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
名词解释:
1.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2.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3.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4.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5.客观性的概念: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一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客观性常见于一些主观评分类项目,如体操、武术、跳水、花样滑冰等等。
6.可靠性的概念:是间接衡量第二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7.有效性的概念: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有效性包含两层意
思:即测量结果与测量目的的一致性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个有效的测量,其结果不仅要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而且必须可靠,两者缺一不可。
21、校标:是目前大家公认的最能反映测量属性的客观标准。
项目的区分度:是指该项目的测量成绩能够区分受试者不同能力水平的程度。
8.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9.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10.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11.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某一单一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
12.欠款起诉律师费用多少钱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移动单位距离的最短时间。
13.力量素质: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14.素质: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15.柔韧素质: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
情人节文案短句16.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17.协调能力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技战术活动的能力。
18.平衡性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
19.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相对稳定的特征。
运动技术: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
20.运动员选材:是指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培养,以便取得优越的运动成绩。
问答:
体育测量评价学科概述:
1.从大的科学体系看:体育测量评价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门类
2.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体育测量是一个系统,测量、评价和反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子系统
3.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体育信息输入—转换—输入的过程
4.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教育评价评价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
5.从体育科学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6.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体育测量评价的意义和功能:
意义:(1)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正确性;
(2)推进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4)强化学生评价的理念,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功能:(1)导向功能:体育评价具有指导方向的功能;
(2)监督检查功能;(3)激励功能 (4)筛选择优功能(5)诊断改进功能
测量的三要素:一、事物属性 二、法则 三、指派数字/符号
测量量表的特性:顺序、距离、原定。
名称量表:与顺序、无距离、无原点(不能认为10号运动员的成绩比7号运动员优秀)
有序量表:有序性、无距离、无原点 (比赛名次中,第一名优于第二名,第二名优于第三名,它们之间只能说只能说谁比谁好,但不能确定,即能力上的差异不能有名次上的差异来确切反映,也不能说最后一名的能力为0.)
等距量表:有序性、有距离、无原点
比例量表:有序性、有距离、有原点
测量过程分解的三个过程:
第一过程:由推测值推测现象真值的过程(测试者误差);
第二过程:由现象真值推测指标真值的测量过程(受试者误差);
第三过程:有指标真值推测属性的过程(指标误差)。
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一、测试者的水平 二、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 三、测量的指标特征 四、测量的尺度
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一、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 二、重复测量间隔时间 三、受试者能力的发挥水平 四、测量的长度 五、测量指标的类型 六、测试细则
有效性的概念: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有效性包含两层意
思:即测量结果与测量目的的一致性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个有效的测量,其结果不仅要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而且必须可靠,两者缺一不可。(重复)
效标的确定的方法:一、专家法 二、总分法 三、正式比赛法
