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生活方式、饮食与健康
生活方式、饮食与健康
第一节 生活方式的概念和意义
一、生活方式
(一)定义:个体所做的影响健康的各种决定的总和
(二)关注生活方式的意义
1、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造成疾病的最重要的原因以及一般的死亡原因,都与个体的生活方式有关
2、生活方式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对于疾病预防和改善颇具意义
二、加拿大医学研究者马克·拉兰德的相关研究结论
拉兰德研究了加拿大的与年龄有关的死亡数字,得出了一系列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结论:
(一)5~35岁,死亡主要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事故、其他事故、自杀。三者占总数的64%。这些死亡原因都是产生于生活方式,如:不小心、不规则的驾驶,自我寻的冒险,或是产生于不良情绪与抑郁和绝望。因此如果要降低死亡率就有必要要改变这些因素。
(二)到了35岁,心血管疾病成了非常重要的死亡原因。到了40岁,其上升为第一位的死因,且在40岁以上各年龄组始终保持此位置。35~70岁的年龄组中,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44%。
虽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有许多原因,但无可置疑,肥胖、吸烟、应激、缺乏锻炼以及高脂肪的饮食,对产生这种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个体自己选择的。
(三)到了50岁,男性中第二位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喉癌、支气管癌或肺癌。支气管炎、肺气肿是造成死亡的第三位原因。这些病在40岁至70岁的年龄组中约占死亡人数的10%,吸烟是引起这些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这些行为又是个体自己选择的。
三、行为上的危险因素
目前发现的行为上的危险因素有:吸烟、过量饮酒、、不良饮食习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驾驶、不遵医嘱、对社会压力的不适当反应、缺乏锻炼、
第二节 饮食与健康:肥胖、饮食障碍
一、饮食与健康风险
位居前十位的死因有5种与饮食有关:心脏病、癌症、中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 1988)
体重超出50%~60%,死亡率就会高出150%~200%
小资料:饮食与健康风险的相关研究 1908年,科学家观察到,用肉、全脂牛奶和蛋做为食物喂养兔子,会使脂质在兔子的动脉管壁中逐渐沉积下来,使血管变窄,血流不畅,患上动脉粥样硬化症。1913年,这种沉积在血管中的脂质被确定为是胆固醇。 1916年,一名在爪哇工作的荷兰医生兰根(Cornelius de Langen)发现,和荷兰殖民者相比,印尼原住民的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低,而得心脏病的比例也较低。他猜测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可能与患心脏病的风险有关。他认为这与饮食习惯有关系。印尼原住民的饮食以素食为主,而荷兰人则吃大量的肉类和奶制品。兰根注意到,那些放弃了本民族的饮食习惯、采纳荷兰式饮食的印尼人,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和患心脏病的比例也都跟着上升了。 |
二、肥胖
(一)肥胖的评估
1、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
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列线图)
<20瘦弱,20.1~25正常,25.1~30超重,>30肥胖
中国人的理想体重指数应在19~23之间
2、皮褶测量:
用两脚规测量肱三头肌部位和肩胛骨下方的皮褶,双层脂肪的厚度,肥胖男性约45mm,女性约69mm。
可精确测量身体组成(脂肪与肌肉比)
3、腰臀比例(WHR):
女性>0.8,男性>0.95为偏高。
更能预测健康风险,因为腹部脂肪更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祝自己教师节快乐的说说男性式肥胖:粗腰小臀的脂肪分布,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密度脂蛋白较低等健康风险因素相关
女性式肥胖:臀部脂肪较多,这种类型没有男性式肥胖的健康风险因素
4、流体静力学:最准确,但最昂贵
(二)肥胖的类型及对策:
1、 代谢性肥胖症:低代谢率,调整饮食加强锻炼
2、 环境型肥胖症:生活方式变量引起,如多食少动(矫正技术)
