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租车背景:
近年来,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悄然兴起,尤其进入2015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领域,包括北京一度用车和杭州浙誉等企业。据悉,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杭州等十余个城市推广分时租赁模式。另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大城市的主营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企业有北京一度用车、上海EVCARD、深圳金钱潮、杭州车纷享约15家。
日前,普华永道思略特发布了一份关于汽车分时租赁的研究报告。全面分析了分时租赁的发展历程、商业模式及解决方案,探讨我国分时租赁的发展路径。以下是研究全文:
分时租赁(car sharing)是一种新兴的短租共享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于欧美国家,并于2010年后在中国市场起步发展。截止2016年初,汽车分时租赁约有30余家上规模企业,市场总车队规模约3万辆。整个市场仍然在以超过50%的速度飞快发展。
分时租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点正好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起步发展期,且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上比燃油车更具经济性(新能源汽车充电费用、维修成本均较燃油车有较大节约),同时,一些企业希望通过分时租赁推广自身的新能源车型,所以新能源车型成为了中国分时租
赁市场的绝对主导车型。目前除了个别企业,如戴姆勒Car2go使用smart燃油车型外,市场上95%以上的分时租赁汽车均为新能源汽车。
因为肩负着新能源汽车销售和推广的使命,多家整车厂(上汽、北汽、吉利、戴姆勒、大众等)均已经开始布局分时租赁市场。按照分时租赁车队规模统计,目前77%的车辆出自整车厂背景的分时租赁企业。各家企业以布局一线城市和个别二线城市为主,未来2年更多的企业将布局二线并涉足三线城市,例如EVCARD近期已经布局沪宁线上的南京、江山等城市。
中国分时租赁市场发展的驱动和制约因素
驱动因素
分时租赁在未来几年仍将面临着非常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并在2020年前迎来突破式的发展。我们将从社会、消费者、法规、技术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分时租赁未来面临的机遇。
从社会角度: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来了移动出行需求的膨胀,而道路资源的紧缺导致了严峻的交通矛盾、环境矛盾。这一点在未来几年仍将是中国政府
着重解决的难题。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这种共享出行的方式可以提升车辆使用效率,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促进缓解环境问题。因此分时租赁将继续受到政府的鼓励,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从消费人角度:目前全国2.5亿人拥有驾照,汽车保有量为1.8亿(其中私家车1.2亿),全国范围有几千万持照无车人员都将是分时租赁的潜在消费者。另一方面,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非常高(智能手机用户已经高达5.6亿),分时租赁的手机端使用环境已经非常成熟。
12381是什么电话 相比出租车、专车等移动出行工具,分时租赁在价格、使用的灵活度方面占据优势,同时,相对于传统租车取车更加便利,因此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市场上主流应用每公里收费在1元-1.5元外加10元左右的时租费,或者仅收取时租费20元-30元。根据测算,对于年平均出行里程小于5600公里的用户而言,分时租赁的使用成本比拥有一辆新车、二手车都低。
正是基于这样的产品优势,根据思略特最新的调研显示,消费者对于分时租赁接受度在变高:75%的现有分时租赁使用者表示愿意增加使用频率;77%未使用过分时租赁的消费者
清明节纪念谁将会考虑使用分时租赁产品。
从政策法规角度,政府从各个层面推动共享经济、新能源车的发展,是分时租赁的政策契机。
庐组词语 从新能源政策角度,发改委的《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草案与工信部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都发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要求整车厂不遗余力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新发布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也进一步明确了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为200万辆。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整车厂将积极拓展包括分时租赁在内的批售渠道。
此外,近日北京和上海出台的网约车新政,要求“本地户口本地牌照”。这将极大的限制网约车在上述城市的规模。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上述城市的网约车数量将急剧减少。这也给分时租赁企业带来机会以服务大量未满足的移动出需求。
从技术角度,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持续提升分时租赁产品的便捷性和整体体验。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将大大降低电动车的成本(据测算2020年电池成本将下降约40%,达到1200元/千瓦时);同时,电动车里程也将进一步提升,从现在的平均200公里提升到2025年的平均400公里以上。电动汽车成本的下降,将减低企业运营成本压力;里程的增加,将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从而增加单车运营时间。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将给分时租赁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延展空间。在2025年后,通过无人驾驶,一方面消费者可以享受自动的专车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实现智能自动调度,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制约因素
