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9系统基因编辑技术——解读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
CRISPR/Cas9系统基因编辑技术
—解读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
王海帆1王予涵2初明1李燕1王月丹
(1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北京100191 2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北京100032)
摘要法国科学家卡彭蒂耶和美国科学家杜德纳因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成果,获得了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她们的主要工作是揭示了C R IS P R/C as9的结构与功能。
C R IS P R/C as系统是细菌清除入侵外源性
D N A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系统,可通过C R IS P R系统 捕获噬菌体的D N A序列,进行记忆和识别并清除病毒的感染。基于CRISPRVCas技术进行基因编辑,具有通用性高、精确度高、实验周期短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研究、生物育种 及人类疾病的基因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学术成果和经济效益。但是,在该技术的应用中,也存在着脱靶等技术性问题和人类社会的伦理问题,这也需要依靠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进步解决,让C R IS P R/C as技术这把基因的“魔剪”成为造福人类健康和生活的“神器”。
关键词基因编辑C R I S P R/C a s诺贝尔化学奖
商铺投资
中国图书分类号:Q783.1 文献识别码:A
2020年10月7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医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宣布,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RISPR/Cas9技术的发明者一一来自法 国的微生物学家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来自美国的分子生物学家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诺贝尔奖是当今世界上授予科学家的最高学术荣誉奖励,只有对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及其完成人才能获得如此殊荣。卡彭蒂和杜德纳研究的基因编辑技术是什么?该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又有哪些影响和贡献?在 此,一起学习了解一下。
如何投资货币基金1细菌的免疫与CRISPR/Cas9系统
细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体积很小,在动物和植物等其他生物体内均有大量的寄生性细菌。但是,在细菌体内也会有寄生物,这就是被称为噬菌体的病毒。当人体被细菌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对体内寄生的细菌进行清除,这就是免疫反应的现象。同样,细菌被噬菌体感染后,也会启 动其拥有的细菌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的感染。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都没有发现细菌清除病毒感染的具体机制。直至1987年,日本科学家石 野良纯(
江苏卫视2022跨年晚会节目单Ishino Y)在对细菌的研究中发现,在大肠 杆菌碱性磷酸酶的编码区下游,存在着一段包括29个碱基大小的重复片段和32~33个碱基组成的非重复序列相互间隔串联排列所组成的重复结构区域[w]。由于技术条件所限,这种结构区域的功能在当时并未明确,也未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测序技术的发展,在对细 菌的测序工作中,人们发现这种串联性重复结构区域在细菌中广泛存在。为了规范研究,人们将 这种串联性重复结构区域命名为成簇规律间隔性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英文缩写为CRISPR[3】〇后来,人们通过对质粒转染细菌的研究,发现这种 串联性重复结构区域的功能为清除进人细菌内的噬菌体和质粒等携带的外源性DNA分子即
细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系统[7]。
土豆红烧肉的做法
细菌的CRISPR结构一般是由编码短回文重复区和间隔区序列组成的串联性重复结构,并与 其上游编码CRISPR相关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 as蛋白)的C as基因、前导区共同组成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18ZX09303047);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通信作者
CRISPR/C a s系统[丨](图1)。在这个系统中,(:批基因具有非常丰富的多态性,其编码的Cas蛋白具有 核糖核酸结合的结构域,同时还具有核酸内切酶和 解旋酶的活性w。前导区实际上就是CRISPR序
