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马丽平 陈晔 杨婷婷 梅宇欣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及海外华人来华旅游、工作或定居,国际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因外籍人员较多,对于优质的国际医疗服务需求与日俱增。文章分析了北京市国际医疗服务区内的5所国际医疗服务机构经营现状,深度剖析其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思考和建议:一是相对于某区国际医疗服务机构不完善情况,北京市机构整体建设日趋完善,增加现有国际医疗服务水平应为发展重点;二是应通过鼓励医生转岗、加强国际医疗服务全科医师培训、优化外籍医师审批注册手续等手段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应以中医涉外医疗为行业经济增长点,拓宽中医药服务维度,扩大涉外中医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服务宣传力度。
【关键词】国际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北京【中图分类号】R197.1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a district of Beijing
Wang Wei, Ma Liping, Chen Ye, et 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4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Ma Liping, Email: limazsq@16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o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foreigners who tour, work, or settle in China,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services. The
demand for quality medical services is particularly high in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of foreigne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ive international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a district of Beijing, including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First,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services and the increasingly optimized facility construction in Beijing,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care quality should be a priority of their development; second, capacity-build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by encouraging doctors to shift their pos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international medical services, and optimizing the approval and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of foreign doctors; and third, to encourage the invol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international medical services, expand the scope of TCM treatment,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CM doctors and the publicity of TCM knowledge and service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medical services; Medical institutions; Medical quality; Beijing
DOI :10.3969/j.issn.2095-7432.2021.01.020
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 通信作者:马丽平,Email: limazsq@163
北京市某区国际医疗服务机构经营现状分析
基本医疗服务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福利性照顾,是指维护人体健康所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民可公平获得的,采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适宜设备提供的疾病预防、诊断、、护理和康复等服务,主要由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及海外华人来到中国定居,对于高质量、个性化、人性
化的国际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在北上广地区,对国际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北京市某区作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试验区,国际化、市场化发展程度相对较高,是北京市商务设施最齐全、商务氛围最浓厚、现代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区内外籍人士偏多,能提供国际医疗服务的机构也相对较多。高水平的国际化医疗服务会直接带来优
调查研究
良的国际化投资,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国
际化医疗机构的发展,也可以带来市场竞争机制,
对公立医院形成倒逼,有利于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的提升。因此,了解该区国际医疗服务机构经营现
状对于了解北京市,甚至我国发达地区的国际医疗
