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耦合机制研究
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耦合机制研究*
◎王国丽 罗以洪
币的拼音  摘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包含高度耦合性和明显差异性,构建更深层次上的主体共融机制、更宽领域的内容共通机制和更高水平的体制互促机制,对于促进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高效率的衔接耦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文章从主体培育、载体融合、绩效评估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高效衔接耦合提供保障。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耦合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政策叠加期,科学研判和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两者衔接耦合机制,让二者实现互促共进,长效发展,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界以魏后凯、张琦、汪三贵、李晓园等为代表的学者较早地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大多数学者普遍认同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协调、内在统一的。豆书龙,叶敬忠(2019年)认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具有在内容上共融、作用上互构和主体上一致的互涵式关系;李晓园等(2018年)系统阐述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在内容上的一致性、功能上的互构性、价值上的一元性和主
体上的共通性特点,认为两者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共生共存共促的关系;章文光(2019年)分别从任务逻辑、范畴逻辑和时间逻辑的角度阐释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承接的关系;还有部分学者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有差异和不同。张琦(2019年)阐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差异,认为前者具有特殊性、局部性、紧迫性和突击性,后者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渐进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关于两者各自怎么发挥作用,魏后凯(2019年)认为,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汪三贵等(2019年)强调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在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体制机制与基层治理、公共服务与生活质量等方面。学者们对两大战略逻辑关系的论证比较充分,对如何推进其衔接发展路径的研究值得参考和借鉴。但现有的研究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追踪性调研仍然不够,缺乏有实践意义的制度分析、机制构建与政策设计。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
(一)高度耦合性
目标相通,阶段相辅。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总体目标具有一致性,但两者在发展阶段上有区别。脱贫攻坚是要在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乡村振兴是要到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脱贫攻坚着重解决贫困众的基本生存问题,补齐贫困地区的短
板,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旨在促进乡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下,只有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内容共融,发展相应。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脱贫攻坚所包含的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内容与乡村振兴所要求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绿发展、生活富裕等内容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要义一致,范畴互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三农”工作的应有之义,一方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继承发展关系,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更高目标,是脱贫攻坚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随着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绝对贫困得到有效解决后,相对贫困问题便会成为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脱贫攻坚包含在乡村振兴要义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包含的是整个农村地区。
体制互促,共同发展。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脱贫攻坚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并形成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责任制,“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宝贵经验。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打造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构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同样可为下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提供思路指引。
应用化学专业就业前景
造梦西游3宠物怎么得(二)明显差异性
使命和任务不同。自“精准扶贫”思想提出之后,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得到深入推进,此时脱贫攻坚瞄准的对象是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17BJY021);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省领导圈示、指示课题《打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研究》(QS2019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  35  -
-  36  -
档立卡贫困人口或贫困地区,解决的是绝对贫困问题,实施阶段是2013年至2020年。2017年我国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到2020年之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由脱贫攻坚逐渐转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瞄准的对象是全部农村人口或农村地区,要解决的是相对贫困问题,实施阶段是2018年至2050年。可以发现,两大战略由于提出的背景不同,其使命任务也不同,乡村振兴战略在时间上、瞄准对象上和解决的问题上都要比脱贫攻坚的范畴更广。
目标和要求不同。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乡村振
兴的目标分三个阶段实现,具体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和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可以看出,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比脱贫攻坚目标更加长远和丰富。在发展要求上,脱贫攻坚的总要求是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稳定增收,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后者的要求同样比前者范围深远。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耦合
机制构建
通过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的梳理,可从实施主体、实施内容和体制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两大战略衔接耦合机制。
(一)更深层次上的主体共融机制
幽默的晒儿子送的礼物在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之前,应适度地将关注范围进行扩展,借助政府引导和市场资源配置“两只手”将政策或要素向非贫困地区或非贫困人口倾斜。政府层面要做好规划统筹,政策统筹,工作统筹,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市场层面要积极培育农民众的内生动力,调动起生产发展的主动性,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提高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020年后,还要对已经脱贫的众和地区进行长期的追踪和关注,防止其出现返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主体共融机制如图1
所示)
图1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主体共融机制 图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内容共通机制