列 的启动子区域,负责结合转录酶,启动CRISPR序列 的转录。CRISPR序列中的重复序列一般由21~48个碱基组成回文序列,可形成发卡结构;而间隔区 则是细菌捕获的来自质粒或噬菌体的外源性DNA 片段,即细菌建立的DNA序列“黑名单”。
C a s基因 重复回文重*回文*复回文
此系统是如何帮助细菌消灭人侵的外源性DNA分子的?在此,笔者以CRISPR/Cas9系统为 例进行简要说明。在外源性DNA(例如噬菌体DNA)首次进人细菌时,细菌会将外源性DNA的 一段序列整合到其自身基因组CRISPR结构中的间隔区中,此过程称为适应。当具有同样DNA序 列的噬菌体再次感染细菌时,CRISPR基因就会被 激活转录生成一系列CRISPR RNA(crRNA),每一 条crRNA均包含一段由之前感染的外源性DNA 序列转录而来的间隔序列(“黑名单”序列),此过 程称为表达。接着,细菌内的一种被称为反式激活crRNA(tracrRNA)的分子,会分别与crRNA和 Cas9蛋白结合,形成具有酶活性的RNA/蛋白酶复合物。通过碱基的互补配对作用,这个复合体可 和带有与crRNA序列相同的外源性DNA分子结合,并通过Cas9的核酸内切酶活性,分别切割与crRNA互补配对结合的DNA链及其互补链,使 DMA分子发生双链断裂,从而降解进人细菌的外源性DNA分子,干扰噬菌体对细菌的感染,此过 程称为干扰。
通过识别、转录和干扰3个步骤,细菌即可通 过免疫记忆的方式,特异性地识别噬菌体的DNA 序列,并将其降解,从而起到保护细菌正常生存和繁殖的作用。
目前,已经发现的CRISPR/Cas系统主要分为 两大类,其中2类CRISPR/Cas系统都只有一个共同的效应蛋白酶—Cas9。CRISPR/Cas9系统是发现最早、结构最简单、研究最明确及应用最为广泛的CRISPR/Cas系统。
2 CRISPR/C a s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与发展
基因是编码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核苷酸序列的总和,是记录支持着生命活动基本构造和性能信息的载体,决定了一个生命的生存、生 长和凋亡等全部的生理过程和表型。
自从发现核酸和基因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尝试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对基因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根本性改变或调节生命活动的目的。在 CRISPR/Cas9系统并应用于编辑基因之前,人们已 经在大量使用梓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 ZFNs)及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等技术,通过可与特定DNA序列结合的核酸酶靶向特异性的DNA序列,进行基因的编辑。但是,由于这 个过程需要核酸酶蛋白分子与DNA的特异性结合,每次编辑时,均需要按照耙点序列的不同,重 新设计和构建不同的核酸酶蛋白,工作流程复杂,成本很高,单一实验室往往很难完成,因此,其应 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往往只能用于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工作。
通过研究,人们发现CRISPR/Cas9系统导致 的发生双链断裂的DNA分子,也可通过易于发生错误的非同源末端连接的方式进行修复,但这种 修复往往会导致基因敲除、敲入和染体转位等编辑效应。
2011年,卡彭蒂耶团队发表了第1篇关于CRISPR/Cas9系统完整结构的论文™。他们通过基因分析等实验研究发现,在细菌清除外源性DNA过程中,共有4个组成构件参与,分别是一种被称为C sn l的蛋白质分子(即Cas9)、crRNA、tracrRNA和一种RNA酶(RNA酶瓜)。但在这篇论文中,对于这4种成分的具体功能,卡彭蒂耶并未给出答案。论文发表后,引起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杜德纳教授的关注。2012年,杜德纳与卡彭蒂耶联手在《科学》上发表论文[n],揭示了Cas9是 具有RNA引导下DNA内切酶活性的蛋白质分子,并在体外非细胞体系中,证实了该分子具有切割任意DNA分子序列的能力,具有修改基因的活性:12]。这也是杜德纳和卡彭蒂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主要成就
但是,由于在实验中遇到了一些技术性的困难,杜德纳和卡彭蒂耶团队并未能在细胞内成功
地完成基因编辑的工作,这也是最终该成果未能
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重要原因。美国华 裔科学家张峰在看到卡彭蒂耶论文之后,也开始积极研究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于 2013年最终在活体细胞内成功地实现了基因编辑,并且还在不断发展和改进着以CRISPR/Cas 系统为基础的基因编辑技术,使人们对细胞的基因编辑技术不断简化和实用。
3 CRISPR/C a s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由于CRISPR/Cas技术中使用的Cas蛋白分子具有切割任意DNA序列的能力,具有非常好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范围,在使用时不再需要像ZFNs和TALENs技术那样重新构建新的蛋白质结构,而只需要合成一段引导RNA(gRNA)即可 实现对任意的基因进行编辑。这极大推动了基因编辑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目前,CRISPR/Cas基 因编辑技术主要可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生物育种 和人类疾病的中。