服务经营现状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为此,本文分
析了北京市5所国际医疗服务机构经营现状,剖析
啪嗒砰3攻略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思考。
1研究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的方
式。选取北京市某区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A、B、C、D、
E 5所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研,采取关键人员访谈等
方法对医疗机构的基本经营情况、认证情况、人力
资源情况、发展经验等进行充分调查。访谈对象为
调研机构的院长、副院长以及相关负责人等。共对5
北京爱情故事歌曲有哪些所医疗机构的30名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通过访
谈资料的归纳整理,对发现的不同现象进行比较,
以分析其在提供国际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调查结果
经过系统调查,对5所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
经营现状、第三方医疗机构认证情况、医疗保险情
表1 北京市某区5所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A机构B机构C机构D机构E机构
成立时间(年)19932007201220061984无
所有制性质中外合资/合作中外合资/合作社会办社会办公立
专业性质诊所专科医院全科医院专科医院全科医院
基本经营情况
营业面积 (m2)86016 50015 0005 5008 400
日均诊疗量(人次/日)20~30-100152250~300
编制床位数(张)--6046-
实际开放床位数(张)-101-46-
诊疗科室数量(个)10720342
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名)2360-425-
专职执业医师数量(名)11201423(某院区)-
具备主治及以上资格的专
职执业医师数量(名)
8----
注册护士数量(名)1240---
第三方认证情况无2014年JCI2016年JCI2015年JCI2012年BUPA
高端医疗险覆盖情况与多家保险公司
对接与多家保险公司对接与多家保险公司
对接
与多家保险公司
对接
与多家保险公司
对接
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效益情况利润低,与花销
基本持平利润低,与花销基本
持平
利润逐年上升盈利可观可以实现盈利
辅助服务水平情况一站式、多语种
服务一站式、多语种服务一站式、多语种、
24小时服务
一站式、多语种
服务
多语种服务
注:表中“-”为实地调研时未收集到的内容况、效益情况和辅助服务水平等进行了整理。具体情况见表1。
2.1认证情况
国际第三方医疗机构认证是医疗质量的国际通行证,也是医疗机构与国际标准接轨、提供国际服务的重要基础[3]。调研的5所医疗机构中,除A机构为门诊部,因其规模不符合认证要求而未参加第三方医疗机构认证外,其他4所机构均通过了第三方医疗机构认证。其中3所通过JCI认证,1所通过BUPA认证。5所医疗机构负责人均表示获得国际第三方认证十分必要,其中C机构负责人指出,国际第三方医疗机构认证体系可以帮助医院领导者将患者质量安全落到实处,例如在患者识别、防跌倒方面提供具体的规范,相对于我国政府出台的医院评审标准,国际第三方认证更适用于社会办高端民营医疗机构。
2.2人才队伍情况
调研的5所医疗机构中,A机构内共有注册医生11名,其中外籍医生1名,全科医生1名;从职称体系看,有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3名;注册护士12名,其中专科学历9名,本科学历3名。B机构内以全职医生为主,且机构内无全科医生和外籍医生;全职护士40名。C机构内医
生以外籍医生为主,其中全科医生有4名。D机构和E机构内医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高级职称人数较多,其中D机构内共有医生23名,以全职为主,年龄在40~50岁间,职称以主任和副主任医师为主,无全科医生;护士以副高职称和中级职称为主。E机构内医生主要来自内科,且中医专业偏多,约占60%,平均年龄46岁,50岁以上者达50%,无全科医生;护士均为体制内在编人员。
2.3健康商业保险覆盖情况
调研的5所医疗机构均与国内外健康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均可实现医疗保险直付,合作的保险公司以国外大型保险公司为主。5所机构内均设置有专门的保险理赔部门,并配备了全职理赔人员,帮助患者办理保险理赔事宜,患者简单签字确认即可轻松完成保险申请理赔流程。
百花金鸡奖2.4诊疗模式
调研显示,外籍人士的就医需求主要集中在内科诊治、医生开药、基本外伤诊治等方面,对医生技术要求不高,但对医务人员能否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很重视,当病情较重或遭遇重大疾病时,该类人倾向于离京回国。就诊时,更适应全科医生服务模式或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与外籍患者不同,我国大部分来国际医疗机构就诊的高收入人士就诊科室主要集中在内科、妇产科等方面,对医疗机构技术和服务水平要求较高,倾向于寻求在某一专科领域有所建树的医生为自己解决健康问题。被调研的5所医疗机构中,A机构和C机构可向患者提供全科医疗服务;B机构和D机构为专科机构,以提供的专科服务为主,不提供全科医疗服务;E机构虽不能提供全科医疗服务,但因为开放42个临床专业诊疗服务,也可满足多数患者的就医需求。此外,5所机构均聘请有国内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亦可满足国内来此就诊的高收入人的诊疗需求。
2.5辅助服务水平
5所机构内医务人员均能够较好地与外籍人士进行沟通,其中英语使用比例最高,其次是日语、汉语和法语。除了语言服务外,各机构都有自己的服务特,例如A机构内设置有美元结算账号,可直接外汇结算诊费,为外籍人士就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B机构在机场接送、帮助患者确定诊疗计划等方面表现突出;D机构可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服务,随时帮助患者解决疑虑;E机构是目前北京唯一开设通宵急诊的国际医疗机构。
2.6科室开放情况
5所医疗机构中,A机构开放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外科、内科、妇儿、口腔科、皮肤科、急诊科、检验科、中医科10个科室的门诊服务。B机构主营业务为康复,可提供内科、外科、儿科、中医科、神经康复科、骨科、产后康复等多方面的康复服务。C机构开放了20多个临床科室服务,包括眼科、妇产科、康复科、中医科等,其中妇产科就诊人数最多。D机构开放了产科、妇科、儿科三大专业的诊疗服务,以产科为主。E机构可提供的门诊服务涉及医院42个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科、中医科、心理科等,诊疗专业较全面。
