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
说课-二氧化碳的性质(一)
一.教材分析
1.二氧化碳性质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前两节研究的是碳的单质,本章教材是初中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体系的一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理解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和氢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升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O、H2CO3、CaCO3、有机物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当前,因为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注重,全面系统的研究CO2 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本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二氧化碳是碳的氧化物中的一种,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而且二氧化碳是一种典型的非金属氧化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学习不但能使学生更深了解常见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也为学生以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个城市
①理解自然界的碳循环对人类的重要性。
②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
②尝试分析具体问题,能通过初步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③通过初步试验探究形成科学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护士节文案简短
3.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难点:由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4.课时设置苗会良
本节课共2课时,这里仅对第一课时内容说明。
二.教法设计
因为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理解事物,所以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实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处在14—15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
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所以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水平的目的。
四.教学活动设计
【引入】【教师活动】讲述: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和燃料燃烧会持续产生二氧化碳。那么请思考下列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
2.多些行不行?
3.没有行不行?
4.为什么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看教材第86页二氧化碳的循环图,简述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滚动条样式修改【教师活动】
展示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试验5-5]
将两个一次性水杯固定在一根铝条的两端,放在铁架台的铁夹上,调整两端长度使其平衡,然后将二氧化碳迅速倒入一端的水杯中,观察是否保持平衡。
【学生活动】看书第86页最后一段,并分析上述试验现象。
1.实验:向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半瓶水迅速拧紧瓶盖,充分震荡,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2.看教材87页第一段,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3.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1)演示[实验5-6] 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思考问题。总结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二氧化碳是否有毒?
(2)在进入深井或山洞时,应先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活动】看教材第87页,思考上述问题。
【教师活动】讲解: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很重要。人体中也需要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动呼吸器官的正常的工作,如缺少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会减少,多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排出,也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但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
【学生活动】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③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活动】实验
实验1.取一试管,向其中加入约2mL稀盐酸,再加入10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的变化。
实验2.另取一试管,向其中加入约2mL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再加入10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的变化。
实验3.将实验2的溶液分成两份,加热其中一份,观察溶液颜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师活动】讲解实验中的两个反应。
【学生活动】总结: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H2O +CO2 =H2CO3H2CO3 =H2O +CO2↑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使紫石蕊试液变红”是否准确。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学生活动】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教师活动】写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这个反应的重要应用。
【学生活动】趣味实验
(1)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倒入约5mL的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将瓶盖拧紧,用力震荡,观察现象。
(2)打开瓶盖,再加入约5mL的盐酸,轻轻震荡,观察现象。
(现象:加入氢氧化钠后瓶子变瘪,加入盐酸后有无气体生成,瓶子又鼓起来。)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并对比与石灰水的反应得出结论。
CO2 +2NaOH =Na2CO3 +H2O
Na2CO3 +2HCl = 2NaCl +CO2↑+H2O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教材88页的讨论题,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pkg文件怎么打开(2)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书。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88-89页中“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干冰的妙用”,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教师本人仅仅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学习,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理解化学神奇和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
4.二氧化碳的影响:温室效应小学毕业赠言给同学
思考:CO2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CO2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个热点话题。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理解能源、环境与化学的关系;准确理解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即时地实行课后小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所以学完本节内容之后,我让学生谈收获、谈体会、谈感受。
六.【反馈练习】为使学生的知识顺利迁移,设置如下练习:
意大利有个山洞,人们把它叫做“死狗洞”,狗进入这个山洞就会死去,人进去了却安然无恙,人们都说洞里有个妖怪叫“屠狗妖”,有一天科学家波曼耳来到这山洞,他想解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