第一,推动产业扶贫、生态扶贫与产业兴旺衔接耦合。一是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稳定粮食基础性地位为前提,调整粮经作物的结构。二是纵深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区域实际确立主导产业或优势特产业,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三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产业组织体系。积极引进或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领办或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强化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完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四是以绿发展理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绿发展贯穿到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实施化肥零增长使用,推广使用有机肥;集中处理和回收废旧地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实施绿农产品品牌战略。
第二,整合生态扶贫、村庄整治、异地搬迁、基础设施和危房改造等扶贫政策与生态宜居衔接耦合。一是压茬推进易地搬迁。以生态宜居为原则确定易地搬迁,重视搬迁后的产业发展和就业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可致富、能融入。二是推进生态扶贫、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生态宜居为原则,进一步扩大对村庄外貌、庭院、生活娱乐场所、厕所等的改造力度;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和垃圾收运处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庄交通、电力、通信、安全饮水、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覆盖,强化日常强维护和管理。三是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创新方式解决建设资金和标准问题,逐步扩大改造农村危旧房屋范围,提高危房改造补助标准,确保农户住得安全、住得舒适。
第三,强化教育扶贫与乡风文明衔接耦合。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扶贫工作,将非贫困地区、非贫困人口纳入教育保障体系范围,将工作重点逐步
(二)更宽领域的内容共通机制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教育、乡村治理和民生保障五个方面建立共通机制(如图2所示)。
由提高学前教育入学率和高中教育入学率转向提高教育质量上,有条件的地区可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实行12年义务教育。同时,重视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教育,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知识和技术,培养一批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和技能型农用人才。此外,还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既是精神贫困的解决之道,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途径。
第四,推进教育扶贫、干部驻村扶贫与治理有效衔接耦合。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基层干部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加大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强化基层干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力。借鉴脱贫攻坚时期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等经验,乡村振兴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驻村范围、时间、方式、人员等方面进行调整,切实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第五,聚力各项民生扶贫与生活富裕衔接耦合。生活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任务,是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问题之后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任务。首先是要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贫困地区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投入,补齐贫困地区教育和卫生短板。其次是要促进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此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真正地富起来。最后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适当将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政策扩展到全体农村居民民;建立长效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加速全民重大疾病、慢性病救助政策的完善。
(三)更高水平的体制互促机制
建立健全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耦合的有效保障。脱贫攻坚成功实践了一整套工作机制、责任机制、以及考核评估机制,这些可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在实践中,乡村振兴战略也可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责任机制,建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绩效考核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三、政策建议
通过衔接耦合的实现机制分析,提出从主体培育、载体融合、绩效评估的对策建议,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耦合实现高效运转。
(一)主体衔接:培育新型主体
加快培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自觉一方面是要激发农民的发展意识。对于少数贫困人口而言,要彻底解决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只能从思想观念来根除。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对贫困众的思想引导和文化教育,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激发贫困众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同时,要加大对广大农民众生产、加工、经营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发展要求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商人、大学毕业生、社会组织等广大社会各界力量,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能力,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中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模式。
(二)载体衔接:推进城乡载体融合
构建一套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易和自由组合的融合系统首先是要加快构建城乡之间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的流通渠道,促进生产要素自由平等交流和要素自由组合,让城市的资本在乡村能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让城市的人才和技术在乡村能实现其价值,逐步消除乡村产业发展的壁垒。其次是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创造条件。乡村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情况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或特优势产业,根据当地的劳动力素质、数量、技术支持和市场需求发展规模适中的项目,项目运营要关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位一体”;在原有产业扶贫项目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监管衔接:优化绩效评估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在监管上的衔接首先要建立绩效考核标准,从“三农”发展的整体战略要求出发,对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治理等相关领域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其次是要建立健全衔接工作的责任清单,强化绩效管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的功能协同和责任倒逼,尤其要考察干部的责任担当行为,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作为党政干部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和选拔的重要标准。最后要强化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育。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党性修养,联合当地党校、高校等机构,加大基层干部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不断更新基层干部的知识库,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改革,2019,(01).
[2]李晓园,钟伟.乡村振兴中的精准扶贫:出场逻辑、耦合机理与共生路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
(05).
[3]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J].人民论坛,2019,(04).
[4]张琦.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人民论坛,2019,(S1).
[5]魏后凯.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J].农村.农业.农民,2019,(B版).
大野狼和小绵羊[6]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  37  -啪嗒砰攻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