被调研的5所医疗机构中,除D机构外,A、B、C、E机构均可提供中医药医疗服务。A机构就诊患者中,寻求针灸多见;B机构的中医康复特也深受外籍患者的青睐。
3存在的问题
3.1国际医疗服务机构设置欠完善
目前,某区内能够提供涉外服务的机构共20家,且以诊所、门诊部和社会办医居多。注册医院的级别低、规模小,缺少具有较高医疗水平的较大型的综合性、专科性国际化医院。既往调查[4]显示,在国际化医疗机构的类型选择上,绝大部分外籍和高收入人偏向于政府主导和控股的大型国际化综合医院。所调查的某区内虽有一家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设有国际医疗部,但仅为医院的一个部门,距离大型、综合、专业性国际医院尚有很大差距,不能对区内国际医疗服务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此外,区内国际化医疗机构以二级以下专科医院为主,尚缺乏大型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专科医院。
3.2全科医疗服务匮乏
调查显示,所调查的某区内外籍人士就医需求主要集中在内科、开药和基本外伤诊治方面。外籍人士在初患病时习惯选择全科诊治,对全科医生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当全科医生无法解决患者
问题时,再由其转诊至专科进行诊治。这种就医模式与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以及社区家庭医生模式非常接近。但是目前,这种服务模式正在构建过程中,能够提供全科服务的医生数量有限。全科医疗服务匮乏势必会影响区内国际医疗服务机构中全科医疗的服务能力。在调查的5家医疗机构中,仅A机构有1名全科医生,C机构有4名外籍全科医生,B、C和E机构无全科医生。调研中E机构负责人陈述,外籍人士因常见病就诊较多,疑难杂症少见,全科医生服务完全可以满足患者的就诊
需求,但是因为机构内没有全科医生,且因为我国对医生执业范围的严格要求,当内科医生急诊夜班值班时,如果有患者因为轻微外伤需要缝合处理,站在法律角度上医生是不能帮助患者缝合的。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国际医疗服务部门在全科医疗服务方面的缺乏。
3.3国际化医疗服务的人才匮乏
人力资源问题始终是困扰国际医疗服务机构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无论是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社会办高端医疗机构,还是公立医院设置的国际医疗部,在人才培养、聘任、流动、学科发展上均遭遇瓶颈。为适应国内高收入人喜欢寻求名院专家的就诊偏好,社会办高端医疗机构普遍选择聘用全职或兼职高职称医生出诊,造成其医务人员职称和年龄偏高,中青年医生缺乏,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梯队断档严重,难以建立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满足外籍人士的就诊需求,引进一部分外籍医务人员为其提供母语及国际化的服务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我国外籍医务人员准入存在一定困难[5]。调研的5所机构中,仅A机构和C机构有外籍医生出诊,且A机构仅有1名。根据相关规定,外籍医师准入要取得我国的行医执照并经过规定的程序,方可取得为期1年的外籍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注册证,1年期满后要重新注册。而且,各地对外籍医师的注册审批规定不同。相对于上海市的备案制,北京市要求外籍医师在更换行医地区后要再次通过考核注册,手续繁琐,不利于外籍医师在我国境内的自由流动,对外籍医师的引入带来一定制约。而对于外籍护士与医技人员目前还无法申请来华执业。
3.4中医药服务的国际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中医药以其特有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华寻求中医药[6],但在本次所调查的某区国际医疗机构中,中医药服务国际化程度不高,虽然有4所可提供中医药服务,但是除E 机构规模相对较大以外,A机构为合资合作门诊部,B机构为合资合作二级康复专科医院,C机构为社会办二级全科医院,规模均较小,且经营分散,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尚有待进一步发展。
4对在北京市开展国际医疗服务的思考
4.1提升现有国际化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国际医疗服务能级,北京市曾出台《加快现代化国际新城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在通州建设“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规划利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2个国际一流的综合医院和十几个具有世界顶级水平的专科医院[7]。同时,北京市近几年建设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和即将建设完工的北京安贞国际医院都将对北京市国际医疗服务的发展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但据了解,由于多方面原因,通州“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建设情况并不理想,未起到对北京市国际医疗服务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当前情况下,提升现有国际化医疗服务机构水平首当其冲[8]。为打通国际化医疗服务存在的堵点、难点,明确国际医疗服务的内涵和标准等,2019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北京市国际化医疗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初步确定北京协和医院等7家医院为国际医疗试点医院。这是提升北京市
现有医疗机构国际化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这一工作方案的有效实施和落地,势必能缓解北京市国际医疗服务机构规模小、级别低且服务水平不足的问题。此外,作为现有国际医疗服务的重要补充,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国际化医疗服务水平也需重点加强。近年来,由于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的不断扩张,遏制了社会办医的发展,且其自身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力资源不足和社会信任度较低等问题[2]。2017年,原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发布《北京市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自2017年11月1日起,在北京市范围内,只要注册过执业机构的医师,就可以实现区域“自由行”。据此,建议社会办医疗机构充分利用好北京市已成
