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 | ||||||||||||||||||||||
课题名称 | 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一 二氧化碳 |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烧杯、集气瓶、火柴、蜡烛、塑料瓶、石蕊溶液。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考医师资格证 | ||||||||||||||||||||
一、故事引入:屠狗洞的故事 在意大利有一个“屠狗洞”,狗、猫等动物一走进去,挣扎几分钟就死了,人却可以安然无恙地通过这个洞。迷信的人因此说,洞里面有“屠狗妖”。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异的现象呢? 原因:山洞中低处CO2比较高现代企业制度 根据故事中的信息:你能总结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呢? 1、CO2是无无味的气体 ; 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穿越宝典 3、CO2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4、CO2不能燃烧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如何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呢?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变形金刚剧情介绍2、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 3、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探究1.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是否支持燃烧 演示实验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 结论: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密度比空气的大。 探究2.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否溶于水 现象:塑料瓶变瘪 结论: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大气压强使瓶子变瘪。 小结CO2的物理性质: 1.CO2是无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承上启下:CO2能溶于水,是发生了物理变化,那么溶于水CO2的有没有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呢? 探究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反应 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你知道是什么导致紫干燥小花变红的,是水?是CO2?还是其他物质? 答:水和CO2独自都不能使紫石蕊变; 实验表明:1、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这种物质叫碳酸,碳酸能使紫的石蕊溶液变成红。 化学性质3:CO2 + H2O = H2CO3 2、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当加热时,碳酸分解,从溶液中逸出二氧化碳,所以变红的石蕊又变成紫。H2CO3 = H2O+ CO2↑ 3、实验室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反应,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生成了白的碳酸钙(CaCO3)沉淀 化学性质4:CO2 + Ca(OH)2 ==== CaCO3 + H2O 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承上启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那么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用途? 三、二氧化碳用途 1、作制冷剂; 2、作气体肥料; 3、用于灭火教师节节目串词; 4、作化工原料; 5、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四、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五、当堂练习: 1.为了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无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分别通入紫石蕊试液中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通入水中 D.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1/2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2.下列做法容易发生危险的是( ) A.用石灰浆抹墙 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C.到溶洞探险前,先用手电筒照明试探能否进入 D.进入红薯和白菜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3.写出下列转化关系的方程式。 | 学生思考解释原因。 组织阅读材料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的影响。地税申报 当堂练习。 | |||||||||||||||||||||
板书设计 | 课题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CO2是无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2、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 4、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H2O | |||||||||||||||||||||
课后反思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