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可由学生介绍诺贝尔导入,也可由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导入,或者由复习消息的一般知识导入。
2.学习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己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词。
重点词语:
颁(bān)发:发布或授予奖状、勋章等。网上看电视直播
遗嘱(zhǔ):指人在生前或临终时嘱咐处理死后各事的话或字据。卓(zhuó)有成就:有很突出的成就。卓,高超。
颇(pō):相当地,很。“颇”还有“偏”“不正”的意思,如“偏颇”等。建树:建立的功绩,取得的成就。注意不要写成“建数”。巡回检查组演员表
仲(zhòng)裁: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方居中调解,作出裁决。法律上特指发生纠纷者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方审理,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纠纷。
拨款(kuǎn):拨给钱款。注意不要写成“拔款”。巨额(é):巨大的数额。
利息:因存款等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钱。
字形辨析与词义辨析:
遗—遣 渗—掺 即—既 裁—栽—载
贡献—奉献 成就—成绩 评定—评议—评论
3.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教师采用播音的形式范读这则消息,学生听读,也可以指导学生范读。
听读之前,教师提出正音要求:注意还有哪些字词的读音是自己拿不准的,边听边标好拼音,或者圈画出来请教老师和同学。提出阅读任务: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有关消息的知识,出本则消息的要素和结构中的“背景”部分。
(2)初步理解。学生互相交流后,师生共同明确阅读任务,特别是要明确第4段是背景部分。
(3)进一步理解。让学生结合批注简要概括:消息的电头、导语、主体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
教师点拨:电头交代了新闻发稿的单位、地点、时间;导语部分概括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主体部分叙述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背景。作者这样安排内容,是从内容的重要程度,以及受众的关注程度来考虑的。
4.重点研读,深入思考。
(1)让学生思考:主体部分已经把消息的主要内容概括完整了,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这一段可否删去?
教师点拨:文章的第4段是背景部分,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暗含评奖客观公正的意思,也说明奖金确实是发给了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2)让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诺贝尔的资料与这则消息结合起来阅读,说一说诺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言之有理即可。国庆假期2022法定假日几天
5.比较辨析,体会语言。
注册金融公司 设问:本文怎样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学生在文中勾画出具体词句,自行批注,之后四人一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就以下内容作随机指导。
第一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明确:“首次”说明了这是第一次颁奖,如果去掉,体现不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句: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明确:“根据”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实施及颁发诺贝尔奖的依据;同时,运用数字也准确说明了不同国家颁奖机构的数量。
第三句: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成就。
明确:评价贝林的研究成果是“卓有成就”,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是“颇有建树”,语言极有分寸,准确平实。
6.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从报纸或互联网上选择一则有一定篇幅的消息,标示出其结构的各部分,看看它是不是使用了“倒金字塔结构”。
(2)如果这则消息使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想一想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想一想能否用倒金字塔结构来改写。春节习俗作文
初二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素养)
二、新课导入
在世界科学,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三、背景知识
1、有关作者简介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他一生致力于的研究,因发明硝化 甘油引爆剂,硝化 甘油固体和胶状等,被誉为“大王”。
路透社: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目前英国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在128个国家运行。(世界多媒体新闻通讯社:美联社【美】、路透社【英】、法新社【法】、塔斯社【俄】、共同社【日】、德新社【德】、中新社【中】、新华社【中】等)
2、创作背景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的专利。以后他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接着又研制无烟火 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 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颁发,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看看课外阅读材料。
补充材料一:▲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
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地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补充材料二:▲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补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3、文体知识
新闻,也叫消息,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每则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上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四、基础巩固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拨款(bō) 逝世(shì) 颁发(bān) 遗嘱(yí) 渗透(shèn) 卓有成就(zhuó) 仲裁(zhòng)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五、课文解析
(一)整体把握
1.这则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3.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简明扼要地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
兵马俑资料详细 4.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课文的第二、三、四段是新闻的主体部分,交代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
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等。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二)深度研读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