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界的孤胆英雄——王安的故事比尔•盖茨曾十分认真地指出,如果在80年代那位“眼光远大的工程师”没有贻误战机的话,今天可能就没有什么微软公司了。“我可能就在某个地方成了一位数学家,或一位律师,而我少年时代在个人计算机方面的迷恋只会成为我个人的某种遥远的回忆。”比尔•盖茨讲到这段往事的时候,仍然心有余悸。
这是电脑历史上一位经历坎坷的伟人,他的故事还必须从本世纪40年代说起。
1948年美国哈佛大学,制造过第一台机电式“马克1号”计算机的霍德华•艾肯教授领衔担任着计算机实验室的主任。哈佛的学者此时正与宾夕法尼亚和普林斯顿大学较着劲儿,不愿因电子计算机研究项目而仰人项背。6月初的那天,艾肯教授在实验室里思前想后,召来了报到上班刚刚三天的新任研究员。推门进来的这位,黄皮肤黑眼珠,正是来自中国的博士生。
艾肯翻阅着他的履历:中国人年方28岁,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45年留学哈佛大学,先后受业于两位知名教授,均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从硕士到博士仅用了16个月,是电机工程系闻名遐迩的高材生。
教授用锐利的目光,从头到脚打量着青年人:“交给你一项紧急的任务。请你尽快想出一种方案,一种不通过机械方式记录和读出存储信息的方法。”这位青年人听着艾肯话语,居然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艾肯不太放心,又强调道:“存储器,你明白吗?不是现在用的水银延迟线,而是另外别的什么东西。”浪人琵琶歌词
中国博士又何尝不明白,艾肯给他出了个大难题:研制新的储存装置谈何容易!还在求学读书时,时刻关注着计算机发展的他就得知,当时那些第一代电脑,储存程序和数据的装置都是机电继电器和水银延迟线装置,人们绞尽脑汁也没能
到一种存储二进制数的最好办法。不过,教授下达的课题正中他的下怀,他正想用高难度的研究证明自己的学识,为海外华人争口气。于是,他肯定地答复说:“没问题,我保证在一个月内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以后的三周,青年人把自己关在哈佛实验室,吃住都不跨出门槛,一门心思用来探索存储器的奥秘。当他再次跨进艾肯办公室时,不显山不露水,双手捧着一把黑乎乎的小玩意儿,走到教授面前。他说这些东西是用镍铁合金材料做成,名称叫做“磁芯”。艾肯伸出两个手指拾起一只小磁芯,小心翼翼放在放大镜下观察。透过镜片看,这些磁芯真像只油炸圈饼,但这“圈饼”也未免太小,直径不到1毫米,只有芝麻粒大小,用极细的导线穿成一串。从不喜形于的艾肯微笑了,因为他深知这项发明意味着什么:圈饼式的磁芯将引起计算机存储器的一场革命!
中国十大名菜排名冬眠的动物这位华人学者名叫王安。1949年10月,他提出了磁芯的专利申请,他后来在磁芯存储器领域的发明专利共有34项之多。不久,麻省理工学院的杰•弗雷斯特博士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磁芯储存阵列,首次使用于“旋风”高速计算机里,从而使这种磁芯阵列从第一代、第二代直到第三代电脑,统治了电脑存储器近20年之久,直到集成电路存储器诞生。
成功的喜悦使王安感到分外激动,往事历历,像“过电影”般浮现在他的脑海中。王安,1920年2月7日出生于上海,自小就举家迁移到父亲工作的昆山县定居。幼小的王安6岁就进入他父亲任教的一所私立小学读书,由于这所学校不设一、二年级,他上学第一天读的就是三年级。读书时,王安经常“逃学”,独自溜到昆山图书馆,沉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于牛顿、伽利略、达•芬奇
的深邃学说中。13岁那年,王安考取了极负盛名的省立上海中学;16岁又以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走进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大门。
1945年,他考取了公派赴美留学资格。临行时慌忙火急,忘记带上成绩单,居然就凭着上海交大的信誉幸运地进入到美国第一流的哈佛大学。王安当然不会丢中国人的脸,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就是两个A+和两个A,很快就跻身于哈佛莘莘学子的楷模行列。
想到这里,王安博士心中不由得充满了自信,他坚信自己具备了在美国这爿充满荆棘的国土上创业的实力,他想把自己的科技发明尽快转化成科技商品,他要在初露端倪的电脑产业中,为“龙的传人”占
据一块“风水宝地”。
理科女生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王安想要“下海” 的消息使他的许多朋友忧心忡忡。“下海”意味着他要放弃5千美元年薪稳定而丰厚的收入,意味着他要面对当时对华裔歧视的美国商界,意味着巨大的创业风险……然而,王安是个坐思立行的人。1951年6月,他向艾肯递交了辞呈,怀揣着仅有的600美元积蓄,拖妻携子,坚定不移跳进“商海”,开始了为电脑产业独自“闯荡江湖”的冒险生涯。
王安在波士顿南区一间租来的小房间门上挂出了手写的招牌──“WANG L AB”,王安实验室宣告开业,内部仅有一桌、一椅、一部电话,雇了一位推销员,只有一个产品──小磁芯。一个磁芯可卖4美元,平均一天只能卖出4个,都是王安自己用电烙铁加工而成。年底一盘存,王安高兴得合不拢嘴,他的“公司”赚了约3千美元。除去房租交际费用等日常开支,还获得了对当时王安来说“甚为可观”的赢利,虽然这赢利还不到他在哈佛任职年薪的三分之一。
正当“王安实验室”这只小船解缆出航,摇摇晃晃驶向大海之际,一股强劲的风为它撑起了风帆,王安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富翁。1952年,王安的存储磁芯引起了IBM公司的兴趣,公司的许多高级职员来信向他询问磁芯的详细情况,表示愿意购买磁芯的专利使用许可证。经过多次讨价还价,使王安最初开价的250万,被压到50万成交。IBM不愧是商场老手,在最后付款的时候又生枝
蔓,还要“斩”下10万才肯罢休。王安不愿意在谈判里耗去过多的精力,他一心想去开发新的产品,所送友人
以很快就同意了IBM的蛮横要求。几年后,有人告诉王安,当时IBM一位经理曾得意地炫耀道,他们付给王安的专利费实际上只相当其价值的8%。也就是说,王安本来应该从IBM那里拿到的应该是500万!
