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怎么画
端午节手抄报怎么画
端午节手抄报怎么画
端午节就要到了,端午节手抄报怎么画是很多同学的疑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下面的端午节手抄报。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华人夏季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和春节、中秋并列为华人传统三大节日。“端,初也”,也就是“开始”的意思。 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而“午”与“五”又同音, 所以,“端午”又称“端五”。五月五日,月与日同为五,故古也称为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 古人也把“午时”当作“阳辰”,所以端午也有“端阳”之称。明清时代,北京一带也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或“五月节”。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有好几种, 其中以纪念两千多年前,愤投汨罗江的中国大诗人屈原说最广为流传。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备受楚怀王重用。 此举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诽谤屈原,离间楚王和屈原之间的关系。 楚王继而逐渐疏远屈原,甚至将屈原放逐。
眼见楚国濒临绝境,因谗臣误国,将为秦国所灭,屈原满怀悲愤,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哀痛非常,涌至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而渔夫们也撑起了船只,在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 他们还把粽子、鸡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丢,希望喂饱鱼虾,不让它们夺食屈原的尸体。
还有人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药晕江里的蛟龙。 据说,当时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贷款收入证明范本因为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初五,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 人们便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甚至还在这天到来时,特地把菖蒲或艾草插在门上。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小巧可爱。
悬艾
百度明星控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挂荷包和栓五丝线
云南景点中国古代崇敬五,以五为吉祥。据说,戴五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饮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
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节的意义
(一)祭祖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从这四个节日的特质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最重要的中国节日,都是与祭祖紧密相连的。春节的回家、清明的上坟、中秋的团圆,全都有祭祖的礼俗和仪式,全都要铭记祖先的教导与贡献。
端午亦然。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最初是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而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所以才相应产生了将粽子投入江河祭祀龙神、以龙舟作为竞渡进行悦神的吃粽子、赛龙舟等节日习俗。
那么,中华民族一直自称是龙的后代、龙的子孙,端午节对于龙的`祭拜,就相当于是中华民族的一次盛大祭祖。
这种对于祖先的礼敬,究其本质,是对祖先经验智慧的崇敬、对先辈家国贡献的尊敬。不忘先贤,不忘祖辈,才能开拓明天,才能传承文明。
(二)敬天
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之道,所以传统节日也都与时节、自然相对应。比如,九九重阳的重阳节,就是在农历九月初九、双九叠加之日的一种情怀舒展;而端午节,处在农历五月初五,双五,也是一次阳数的叠加,所以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端”是“初始”的意思,也就是说,每个月的初五日,都可叫做“端五”;但是农历五月,正是地支顺序里的“午月”,所以五月初五才惯称“端午节”。除此以外,还有“重五节”、“五月节”等称呼。
在四季的每一个季节里,都可分成初、仲、暮三个阶段,而五月就正处于仲夏阶段。在这样炎热的盛夏时节,正是蚊虫开始肆虐、毒物逐渐活跃的时候,所以医疗水平低下的古人,就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来预防可能随时在暑热天气兴起的瘟疫、对抗即将流窜于盛夏日夜的蛇虫。他们采摘兰草沐浴、悬挂艾叶驱蚊、饮雄黄酒防虫、佩戴香包辟邪,通过对大自然的感知和对大自然的采撷,以此来除瘟、驱邪、求吉祥。
端午节,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是怀揣礼敬之心、秉持礼仪之感,对天地自然的一次隆重呼应。
(三)爱国
端午节之所以会在后世成为一个故事感极强、影响力极大的节日,还要追溯到屈原与端午的传说。其实,端午节的起源传说远不止在五月初五日投江身亡的屈原这一个人物,比较盛行的端午说法,还有曹娥说、伍子胥说等等。但是,唯独战国时代的楚国大夫屈原,却如他抱石投汨罗江而殉国的壮举一般,沉淀为历史长河中最具分量的一种精神缅怀与集体追述。
男人面相出身楚国公室贵族的屈原,具有一种本能性的爱国热情和理想化的清正坚守,所以即使终生身处礼崩乐坏的战国乱世、即使后来身受楚王及权贵排挤而遭逐流放,他也不改自己所开辟的“香草美人”式的忠君爱国之心与坚守理想之志。
也许,屈原的时代是错误的。他对内主张变法改革、对外坚持联齐抗秦,然而那不再是楚王英明、楚国崛起的强国时代,末世君主和营狗权臣的眼界、胸襟、魄力都接纳不住一个忠臣的良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错误的时代,屈原的理智却在高呼。
也许,屈原的楚国是悲哀的。在强秦走向征战列国、统一天下的狼烟征程中,齐楚两个大国本有机会依靠合纵抵抗秦国的铁骑,楚国本有屹立不倒而令敌者生畏的胜算。然而屈原的政见坚持却使他两度遭受流放,最终流落在听闻秦国攻破楚国都城的汨罗江边。一个无能为力的爱国者,最后的选择就是陪祖国一同沉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悲哀的国情,屈原的心志却在坚守。
然而,屈原的文学是幸运的。屈原一生作品颇丰,尤其盛产于他被迫害流放的人生阶段。彼时,他的政治生涯是惨淡的,他的文学成就是灿烂的。屈原创作了“楚辞”的诗歌体裁,与先秦时代流行的《诗经》作品,并称为“风骚”二体,是后世诗歌的活水源头。而且,《诗经》是一种属于集体智慧结晶的民风之歌、宫廷之词、庙堂之声,而与之并重的楚辞形式,却主要得益于屈原的一人之力。所以屈原的了不起就在于,他标志着中国诗歌史进入到了一个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全新时代。屈原也由此被誉为是“中华诗祖”、“辞赋之祖”。“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幸运的文学,屈原的浪漫文才与美政理想在诗歌传唱中长存。
而且,屈原的中国是幸运的。历史长河滔滔向前,在今天,秦国也好楚国也罢,早已融合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不再有家国纷争。但是国虽烟云消亡、屈原却永世不朽的原因,就在于他穿越时代变迁依然令人动容的精神价值、就在于他沉淀在历史河流中大浪淘沙方显真金的热血风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幸运的中国,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与忠诚爱国之心在每一个仲夏时分都被一次次炽热地提醒、都被一代代人江河长歌般地传承。
学生会面试问题及回答
爱国,这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绝对不改的价值理念,都必须坚守的民族精神。
所以,端午节,它超过其他节庆的价值所在,就因为:
端午节,不仅是民俗的节日,更是英雄的祭日,是民族的纪念日。祝福当兵的人前程句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