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测量的三个科学性因素衡量测量误差的要求而产生,都是用来衡量测量误差大小的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测量三性是统一的;但从局部来看,它们分别衡量三个子过程中的误差大小。可靠性是有效性的一部分,可靠性高,有效性未必高;可靠性低,则有效性一定也低;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一般认为,区分度指数至少应达到0.20
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胸中点:接近人体的胸骨中部,位于左右第四胸肋关节连线的正中点,是测量胸前后径的测点。胸中点的平面一般比第四肋间隙的乳头间平面要高一些,也是测量胸围的测点。如因胸部肌肉发达或脂肪较多而不易辨认胸肋关节界限时,可以从与胸骨角对应的左右第二
胸肋关节数起。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有一横行隆起,称胸骨角。极易从表面辨认,从此角向外即可到第二胸肋关节。
肩胛骨下角点:肩胛骨下角最低点。
肩峰点:指肩胛骨的肩峰上外侧缘向外最突出之点。受试者的肩部外上方,用中指沿肩峰外侧缘向背侧模,同时以拇指沿肩胛冈字内侧向外侧摸,中指与拇指交合处,既为肩峰点的起点。然后延其上外侧缘摸取最向外突出之点,便是肩峰点。
桡骨点:在上肢下垂,前臂旋前,手掌朝内侧的自然姿势中,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既为桡骨点。确定桡骨小头的方法,可以利用伸直肘关节时,在关节背面外侧,即鹰嘴突的外侧所见的小凹,在凹底部可触到桡骨小头,为避免与肱骨下端相混,可令受试者旋转前臂,该点可以随之转动,然后取其上缘的最高点便是。
桡骨径突点:指上肢下垂时,桡骨茎突的最下缘。为测量桡骨径突高度及全臂长度的测点,一般可在手腕部桡侧下端的凹陷中央触及。
桡骨掌骨点:手部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突出的点,也是测量手宽的测点。手指伸直,从此
点测至尺侧掌骨点的距离,即为手宽
身体形态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1. 受试者须知
(1) 身体测量时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测量一律取直立姿势,兵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
(2) 受试者男性着装为上身裸露、下着短裤、赤足;女性为上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
(3) 测试前受试者应排便排尿。
2测试者须知
(1) 在未提出特殊测量要求时,测试者一般测量受试者的右侧肢体。
(2) 测量仪要保持清洁,测量前必须检验校正测量仪器。测量中应在经过一定人数的测量后,随时校正仪器,以保证测量的精确度。
(3) 掌握测量方法,熟悉测量点,要求精度较高的小样本测量时,可由专人在受试者身体上标出测量点,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身高、体重等易受时间因素影响的指标,一般在上午10:00左右测量为宜。
(4) 测量仪器读数时,测试者的视线应垂直于测量仪器上的标度部分,不可斜视,避免产生测量误差。
全运会闭幕式日期(5) 测量长、宽、围度时,以cm(厘米)为单位;皮脂厚度以mm(毫米)为单位;体重以kg(千克)为单位。测量与记录一般取小数点后一位。
(6) 测量中,应注意尽量减少测量误差。长度测量误差,除身高及较长的身体部位不得超过0.5cm外,其余肢体环节长度的测量均不得超过0.2cm,体重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kg。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一) 量度测量
1.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综合发图状况。
测量仪器:杠杆式体重计。
测量方法:测量前应将游码调至零,使刻度尺呈水平位。测量时体重计应放在平坦的地面,令受试者轻上,立于称台中央。
注意事项:受试者上下称台时动作要轻,称重时要站在称台中央。测试人员应熟悉游码和刻度尺刻度所表示的重量,并注意随时校正仪器。
(二) 长度测量
1.身高:是指人身体直立时支撑面至头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立正姿势站在地板上,足跟、骶骨和两肩胛间与立柱接触,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
注意事项:身高坐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测量时应注意足跟、骶骨和两肩胛间是否靠紧立柱。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时,松紧腰适度。
2坐高:指人身体呈坐位姿势时,头顶点至座板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
测量方法:令受试者坐于身高坐高计座板上,躯干与头部自然垂直,保持耳眼水平位,骶骨及肩胛骨间紧贴立柱。上臂自然下垂大腿与地面平行并与小腿成直角,注意不要用手撑座板。
注意事项:坐高计的座板应平稳固定。坐高计的放置高度应根据受试者小腿长短进行调整。
3上肢长:上肢长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4上臂长实木木地板十大品牌: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桡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5中指间距: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间的直线距离。
(三)宽度测量:
1肩宽:肩的长径。清远市中考成绩查询
测量仪器:测径规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测试者在受试者的背面,先用两手拇指沿左右肩胛骨的肩胛冈,自内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绕后用测径规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注意事项:测量时,受试者两肩要放松,不可耸肩。要注意鉴别肩峰点与肱骨大结节,为此可令受试者两臂旋前旋后,若测点随之转动即表明测点不在肩峰点上,应与就予纠正。
2. 胸廓横径
测量仪器:测径规
(三) 围度测量
1. 胸围: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的发育情况。
测量仪器:皮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上肢自然放松下垂。测试者面对受试者,将皮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至胸前。男性和乳房未发育的女性,皮尺下缘可经乳头点测量,而乳腺已发育的女性,则皮尺下缘应经乳头上方的胸中点测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