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是七言绝句,千古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书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
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学情分析】
课前的预习,孩子们习惯性的以生字词为主要目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读文章,了解这篇课文的大意。由于在以前的课文中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以及自身的生活常识还不够
深,不能体会句子的深刻内涵及作者的内在情感,所以让学生体会诗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我将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引领学生品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道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教学目标】
1、读准“忆”、“异”等6个字的读音,会写“逢”、
“遥”等8个汉字;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借助注
释理解诗意。
3、在理解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
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洗发水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后两句诗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思亲之情的。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教学过程】
一、畅谈节日,了解思乡之情。
1.看图片,说节日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是哪些节日。(依次出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图片,生猜。)
2.聊重阳,谈习俗
师:同学们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传统节日吗在这一天,古时候的人们都会做什么呢?
(出示重阳节习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
3.揭诗题,解题意
师: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王维十七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就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忆山东兄弟)一起读诗题。广告牌制作合同
师:这里有一个生字朋友“忆”,请同学们联
系前后词语说说“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因为离家求学,没有和亲人在一起,他很想念他的亲人,“忆”在这里是“想念”的意思。“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不一样,它是指的哪里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注释,了解一下。(它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王维的家乡就在那里。)
再读诗题,注意停顿。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认识王维。
立川明日香王维,唐朝诗人,15岁时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考上进士。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想家,尤其是过节的时候,这种情感更加强烈。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学习生字,初悟思乡情。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
yìyìféng
忆异乡每逢
jiābèi chā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佳节倍插
(2)、指生认读,说说识字方法。
(3)、齐读。
2、写字练习。
(1)、出示要写的字。
梦见衣服脏了忆异逢佳
倍遥遍插
(2)、学生观察,说说写字要领。
异:上面不要写成“己”、“已”字。
杏林子关于生命的名言逢、遥、遍: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偏旁都是走之儿,注意要写紧凑。
(3)、练习写字。指两名学生上台板书,其他同
学在自己的位子上一笔一笔认真的写。
(4)、优秀作业展示。
3、初读古诗。
师:这首诗写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所思所想,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茱萸”读作“zhūyú”。
师:他读得怎么样?你愿意读吗?
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三、理解诗意,品味思乡情。
1、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出示第一句诗,理解“独、异乡、异客”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