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债权与自由现金流效应研究——以广东上市公司为例
作者:吕靓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先进性教育03期
西厢记 长亭送别作者:吕靓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先进性教育03期
[摘 高速公路端午节免费吗要]本文结合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中的债权治理效应的相关理论,以银行债权治理效应为视角,对我国银行债权与自由现金流效应进行研究。全文以2004―2008年度我国广东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银行债权未能从自由现金流途径发挥正效应,对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曹操有几个儿子>计算机配置 [关键词]银行债权 自由现金流效应二手房贷款 广东上市公司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立资本市场以来,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比例仍然偏低。2000-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执行报告》数据表明我国国内非金融机构贷款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在80 %左右。可以说,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格局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上
市公司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以及控制的自由现金流从事损害公司价值而使高管受益的非盈利项目,从而导致过度投资等机会主义行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自由现金流操控经营利润以便影响银行贷款融资决策,那么银行对这种操控自由现金流行为的债权治理起到作用了吗?本文将以广东上市公司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二、文献回顾
有关债权融资和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的研究,可追溯到自由现金流假说(Jensen,1986)。该假说认为,当管理者利用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时,贷款作为债务能够通过减少自由现金流来降低代理成本,提供了比其他外部融资更有效的监督作用(Diamond,1984)。国外相关实证研究比较多,John & Senbet (1987)通过研究发现,债务融资可以对经理人的过度投资问题起到约束作用。 Stulz(1990)认为银行可以在债务中增加限定性条款以抑止过度投资。Richard Chung 等人(2005)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与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正相关,高自由现金流、低成长机会的公司更易于盈余管理;债权融资能缓和自由现金流对盈余管理影响。Richardson (2006)研究表明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显著正相关。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融资、自由现金流和过度投资的研究,而银行债权对自由现金流约束机
制的研究比较少。陈红明(2005)从随意性支出角度对自由现金流假说进行检验,发现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和“债务控制效应”在中国确实存在。沈红波、张春和陈欣(2007)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越高的银行贷款公告累计超额收益越高,表明自由现金流假说在企业融资行为中更具解释力且银行贷款具有一定的监控效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