不管怎么说吧,王安毕竟有了一笔充足的启动资金。1955年他把实验室更名为王安电脑有限公司,在波士顿郊外买田置地80亩,一座现代化的企业拔地而起。正如中国当代科技人员“下海”办企业一样,身为发明家的王安首先瞄准的就是高新技术。他毅然决定下马传统产品磁芯的生产,根据用户的需要开发一种名叫LOCI的对数计算器。LOCI是供科技人员使用的桌式计算装置,功能齐全,价格仅6500美元,这在当时相当便宜,所以一上市就大受欢迎。王安下令乘胜追击,又接着推出300系列可编程计算器,这两项产品被誉为王安公司在那一时期的代表作。
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玩起魔术来,有时真要使人瞠目结舌。1967年,王安公司股票首次上市,居然就被股民们普遍看好,40万股票几个小时即抢购一空。股价连连翻着跟头暴涨,几天下来,王安公司的资产总值奇迹般地升值为近8000万美元,令美国各大企业刮目。“财大气粗”的王安博士如鱼得水,把巨额资金倾注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不断推出许许多多的“第一”,使他的创新思想得到了最好的显示。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王安公司为机床研制出“王安电子数码控制器”,为报纸排版设计了“半自动齐行排字机”,以及无线电打字印刷机、记录带辨认机等等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然而,当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即将问世的消息传来,王安高瞻远瞩地作出战略决策,把公司今后产品开发的方向,
直接指向通用电脑,他要使王安公司真正成为现代电脑产业的一颗明星。
60年代即将过去,王安博士坐在公司总部宽敞的办公室里瞑思苦想,一份调查报告激起了他更大的雄心壮志。原来,他派出考察多家公司的调研人员,在报告里向他揭示了一个被人忽略的事实。你看,所有现代工厂的工人,哪个人没有
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生产设备,唯独办公室的文秘人员,仅有的“固定资产”是不值几百元的打字机,其工作效率低下与任务繁重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更何况美国今后第三产业还要急剧增长,办公室“白领”人员的数量必将超过“蓝领”工人。这爿小小的办公室,不就是一座尚待开采的金山?不就是一个相当广阔的潜在市场吗?
看到这里,王安兴奋地站起身来,迅速召集来一设计高手,向他们下达了开发电脑文字处理系统(简称WPS)的命令。王安的设想,正如他的业余爱好网球技艺那样胜人一筹,他的“WPS”虽然与当今中国电脑上广泛使用的WPS系统不能同日而语,但其构思独具匠心,似乎在为后来者的成功,默默地指明了一条道路。
1975年,王安公司首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编辑、检索等功能的文字处理系统。这种“WPS” 计算机能在屏幕上直接显示文字,能用键盘快速修改文稿,能像普通打字机和印刷机那样印制文件,这是一种多么奇妙而方便的办公工具啊!每个见到它的人,莫不深切地感到,我们的办公室里就要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那些以往称王安为电脑公司的新闻界一反常态,纷纷改口叫它为“文字处理公司”。从白宫总统办公室到各州州长办公室,从大小公司的办公室到各类学校的办公室,王安的文字处理机受到了秘书和专业人员普遍推崇,它也为公司带来滚滚财源。1977年,王安公司营业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
1978年,王安成为全世界文字处理系统最大的供应商。王安公司凭借WPS 的业绩不断扩大战果,1976年,王安把他的总部搬到了马萨诸塞州的罗威尔市,建造了一个最现代化的计算机制造厂,并大量吸收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
>换手率高好不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