再成为周围人的话题时,游戏又将陷入瓶颈口。因此,关于手足口病,教师可以从幼儿自我预防的方法入手,引导幼儿画预防手口足病的方法作为宣传资料张贴在小医院里或送到娃娃家等。
而教师抓住幼儿在分享游戏时提到的显微镜而生成了新的游戏内容,能满足幼儿动作的需要从而来激发出幼儿的游戏兴趣。红白细胞属于知识性的内容,它的提出只是个别幼儿的间接经验,不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在游戏初只需在显微镜到底化验什么、怎么化验入手。在这以后,可以拓展为记录的方法以及抓住每学期要幼儿化验血素的契机来深入游戏内容。同时在玩的过程中还能发现新的生成内容。
游戏中,教师可以发现好多小朋友自发生成的内容。在筛选甄别上,教师应顺应符合大多数幼儿经验的,引发多数幼儿兴趣的内容,并且所选择的内容发展空间较大,这样才能够促使游戏在不断推进中。
2020三九天时间表策略二、分享同伴经验——规范角行为
健身房私教活动片段:小医院的化验科来了个新医生——小洋洋。只见他用细细的圆柱体积木熟练地在小警察的无名指上轻轻点了一下,然后用另一细圆柱体积木佯装抽血的动作,并把它随意放在了装“试管”的小筐里,最后拿着棉花压在小警察的无名指上嘱咐压紧。
在游戏分享时刻,教师有意识地请小洋洋介绍了自己愉快的医生经历并进行了实物操作。有个小朋友细心地发现医生的抽血管随意摆放并提出了意见。于是,大家围绕着医生怎样来验血展开了讨论。宝宝说:“医生是用一根很细的针戳无名指的,不是用很粗的管子来戳手的。他还要用手捏一捏手指头,把血挤出来,再用一根吸管吸一吸血放到管子里去的。” 许杨补充道:“针刺好以后就要丢在旁边的垃圾桶里,不能再用了。”“为什么呢?”“人家用过了,不卫生。”教师追问:“那装血的管子叫什么呢?”见没有一个小朋友知道,教师便丰富了“试管”这个词。小雨补充道:“我看见医生有的血是放在管子里的,有的是放在一块长方形的玻璃上的,再用显微镜看的。”紧接着教师又通过几个问题与幼儿的积极互动:“是不是所有人的血都是装在一根试管里的呢?”“医生是怎么知道这是哪个病人的血呢?” “那装着血的试管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呢?”就这样,把抽血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细化。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经典祝福短信
分析:自从小医院开设了化验科,小朋友都喜欢做化验科的医生。在游戏过程中,由于幼儿是以玩为目的的,所以他们非常满足抽血的简单动作,没有关注到其他的细节。这是新游戏的正常现象。教师也发现装血的“试管”摆放随意,游戏的模仿程度也极其简单。教师避免了在游戏过程中打扰幼儿的玩兴,选择利用游戏讲评,特意请玩医生游戏的小洋洋来介绍。有幼儿开始质疑起抽血的步骤。因为每个幼儿都有去医院或在园接受验血的经历,所以讲评时通过游戏者的实际操作唤起了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以此丰富了该游戏的玩法。
中班幼儿对游戏材料不同于托小班,应该摆脱摆弄阶段,通过经验的迁移,逐步学会使用为游戏所提供的各种材料(包括玩具材料、病历卡、化验单等)。此外,除了模仿医生的动作还可以模仿医生的语言,使游戏的水平不断提高。
比如,回忆当医生碰到怕验血的小朋友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化验科的医生,碰到怕验血的小朋友时会怎么做。又如,当病人的化验结果是红细胞少得了贫血,医生可以对病人在饮食上提哪些建议呢?让医院的游戏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                                     
游戏中,总会有新生力量加入。当教师发现他们不会使用游戏材料的时候,应给予等待,先满足幼儿在游戏中的愉悦感,再将问题藏于心中。在游戏讲评时,将其他幼儿的经验迁移过来,使这部分幼儿初步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并通过今后的操作实践来提高他们的游戏水平。
策略三:激发自主意识——支持游戏进展
活动片段:随着教师给小警察们提供了一台“电脑”后,小医院的医生要求教师也给他们做一台电脑。“你们要电脑有什么用吗?”“小医院挂号收费的时候要用的。”“医生配药也要用的。”“可以查病人的资料。”“教师这两天有点忙,我把键盘的图片打印下来,其他的你们能自己做吗?”动手能力强的几个小朋友跃跃欲试。中午,她们在材料库里来了纸盒子、手工纸、封箱带动起手来。纸的尺寸不适合,她们会剪剪拼拼。几个小朋友合作得很好,或是帮忙按住纸,或是拿来教师做的电脑做参考。电脑完成后,大家决定给挂号收费处用。原先大家都喜欢做医生,不愿意做挂号收费员的工作,现在这个角因为有电脑可以操作,也有人做了。
分析:当有幼儿提出游戏所需要的材料时,教师除了提供现有的材料或引导用别的材料来