在基因功能的研究方面,CRISPR/Cas技术可极大缩短基因编辑工具的构建时间周期,提高构 建的效率,已广泛应用于斑马鱼、小鼠、食蟹猴、果绳、线虫、猪、兔等各种动物的基因敲除、敲人 和诱导突变等模型的建立,极大推动了人们对各种基因功能的研究和认知,为揭开生命现象的最后密码提供了一件研究的“神器”。
在生物育种方面,CRISPR/Cas技术能针对作物本身的基因进行定点精准突变或精准编辑,从 而能极大提高育种的效率,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该技术已在水稻、小麦 和大豆等农作物中应用,改善这些农作物在抗病能力、优势、不育性、株高、支链淀粉含量、抗 除草剂性能和香味等方面的性能。此外,在番茄、土豆和莴苣等11个园艺作物品种中也在使用CRISPIVCas的基因编辑技术[13]。有人统计,目前 已有包括模式植物、农作物、果树等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多达21个物种,使用该技术进行了基因编辑并取得了成功。在动物育种方面,有人采用CRISPR/Cas技术,对绵羊胚胎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也取得了成功。
在人类疾病方面,CRISPR/Cas技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首先,通过对人类胚胎中突变的HBB基因进行编辑修饰,在P-地中海贫血
症的患者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使这种遗传性血
红蛋白缺陷病的治愈成为现实。此外,CRISPR/ Cas技术在镰刀形红细胞贫血、血友病及亨
廷顿舞蹈病等遗传性疾病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
的进展,成为基因的重要技术工具U4)。利用 该技术,人们还可对干细胞和CAR-T细胞等免疫
细胞进行基因编辑,敲除与不良反应相关的
基因,从而提升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效果,减 少副作用,在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中,取得了成功,并且在不断地推广。
4 C R IS PfVC as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在很短的时间内,CRISPR/Cas技术就在基因
编辑领域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造福于人类
的同时,该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并且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挑战。
首先,由于CRISPR靶向目的基因的引导片段很短,只有几十个碱基,而人类的基因非常庞大有数10亿个碱基对,所以,很容易发生引导片段识别非目的基因序列而出现的脱靶现象,造成非目 的基因的受损,产生基因编辑相关的损伤。因此,如何提升CRISPR/Cas系统识别和编辑基因的精准度,是改善该技术应用的重要技术性问题:15]。
另一方面,为了能让CRISPR/Cas系统的成分 发挥基因编辑功能,必须使用一定的递送方法让其能进人细胞。目前,主要的递送方法包括物理递送(例如,显微注射、电转导技术等)、化学递送(例如,使用脂质体、纳米颗粒投递系统等)和生 物递送3种方式。其中,生物递送是临床基因中最常用的递送方法,占临床基因的70%以上。主要用于生物递送的载体是慢病毒、腺病毒和 腺相关病毒
(AAV)。其中,AAV免疫原性和生物学毒性都较低,是最为常用的基因病毒载体,但在基因中,AAV载体相关的死亡事件屡有发生,成为制约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临床应用的“瓶颈”。因此,发展和改良CRISPR/Cas的递 送系统,提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基因编辑和技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由于基因是人类的生命密码,对于人类基因的编辑,不仅面临技术发展和改善的问题,也给人 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伦理学问题是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应用时难以回避的问题,哪些人类基因能被编辑?基因编辑后对人类健
康和行为有哪些影响?哪些人的基因可被编辑?经 基因编辑的人类胎儿是否允许出生?在这些问题 得到科学和恰当的解答之前,对于人类的基因编 辑问题应慎之又慎。无论如何,CRISPR/CaS 技术给人们又一次带 来能改变自己命运的神奇工具,希望人们能用好 这把“魔力之剪”,让生活变得更加健康、更加美 好、更加幸福。5写在最后因为是奖励化学研究方面的成就,有关 CRISPR/Cas 技术的诺奖并未授予在细菌中发现 CRISPR 系统的日本科学家石野良纯和首次利用 CRISPR/Cas9技术进行活体细胞基因编辑的美国 华裔科学家张峰。但是,正如石野良纯在祝贺2位 科学家获奖时所说的,“但我并不后悔,古细菌的其 他研究同样让我感到快乐,并一直支持着我走到今 天”。是的,科学的意义在于发现,科学家的研究就 是他们的快乐。这就是科学家追求的全部。主要参考文献[1] 康细林,储丹丹,单斌.基因编辑新技术CRISPR-Cas 系统研 究及应用进展.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20.41(1):35.
