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分析写作手法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共 15 分)
1.下面对《小石潭记》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速度与激情主角去世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佁然不动”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答案】B
【详解】
窗帘轨道安装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辨析。
B.“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有误,《小石潭记》第二段,写的是鱼。“似与游者相乐”的前文“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主语是鱼,本句承接前文省略主语,意为:(鱼)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故选B。
2.小文完成一份关于魏晋山水的手抄报,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峡》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表现了三峡夏季水流的湍急迅猛。
B.《三峡》中写到猿猴的啼叫,渲染了三峡秋季明媚温情的氛围。
C.《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透露出自然界的无限生机。
D.《与朱元思书》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山峦的高耸险峻。
冬天什么最好卖【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B.《三峡》中写到猿猴的啼叫,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本项中“渲染了三峡秋季明媚温情的氛围”表述错误;
故选B。
3.对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本质。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运用肖像描写,真实地反映了老翁的悲惨境遇。
C.“惜不得”三字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奈、悲愤和绝望。
D.作者对统治者的控诉,对劳动者的同情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
【答案】B
【详解】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卖炭翁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也想天再冷一些,让他能多卖一点炭钱。展现了卖炭老人的心里矛盾,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并未运用肖像描写;
故选B。
二、填空题(共 10 分)
4.课文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周亚夫的形象?周亚夫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对比,侧面描写。通过刻画霸上、棘门和细柳军的不同表现,有力烘托了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周亚夫是一个恪尽职守、治军严谨、不畏强权的真将军。
【详解】
本题考查刻画人物手法及人物形象分析。
首先,侧面描写。文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可看出,军营的严整,士兵的戒备。从“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既出军门,臣皆惊”这些皇帝和臣的反应也可看出周亚夫的治军严谨,将士们都能恪尽职守。从“嗟乎,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文帝的高度称赞中也可知其真将军的特点,这些是侧面描写。
其次,对比。其一:细柳军,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霸上军及棘门军,军规松垮,守备松懈。其二:文帝及随从入营之对比。细柳军军纪严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军纪松弛。其三:三营将领之对比。周亚夫一丝不苟,严守军纪;将军带头违纪,无视军规。
总体上,通过对比、侧面描写这些手法突出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凛然不可侵犯的真将军形象。
5.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________”立意,以“________”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________的节操和________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________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________”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答案】 (1). 陋室不陋; (2). 惟吾德馨; (3). 高洁傲岸; (4). 安贫乐道 (5). 类比; (6). 惟吾德馨 (7). 环境; (8). 往来人物; (9). 室中生活
【详解】
课文分析: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入手,“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
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陋室铭》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以“惟吾德馨”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高洁傲岸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惟吾德馨”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环境、往来人物、室中生活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三、对比阅读(共 10 分)
6.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诞生石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海恻。余设凉簟广东高考考几天①卧舟中看月小傒②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③睡去。歌终忽寐,㖤㗅④赞之,寻复鼾齁。小傒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⑤,高舂⑥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选自张岱(庞公池》)
【注释】①凉簟(diàn):凉席。②小傒:奴仆。③嗒(dā)然:悄悄地。④㖤㗅:同“含糊”。⑤黑甜:黑甜香,即睡梦。⑥高舂(chōng):指日影西斜近黄香。
(1)《湖心亭看雪》文中写景,寥寥数语,却让人拍案叫绝。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答案】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的能力。白描,也是中国文学中为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上下一白”之“一”字,是形容混茫难辨,使人唯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可谓一“一”字而境界全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小船的荡漾,景物的变化,着笔空灵,使人浑然不觉。
【点睛】新装修的房子放什么植物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庞公池一年都不让行船,更何况是在夜里航行,而且只为了看月亮。自从我在山艇子读书,就把小船留在池子里,夜晚有月亮的话,我都出来坐船,沿着城到北海坂,来回有五里地,盘桓周旋在其中。山的后面住有人家,紧紧关闭着门,高高地矗立在山上,看不见灯火,静寂悄悄,冥暗昏幽,场景很是凄凉悱恻。我铺着凉垫,躺在船上赏月,小仆人在船头唱着小曲,酒醉之梦与音乐相错杂,声音渐渐远去,月光也渐渐暗淡下来,静静地睡着了。歌曲唱完了忽然惊醒了过来,含糊地说着赞美的话语,过了一会儿又打起呼噜来。小仆人也打着呵欠歪斜地倒在船上,相互枕着睡着了。船夫划着船回到岸边,把竹篙敲打得“丁丁”作响,催促我们起来回屋睡觉。这个时候胸中浩然磊落,并没有什么杂念,头一落枕就是一夜的酣睡,直到太阳升起来才醒,并不知世界上什么事叫做忧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