替代,有时可以适当地提供半成品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因为幼儿参与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教室一角设立的开放式材料库为幼儿们的创造活动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幼儿一旦成为创设环境的主人,便会激发出他们的内驱力,有需要便会有创造。他们会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游戏材料,使游戏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形象化玩具也随之减少。老师创设的材料库,所提供的都是低结构的材料,这是对幼儿材料上的支持,也有利于幼儿创造想象力发展,同时激发了幼儿的自主意识。
策略四、挖掘课程资源——诱发游戏兴趣
活动片段:每个学期,保健教师都会为全班小朋友普查视力,教师也借用这个契机整合课程生成了“保护眼睛”的主题。尤其是数活动“我的眼睛得几颗星”,不仅让幼儿通过寻自己的视力在哪个区间(最高五颗星)从而得知视力的好坏,还让幼儿明白幼儿阶段的视力不是永久的,现在视力不好的小朋友通过矫正等手段可以变好,好眼睛不注意用眼卫生也会变坏。幼儿在主题背景下,把查视力的游戏也带进了小医院。这天,郦桦挂了个眼科,小
雨医生就利用主题墙上的视力表为郦桦检查起了眼睛。小医生边指着1.0(四颗星)这一行的字符,边看着病人。只听到病人说:“看不清。”医生接着往上指,……终于病人在0.4(没有星)这一行准确地指对了。于是,医生吩咐病人:“你眼睛不好,要去配眼镜。”只见病人相当配合地留出了“钱”准备配眼镜。
游戏讲评环节,教师就病人的视力问题与全班幼儿展开了较为详细地讨论:病人近视的原因、坏视力能变好吗、除了配眼镜、滴眼药水,在生活中怎样保护眼睛(环境、饮食、用眼卫生等方面),最后落实到医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与病人交流。
分析杜威认为,儿童所听所想都是直接与他接触的活生生的事物,即儿童所关心的事物是和他的个人生活和兴趣结合在一起的。幼儿在小医院的游戏中自发生成了“查视力”的内容,这是在课程主题“保护眼睛”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教师挖掘的课程资源也是发生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人、事、物,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的课程支持都是诱发幼儿游戏兴趣的原因,也符合了他们的游戏需要。
伊人是什么意思在主题背景下,教学活动为游戏活动奠定了基础,游戏活动支持了课程目标,两者相互支撑。教师通过游戏讲评的方式再次激发幼儿对课程内容的回忆,既充实幼儿的游戏语言又
能将这些常识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幼儿生成的游戏内容,丰富了游戏的内涵。
策略五、拓展知识——提高游戏水平
活动片段:由于时间还早,小医院里暂时还没病人,只见小医生小雨正在忙碌着。她了一张白纸,将纸对折好几次后便沿着折痕剪了起来。鉴于小雨经常喜欢动手制作游戏材料,所以教师决定不露声地加以观察。小雨选择了靠墙的位置,将其中一长纸条贴在了墙壁上,接着又在用固体胶往上接了一条。就这样,一直贴到了窗沿这里。“医生,这是什么?”“尺。我要给体检的人量身高用的。”
见小雨做的尺上没有刻度,教师又问:“怎么量呢?”“上面还要做一个压在头顶上的东西。”“尺上有什么呢?”小雨摇了摇头。这天,教师带着小朋友利用体锻结束后的时间专门去保健室看测量身高的尺。之后,见幼儿对测量非常感兴趣(小警察游戏里已出现警察用缎带测量腰围并剪下系蝴蝶结来代替警察的腰带), 教师又让小朋友收集并交流各种各样的尺,初步了解了各种尺的作用、尺的摆放等一些较浅的知识。同时在小医院引导幼儿探索除了用尺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替代尺来测量身高。
    分析:尽管适合学习精确测量的最佳年龄要到大班,但在游戏中已经出现了幼儿对测量感兴趣,开始为以后的学习做些准备,打些基础减少一些坡度,认识一下尺,了解一些其他可替代尺的测量工具一样。游戏中,既要创设能满足低认知水平幼儿的环境,要根据幼儿生成的情况给予部分有强烈学习欲望的小朋友以挑战的机会。这样,由此及彼,少部分人带动一部分人乃至全班人,游戏才可能越做越精彩,幼儿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儿童有着不可抗拒的生长的力量,这个力量是教育真正的动力。“教育应当符合儿童的生命本性,应当尊重儿童的生活本质,应当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
植物大战僵尸 无尽版攻略
儿童的经验是转化的、生长的。已经获得的经验不是固定不变的占有物,而是一种动力和媒介,促使儿童开辟新的领域,获得新的经验。但教师在提供支持中切忌任何急功近利、揠苗助长,试图让儿童获得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的行为。因为脱离了儿童的世界与生活,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