王志文电视剧[2] 续国强,宋国华.C R SIPR/Cas 系统及其研究进展.2017年第 十五届中国北方实验动物科技年会论文集,2017:422.
[3] Jansen R, Embden J D, Gaastra W,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DNA repeats in prokaryotes. Mol Microbiol, 2002,(43): 1565.[4] Bolotin    A.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e repeats (CRISPRs) have spacers of extrachromosomal origin. Microbiology, 2005,151(8):2551.[5] Mojica F J M, Diez-Villasefior, C6sar, et al. Intervening se­quences of regularly spaced prokaryotic repeats derive from foreign genetic elements. J Mol Evol, 2005,60(2): 174.[6] Pourcel C, Salvignol G, Vergnaud G. CRISPR elements in Yersinia pestis  acquire new repeats by preferential uptake of
bacteriophage DNA, and provide additional tools for evolutio­
nary studies. Microbiology, 2005,151 (3):653.
[7] Barrangou R, Fremaux C, Deveau H, et al. CRISPR provides acquired resistance against viruses in prokaryotes. Science 2007,315(5819): 1709.
[8] Makarova K S, Aravind L, Grishin N V, et al. A DNA repair system specific for thermophilic archaea and bacteria predic­
ted by genomic context analysis. Nucleic Acids Res, 2002,30
(2):482.
[9] Gaj T, Gersbach    C A, Barbas    C F. Z F N. TALEN, and CRISPR/Cas-based methods for genome engineering. Trends Biotechnol,2013 (31 ):397.
[10] Deltcheva E, Chylinski K, Sharma C M, et al. CRISPR RNA
某年某月歌词maturation by trans-encoded small RNA and host factor
RNase III. Nature, 2011,471 (7340):602.
[11] Jinek M, Chylinski K, Fonfara I, et al. A programmable dual- RN A -guided DNA endonuclease in adaptive bacterial immu­nity. Science, 2012,337(6096):816.
[12] Gasiunas G, Barrangou R, Horvath P, et al. Cas9-crRNA
ribonucleoprotein complex mediates specific DNA cleavage for adaptive immunity in bacteri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2,109(39):15539.
[13] Karkute S G, Singh    A K, Gupta 0 P, et al. CRISPR/Cas9 mediated genome engineering for improvement of horticul-
turalcrops. Fro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7 (8 ): 1635.[14] Savic N, Schwank G. Advances in therapeutic 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Transl Res ,2016,168(10): 15.
[15] Pattanayak V, Lin S, Guilinger J P, et al. High-throughput profiling of off -target DNA cleavage reveals RNA -program­
med Cas9 nuclease specificity.Nat Biotechnol,2013,31(9):839.
(E  - mail  : wangyuedan@bj  mu . edu . cn )
订阅轻松便捷
欢迎订阅2021年《生物学通报》
为使广大读者更加便捷地订阅《生物学通报》,我们的线上订阅功能正式开通了!目前我刊已全
面接人! 中国邮政线上订阅服务,订阅渠道包括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http ://bk .11185 /)和“中国邮政”服务号。 |
订阅方法:关注《生物学通报》并点击一键订阅,即可跳转至订阅页面,直接下单支付,\ 即时购买,轻松收刊,再也无需担心错过邮局订阅时间!本刊订阅及投递服务由中国邮政承担,线上订阅客服为f  “中国邮政”服务号,邮政为:(当地区号)+ 11185-9-2。
《生物学通报》目前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发行,2021年每期定价15元,
全年定价180元。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506,国内刊号为:CN 11-2042/Q ,国际刊号为:
ISSN 0006-3193。
如果您需要过刊或有其他疑问,请与编辑部直接联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