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提倡要顺应儿童自然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势利导、分辩善恶、兼用体罚等教育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培养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培养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
言传身教让孩子理解国学
“古文艰深难懂,很多家长怕孩子年龄小弄不明白,其实这些问题很容易解决。”在给孩子讲解国学时,我们根据他的理解能力,解释的深度和广度也应不一样。比如“凡是人,皆须爱”,三岁孩子能明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就够了,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跟他讲懂得爱就是替他人着想,而十岁左右的孩子应明白尊重和理解一个人也是爱的表现。
国学教育不应为了教国学而教。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切切实实地用国学规范孩子的言行,或者说用国学里的格言指导孩子做事。因此,让孩子跟读、听爸爸妈妈讲解、背诵国学不是终极目的。关键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场景,让孩子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弟子规》中所说的“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教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回家后脱下的衣物要放在固定位置,不要乱扔乱放,以免污损褶皱,用的时候半天。如果平常父母这样以身作则,在教孩子的时候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再比如,当孩子说话不算数时,答应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动画片后不再看第二集,结果又反悔、耍赖。这时候妈妈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来教育孩子,这些格言言简意赅,读来朗朗上口,孩子在记诵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纳它们,逐渐养成美德。
通过环境激发孩子的探索热情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非常丰富的内容。尤其是民俗和节日,不仅给人们带来快乐,更是一方水土的标志。孩子学习了解这些风土人情对于将来融入社会,尊重多样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妈妈们利用节日教给孩子制作传统礼品是一个不可多得好机会。比如制作月饼、麻糖和面人等礼物,既让孩子体会到乐趣,又对这些传统节日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在家里布置好琴棋书画等让孩子耳濡目染,由被动到主动,自发的学习了解这些文化用品。
买房子的注意事项
不同的环境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教学场所。很多孩子正是在观看传统戏曲和皮影表演的过程中,对这些民族文化精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的很多大师都是在家庭文化氛围中逐渐成长起来,
比如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学戏了。其实他天赋并不好,被老师评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但是在这种浓厚的氛围激励下,经过刻苦努力后仍成长为一代名家。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可小视。
多种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有人说国学很枯燥,很难学,可是学英语、学弹琴也很枯燥,为什么孩子也得学呢?为什么孩子也能学会呢?
兴趣是靠培养的,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喜欢认字、弹琴。现在,大多数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没有读过这些国学经典,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父母的以身作则,家中没有学习的榜样,孩子自然兴趣也不大。
如果父母能够静下心来,每天情感丰富、抑扬顿挫地读半个小时书,每次都叫孩子一起来读,并配上古典音乐,虽然有些调皮的孩子开始不配合,但是时间一长,孩子一定会开始愿意跟着读了。哪怕他只跟读5分钟、10分钟,家长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肯定,让他有成就感。平时,可以随身携带《笠翁对韵》、《唐诗三百首》等口袋书在路上读,或是在车里播放相关音频,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让路上的时光也能进行国学教育。
如果孩子对于诵读不感兴趣,家长还可以改变一下策略,将国学教育融入故事和游戏中,设计一些国学手指操、国学武功操;爸爸妈妈还可以表演一些国学故事情景剧,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孩子一定会兴趣大增,并迫不及待地要求加入。
参观游历,学习优秀人物
在青春期到来之后,孩子逐渐变的独立,思考能力也逐渐增强。这个时候家长应增加孩子的动手实践机会,参观古迹人文,扩展其视野。
中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人文古迹遍布中华大地,英雄人物身上彰显着中国精神文明的脊梁。在寒暑假时间里,带孩子旅游不应止于游山玩水。去陶瓷之都唐山和景德镇体
验,陶瓷制作的神奇和各式艺术品的美丽。去红旅游区,了解中华大地上曾发生的真实故事。
在回来之后再次捧起历史课本,也就不仅限于纸上文字。思想的范畴也不会陷于言情小说的空虚小世界。
动手实践古为今用,最近有不少高中女生喜欢优美的古装,自己动手做一套优雅的唐装或汉服,甚至在上了大学之后仍是汉服傍身,为校园增加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原则的形成
1、重视早期教育的原则中国气象局关注萧敬腾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很重视对儿童施行早期教育,提倡及早教育。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精辟见解。先哲们认为人的幼年时期注意力集中, 记忆力强,学习过的知识不易遗忘,因此应及早教育。“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这是颜之推的原话。
在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方面, 提倡以预防坏习惯的产生教育应走在前面。比如《颜氏家训.教子》中谈到“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愤怒日降而增怨,逮于长成, 终为败德。”而北宋的程颐也认为“盖人之幼也,智愚未有所立,则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 盈耳充腹,久之安习,若固有之者。”这段话说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在幼小的时候,还不能辨别是非,应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格言,天天在他们面前讲说,使其耳朵听的,脑子记的全是这些内容,久而久之子女对这些教诲就习惯了,好象本来就有这些观念一样。这里他不仅论述了教育应及早及时同时也提出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中秋国庆同一天
2、重视社会环境对孩子教育影响的原则
排球技术民间广为流传的“ 孟母择邻”的故事, 虽然有轻视体力劳动者的一面, 但它也说明我国古代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环境的选择。也正因为孟母善择友邻,才导致“及孟子长,学文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之谓孟母善以渐化。”
古人不仅善于利用好的环境去影响人,使子女在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同时,也重视周围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对子女的影响。西周时有人提倡小孩“与善人居”, 而不与恶人交往。可见为了教育好子女,古人提倡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和谐、良好、优美的环境,为子女提供一
些正面人物做为学习的榜样。爱岗敬业演讲稿范文
小鬼当家系列在这方面颜之推的论述更为绝妙“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自芬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3、重视做人真诚的教育原则
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生活的时间较长,对子女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故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像孟子所说的那样“言必信,行必果”不能欺骗。
韩非子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 为汝杀彘’。适市米,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可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乏,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逐烹食也。” 曾子杀猪的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做父母的不应欺骗子女,因为子女年幼无知,模仿力强,判断力差,容易模仿成人,假话说多了容易养成欺诈的习惯,长大以后很难进行纠正。
4、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最伟大最生动的一种情感体验,它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中。父母的爱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然而爱子女也是有学问有讲究的, 并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作用,要使父母对子女的爱起积极作用,必须对子女施以正确的爱。 那么,怎样爱子女才是合理正确的呢?宽严相济,爱与教结合。古人对子女,既提倡严格管教,又提倡热爱孩子,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
如果把孩子的坏习惯归于孩子身上而不从自己身上原因,这是家庭教育中本末倒置的现象。这种父母不但没有教育好子女,还往子女身上推责任。而为了使子女健康成长,孩子幼时必须严格教育,同时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爱子女必须教育子女,严格教育子女才是真正的爱子女。《阳玉阁五种》中也谈到“爱子之道在于教,教子之道在于严,严斯威也。爱而不教犹不爱也,教师不严犹不教也。” 同时指出教育要讲究方式。“教得其道,则子孙贤良,教失其道则子孙不肖。”
传统家庭教育还提倡对待子女要公平,要平均施爱。袁采在《袁氏世范》中说道“父母爱子贵均。父母均其所爱,兄弟自相和睦。”提出:父母对子女应该一视同仁,不可偏爱。偏爱会导致许多弊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