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以及风俗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以及风俗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以及风俗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中国里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而且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包括一个风俗活动都是不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中国传统节日以及风俗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以及风俗活动1
    一、春节
    春节,也成为新春、新征,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是一岁之首,是人们为了庆贺过去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日子。春节中的习俗有很多,包括扫尘、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拜年贺岁等等。
    二、元宵节
    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就是我们所说的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在汉武帝时期设立,当时是为了纪念“平吕”,如今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在元宵那天,人们拥有阖家团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
    三、清明节
    清明节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位于农历三月的上半月。时逢清明,天气逐渐转暖,万物都焕发出新的生机,显得齐洁而清明。在清明节,我们的传统习俗有踏青出游、扫墓、放风筝等等。
    四、端午节
    端午节又被称作重五或端阳,指的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楚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一心为国却被贬黜,愤然投河自尽,因此人们往往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来纪念他。除此之外,传统的习俗还有喝雄黄酒、插菖蒲、驱“五毒”等等。
    五、乞巧节
    乞巧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七夕,位于农历的七月七日。七夕这一节日最早源自汉朝,是妇女穿针乞巧的日子,后来则被附上了牛郎织女的浪漫传说,因此也演变为了中国的“情人节”。在七夕,民间的习俗主要有穿针乞巧、拜织女等等,当然也是情侣们约会的好时间。
    六、中秋节
    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在我国是仅次于春节的一大节日。在中秋这天,皓月当空,月亮圆圆满满,象征着合家团聚。我国庆祝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有赏月祭月、吃月饼、赏桂花、燃花灯等等。
    七、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
    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八、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百度网盘提取码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九、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十、除夕 户户通怎么重新定位安装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中国传统节日以及风俗活动2
描写黄山的诗句 古诗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习俗 :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今天几点打春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济公主题曲    5.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扫墓、踏青。 梦幻西游角名称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线,做香囊,门上插艾。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女红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8.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习俗: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意义:俗称鬼节,祭祀先人、放水灯等。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