3、 内分泌型肥胖症:内分泌紊乱(最常见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4、 食欲调节障碍型肥胖症:与内分泌型都要针对原发疾病
福利待遇5、 脂肪细胞增生型肥胖症:心理社会干预和药物、抽脂、胃成形术
6、 强迫性进食障碍:心理冲突或情绪障碍引起,如贪食症、反应性进食障碍。行为技术
7、 药源性肥胖症:换药
小资料:世界卫生组织:23%的中国人体重超重 7%肥胖 来源:东方早报(06/11/24 07:42) 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贝汉卫博士周公解梦 梦见掉牙齿11月22日称,中国人口中有超过20%的人体重超重,这种情况令人担忧,政府必须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贝汉卫是在11月21-23日于北京召开的“肥胖与相关疾病控制会议”上致词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中国卫生部门共同筹办了这次会议。 贝汉卫说,中国人口23%体重超重,7%肥胖,成年人中高血压发病率10年来增加了约33%,糖尿病发病率估计到2030年将翻一番,也就是达到4200万人。此外,还有3.2亿多中国人继续在吸烟。 贝汉卫说,导致中国人体重增加的因素包括:人民营养水平的普遍提高、体力活动的减少、饮食不健康、高胆固醇摄入、胰岛素抵抗、饮酒过多、吸烟,等等。 贝汉卫指出,近年来,SARS、禽流感、艾滋病等传染病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但非传染病却相对受到忽视。实际上,中国因病死亡者中,80%都是死于非传染疾病,而且这些疾病导致的生产力丧失估计将在2005到2015年间给中国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贝汉卫说,不但媒体忽视了非传染病,整个国际社会也没有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就没有设立关于非传染疾病的指标。但非传染病并不会由于受到忽视而停止危害人类。 贝汉卫说,一项研究估计,从2000年到2003年,35-64岁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的比例,中国是22%,美国只有12%。而人们通常认为美国的肥胖问题远比中国严重。 贝汉卫指出,中国有注重饮食、锻炼和养生的传统,但全球化和都市化正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在此情况下,政府必须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以逆转中国人体重不断增加和由此引起的健康问题也不断增多的趋势。作者:方晓 |
(三)体重过重面临的风险
1、 生理健康: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心血管疾病、肾、胆囊疾病、肺功能下降、几种癌)
2、 心理社会:并发症、文化程度、结婚率、收入、贫困程度,对男性影响较小
(四)肥胖的病因学
1、 遗传理论:体重一致性、食物吸收、饮食障碍
每一个人可能都有一个由身体控制的理想体重……定点(set point)。所以,体重增减个体难以控制
2、 心理动力学和人格理论:
1)心理冲突的不良防御方式(为失败寻求理由所采取的自残性策略)
2)神经质、依赖性、口欲的满足等人格特点
3)儿童身体自我满意度:孩子对身体满意度下降,以后可能发胖
3、 内外部刺激控制:Rodin等(1974),胖者对外在刺激反应(但后质疑)dnf卡装备
4、 节食理论:无论胖瘦,人都设法使自己的体重低于标准体重。节食者不惜一切代价 控制饮食摄入量,但在一定条件下易失去自控力
Lowo(1993)认为节食理论太简单,无法解释调整体重的原因
5、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引起体重增加
母亲怀孕时的营养摄入
婴儿期的喂养方式:
对食物喜恶的形成
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
6、电视广告的不良诱导
7、食物丰富——食物消费过渡
8、节约/吃干净——摄入大于消耗
小资料:健康饮食 成人需要6大类46种营养成分:朋友圈说说 水、碳水化合物、9致敬劳动者种蛋白质、脂肪、13种维生素和21种微量元素 女性平均需要1600~2400千卡热量,男性平均需要2300~3100千卡热量 理想的饮食结构: 50%碳水化合物(其中80%应为复合碳水化合物)、30%蛋白质,20%脂肪(饱和脂肪酸应低于10%),每日饮食中还应含25g左右的纤维素 |
小资料:不同个体对食物的耐受性不同 洛杉矶老年公寓的阿尔,每天吃25个煮得熟透的鸡蛋,一个鸡蛋大约含31克脂肪和213毫克胆固醇,即他每日进食775克脂肪,5000毫克以上胆固醇,而标准食谱规定每人每日胆固醇的标准用量应低于300毫克。但阿尔的血胆固醇水平却正常或低于正常 |
(五)减轻体重的方法
1、 饮食控制:最常见,但减得少,保持难(减少能量摄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