熟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进一步盘活机构内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促进人才在各个机构内自由流动,为发展注入活力。在机构发展方面,可通过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共体或医联体建设,促进其在管理、服务、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建设,提升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社会认可度。
4.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如前所述,外籍患者对全科服务的接受度高,需求多。为进一步满足外籍患者就诊需求,同时为发展社会办医或国际医疗服务提供强力支撑,面对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和拓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范围,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有关专科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在原注册执业范围基础上增加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同时注意提高转岗培训医生的福利待遇,落实职
称晋升政策等;还可以尝试选择1、2家国际医疗服务机构,将其纳入全科医生的培养基地,以高端全科服务为发展方向,逐渐建立起面向行业的培训、教育、交流模式,培养出符合高端医疗服务的全科人才。此外,针对外籍医务人员不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优化外籍医师审批注册手续,设立国际医疗人才引进的专项计划,重点引进外籍医师及有海外留学背景或生活经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并在人员的待遇、发展晋升的机会上予以倾斜。
4.3提升中医药国际服务能级
2001年始,在政府政策和多方机构或组织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北京市高端中医医疗,尤其是中医涉外医疗取得了迅速发展。目前,北京市涉外中医服务无论在机构数量、服务项目开展和辅助水平上均列于我国前列[8]。为进一步打造北京市中医服务品牌,建议以北京市内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为依托,推进建立中医养生会馆与中医文化推广体验特商业综合体,打造汇集中医药文化、养生、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医养结合、中医药旅游等要素的多维度中医药服务体系[4];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区域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中医药服务贸易扶持政策和发展战略,建立一支中医药服务贸易团队,培育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5];进一步研究外籍人士易于接受的中医药就诊流程、针具、中药饮片剂型[4, 9];进一步扩大中医涉外医学人才的培养,拓宽培养方向,将涉外中医人才培养由现有的只中国中医药大学一家扩展到北京市内其他4所医学院校[4];借助京交会等推广平台,加强中医药相关知识宣传力度,举办中医药文化和适宜技术的国际交流活动,推
动具有中国特的中医药文化加快走向世界[8]。
本研究对于5家医疗机构的选择为方便抽样,其代表性存在不足,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的片面或疏漏,对结论产生影响。希望后续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或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一步探究我国国际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
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EB/OL]. (2019-12-29)[2020-3-28]. v/xinwen/2019-12/29/content_5464861.
荒鸦边界htm.
[2] 方欣叶,施莉莉,王贤吉,等.高端医疗服务发展的国际
经验与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 3(8) : 5-6. [3] 唐昱,蔡威,金如颖,等.上海市国际化医疗服务发展探
讨[J].中国卫生资源,2011, 14(2) : 74-75.
[4] 王海星.北京市中医医疗消费服务发展环境分析及
对策讨论[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5] 龙锦萍.广东省人民医院高端医疗服务的运营管理[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6] 于学林. WTO对中国国际医疗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法律对
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7]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
进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京政办发[2014] 2号[EB/OL]. (2014-01-04)[2020-03-25]. v/zhengce/zfwj/zfwj/bgtwj/201905/ t20190523_75364.html.
[8] 刘华云.北京市医疗旅游发展环境分析及对策建议[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拍案[9] 胡彬.北京市试点建设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包[N].中国
中医药报,2016-01-01(002).
(收稿日期:2020-05-0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