虽然分时租赁企业的发展环境较好,但是分时租赁企业仍面临这收益和运营两方面的痛点亟待解决。
第一,收益问题。目前分时租赁企业运营成本高,且订单规模不足,从而导致绝大多数企业为亏损状态。
企业的成本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车辆折旧:车辆折旧成本主要依赖购车成本,相对而言
主机厂背景企业占有一定优势。停车和调度成本:停车成本高是分时租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单车月租成本均上千元;此外,网点设置的不合理也增加了调度成本。其它运营成本:主要包含人工、软硬件、营销等。
工行个人贷款利率 从收入角度,受到网点数和使用便捷性等限制,目前单车订单数较少,使用频率不高;在定价上,分时租赁企业在初创期会持续打折以吸引顾客。较低的客单价和使用频率导致了整体收入偏低。
综上,低收入和高成本导致了市场上绝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分时租赁企业平均单车亏损每天在50元-120元。因此,分时租赁企业在人效、购车成本、调度运营成本上还有改善空间。
第二,运营问题。运营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没有足够的租赁牌照,短期内规模扩张遇到瓶颈。车辆维护问题:目前消费者的信用仍待提升,车内环境脏乱差给维护带来很大难题;消费者驾驶违章通知的滞后性给管理带来难度,分时租赁企业为了发展速度,一般选择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消费者也面临这如下主要问题。用车难:消费者需求时间集中,在高峰时期用车难;然后在平常时间车辆大量闲置,有效利用率不足。取还车不方便:网点分布还不够密集,取车距离较远,还车时会遇到突发问题(比如车位已经被占用等),经常要备选2个以上的还车网点。另外,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里程焦虑和充电问题。
未来的市场规模和商业模式展望
思略特预计未来5年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以超过50%的增幅继续发展,保守估计在2020年全国B2C车队规模将达到15万辆;目前分时租赁市场绝大多数份额为B2C业务,B2B(面向企业用户)的份额非常少,随着未来B2B业务的不断拓展,到2020年,整体车队规模有望达到17万辆以上。 国内女装品牌大全
针对现有的痛点,我们认为分时租赁企业可以从运营模式、收入模式、产品设计、用户选择、大数据分析五大方面来综合提升其商业模式,从而保障企业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运营模式。我们建议B2C模式以AB点模式为主,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施自由停靠。在2020年前,AB点的模式将会成为绝对主流模式。随着网点数的扩大,AB点模式能满足绝大多数分时租赁用户的使用需求。
除此之外,建议选定需求量大且集中的特定区域广泛布点,并针对性地为该区域内的高价值用户提供自由停靠模式的服务。自由停靠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调度成本;该种模式将成为AB模式的重要补充。
在B2C模式开始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分时租赁企业尝试拓展B2B业务。目前市场上B2B业务刚刚起步,我们认为未来这种模式将很快迎来飞速发展。
第二,收入模式。收入模式的优化可以从优化价格、增加消费者粘性、拓宽其它收入来源三个方面入手。
价格的优化。分时租赁企业在运营初期可以先采用静态定价。初期进入市场为了吸引客户不建议在高峰时间、节假日根据需求动态调价。建议在巩固客、完成客户习惯培养后再采取动态定价的模式。在发展的成熟阶段采用动态定价,可以针对不同时段、不同位置、不同客流体,平台通过大数据进行自动价格调整,从而提升整体利用效率和盈利水平。 美少女战士第三部
增加用户粘性。分时租赁企业需要重点培养客户的忠诚度:通过会员制、优惠充值等方式固化用户使用习惯、锁定优质客户。针对高频客户,系统可以通过预约保障、锁定个别车源等功能优先确保其用车需求。
拓宽其它收入。分时租赁企业可以考虑增加以下渠道的收入:广告收入,APP及车载屏广告、OEM车辆推广费等;附加服务费,车内Wi-Fi、儿童座椅等;配件和饰品销售,车内香水、车内空气进化器均可供销售;大数据收入,与4S店、保险公司合作收入分成等。
第三,产品设计。车型依旧以NEV车型为主,在现有的微型车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多元化的车型。在产品设计上,建议通过APP软件或者车载大屏幕将分时租赁与其它交通方式打通,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整合出行方案。分时租赁企业可以和网约车、共享自行车等企业合作,打通彼此的产品后台数据。未来的APP不仅提供分时租赁这部分服务的价格,而是提供整体出行移动方案和总成本。用户可选择在分时租赁APP上同时预定其它移动出行产品的服务,并享受统一打包折扣价。
第四,目标用户选择和管理。分时租赁的用户可以分为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和两类。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分时租赁的场景较多,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类需要重点关注的用户以及他们的使用场景。
社区短途及出游用户:此类为主流用户,主要需求是在社区和购物,该类用户使用时间集中,主要为下班后时间和周末。对于无车的家庭,近郊出游往返在200公里以内亦有较多
需求。
高校学生:以思想前卫的年轻人为主,将分时租赁作为一种新潮体验,该部分人对价格较为敏感。现在很多高校大学城所在地离市区较远,该地区公共交通匮乏,大学生购物、郊游等出行需求较多,有较大潜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